區塊鏈分布式記帳:信息真假難辨

提起區塊鏈技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對區塊鏈技術的解讀應用也是各不相同。而今天要說的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記賬,也就是最常說的將某一信息寫入鏈上,保證信息不可篡改。

區塊鏈分佈式記賬:信息真假難辨

鏈上記錄,保證信息

提起將信息入鏈,大部分從業者應該都不陌生。京東、阿里等在物流、溯源等方面所採用的,都是將信息入鏈,利用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性,來保證信息的真實性。

不過,諸如此類公司,由於要保證一定的隱私性,所採用的都不是公鏈,而是具有更加保密性的私有鏈或是聯盟鏈。

同時,此類信息的呈現方式,也是通過其自身的APP展現在用戶眼前的,而不是區塊鏈中比較常見的公鏈網絡。

與私有鏈信息上鍊不同的,則是公鏈的信息錄入。公鏈的信息錄入是可以供所有人查看的。最出名的還應該是將金庸老先生生平的信息入鏈和長春疫苗事件入鏈。

這兩件比較出名的信息錄入,都是在以太坊網絡上進行的。只要輸入相關的以太網絡地址,則可以查看這兩則消息。

但是,公鏈的信息錄入時所有人都可以查看的,在隱私性方面幾乎沒有,並不適合企業使用。更適合存儲一個可以被大眾所認知和接受的信息。

區塊鏈分佈式記賬:信息真假難辨

一方面可以保證信息入鏈,不被篡改。另一方面,也不會因為錄入而導致暴露隱私。從而對此類信息起到一個保護的作用,防止其丟失。

信息入鏈,真實誰來保證?

信息上鍊不可篡改,這是很多佈道者說的,而這也確實是區塊鏈技術所具有的,毋庸置疑。

但是,信息的真實性誰來保證。換句話說,如果錄入信息為假,那麼由於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是否會對被錄入造成影響。

其實,這也和此前懷疑京東的"區塊鏈+溯源"可能是物聯網借殼重生一樣。試想一下,如果某一物品從源頭就是假的,那麼運輸的過程再真實又有什麼用呢?

這對於信息入鏈來說,同樣如此。如果,錄入公鏈的信息從一開始就是假的,那麼這則信息的錄入意義在哪,或者說閱讀這些信息的人要如何去分辨信息的真假。

區塊鏈分佈式記賬:信息真假難辨

今日,火幣CEO李林也表示,分佈式賬本最大的挑戰是法律,如果沒有最高法解釋,如果債權關係登記到區塊鏈上法院不認,就沒有實際應用意義。還有鏈下真實世界的問題,如何防止鏈下到鏈上的過程不作弊,有待探索完善

李林的這段話,如果用"區塊鏈+溯源"來解釋的話,就是如何保證源頭的真實性。

依照目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來看,信息源頭的真實性是無法保證的,而這也應該是目前分佈式記賬在區塊鏈行業並不火熱的原因。

畢竟,你要錄入信息就要保證源頭的真實,每個人都能錄入的話,真實肯定無法保證。而如果去找專人錄入,那麼不可避免的又再一次的回到中心化的信息錄入,並且還是無法保證信息的真實性。

總結看來,目前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技術其實還比較成熟,欠缺的是保證信息錄入的附屬技術。短期內分佈式記賬的使用空間應該較小,後續如果在這方面沒有較大的技術突破或進展的話,可能分佈式記賬會變的很雞肋。畢竟,無法保證信息真實的錄入,與不可篡改本身就是矛盾的,或者說這種記賬方式幾近於毫無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