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棍棒出孝子”这种观点,该不该打自己的孩子?

大丽丽李丽丽



我看到的是父母亲跟孩子的沟通出现了问题,而不是打不打的问题。初二,正是青春期,也就是叛逆期集中的事情,不是有“中二”一说么?问题基本上就出现在初中这个阶段,如果你们能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了这个阶段,对他而言,收益是比挨一顿打要多得多。


人类在过去的几十万年里,15岁左右就成家立业了,现在仅仅几十年,我们的教育和社会要求都发生了改变,孩子成家,最少要在20多岁。这就出现里一个矛盾的地方,几十万年的进化,要求我们在15岁左右能独立于父母之外,有一技之长,并且能吸引到异性,这个起点就是我们的孩子的青春期,一般是在孩子的12-14岁左右。所以,各种出格的表现,也就集中在这个时期。


当你了解了孩子的自我发展需求了,你就知道,你不能够使用过去与孩子的那种沟通方式了,因为他要自立,要成长,要脱离爸爸妈妈,而你们跟孩子的沟通还停留在孩子小的时候,冲突自然就产生了。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孩子的成长,而不是孩子听不听我们的话。


下面是解决方法:


1、和孩子做朋友,你对朋友会像对小狗之类的,让他必须听你的么?那结果估计就是没有朋友了,对孩子的事情保持好奇,而不是想要去管孩子,出发点不同,做事的方式自然也不一样了。你好奇他对事情的看法,多多少少就会了解他到底是怎么想的,这样更能做好辅助。

2、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能力和价值意识,学校里面,有价值的总是那么几个成绩特别好的,特长特别长的,一般的孩子是没有机会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贡献的,可以让他参与打工,社会实践,做社工的方式,让孩子参与社会的实际生活,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帮助他成长。


3、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让他自己管理自己的衣着,形象,房间和物品,培养他的自立能力,并适当给予指导,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主导,控制感的建立,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


4、看一些关于孩子发展的书籍或关注一些知名的,了解孩子发育的规律。靠谱的大V,强烈推荐:阿尔法脑。可以帮助你建立非常多的相关知识脉络。


我们要的是一个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成年人,而不是一个年龄到了,行为却像孩子的人,关注成长更重要。


水清么


“棍棒出孝子”这种观点,已经过时了,做父母的真的不该打自己的孩子。听您的描述,孩子初中二年级,正是逆反阶段,你们都没有听听他的说法,就打了他,孩子那愤恨的眼神看着你,你难过,他一定也很难过。


当你们回家,发现孩子不在家,打电话到处找他,这时候你们内心一定很着急,可是你们发现孩子拿了家里的钱去上网,却很生气地打了他。如果当初你们关心的问候一句:你去哪了?我们回家见不到你很担心。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错了。你现在要做的是,想办法敞开心扉与孩子沟通,面对面沟通或者拉着孩子的手沟通,该道歉就道歉吧,不要顾及面子,当孩子冷静下来,再问问孩子为什么会选择上网,是因为在家太闷还是别的原因。然后告诉他,出去上网有什么弊端,让他明白爸爸妈妈是在担心他,并不是有心打他,这个时候孩子应该能听进去。


孩子正属于逆反期,家长不要只顾着忙工作,抽时间陪陪孩子或者带孩子出去走走,也可以让孩子邀请同学来家里玩。初二年级也不小了,如果大人工作太忙,爸爸妈妈工作也很辛苦,你们可以把孩子当成朋友,让他明白你们的辛苦,主动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做父母的工作虽忙,平时也别忘了看看书,家长的影响力很重要,阅读时,有不懂的问问孩子,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有些书本我们的观点未必都是对的,孩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说真的我平时也经常问我家的孩子,我们家每天保持阅读2~3个钟头的书。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能够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阖家幸福!


一米阳光85310


读初二的儿子偷家里的零钱上网,父母一时气愤打了孩子。

从题目中描述的平时可以看出,孩子父母平时没有动手打孩子的习惯,打了孩子以后又十分纠结,总觉得自己做错了。那么,到底该不该打孩子呢?

首先,认为“棍棒出孝子”,经常打孩子,而且下手毒辣,是绝对错误的。这其中的危害,无须我过多解释。

最近的网络悲情红人“杀鱼弟”,平时经常被父亲打骂。前不久因为两毛钱的失误,又被父亲责骂,一时悲愤,喝了百草枯,导致他差点死去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说明。

而题主明显不是这样的。我非常理解父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我也认为,在孩子犯了极其严重错误的情况下,若是形式主义的动手,若是高高扬起轻轻落下的责罚,其实是有它的意义的。它给孩子留下了犯错就要挨打的记忆,在他的成长历程中一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然,事后父母对孩子一定要有总结,要有安抚和激励。这一套教育体系走起来,也许对某些孩子是能起到作用的。

这套威吓式的“大棒教育”更适合于性格阳光,不记仇,开朗聪明的孩子。如果孩子性格平时内向胆小,个性偏激,那是绝对不适合的。

对于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所谓因材施教,我觉得是可以灵活运用的。


子兰爵



华iLL


问题出在沟通上面。棍棒出孝子是在封建社会教育里是属于糟粕的一种教育观。

你打了孩子,却又不知道怎么办了,显然你也知道这种方式也是不对的。人之初,性本善。老祖宗的三字经里第一句话就是,人初到世间,都是本性善良且一样的。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是大人的教育影响,就是被社会影响。也就是说作为家长的不去引导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被社会等外界因素教育。

用暴力换来的回报,也只是仇恨和暴力。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孩子的话,父母教育孩子只有暴力这一种方式,你会有什么体会。让孩子存在一种暴力能解决任何问题的理念对吗?显然棍棒底下出孝子是错误的。

教育孩子一定是经常关心引导,拿自己作为榜样来引导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孩子偷钱去上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父母没时间陪孩子,沟通不好,孩子的想法不与父母分享。别人家的孩子可能第一时间会跟父母说,我想玩电脑,能否给我点钱去网吧。这是两种及其不同的结果。所以问题不是在于孩子而是在于你们。

多陪陪孩子,让孩子有什么心理话和有什么事都怨与你分享,让你们成为孩子的朋友。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心理动向。这才是我们中国老祖宗留下教育的精华。


采购联盟


从古到今,中国人有意无意特别相信棍棒下面出孝子这句话。自己的孩子啊,有什么打不得的?老人家打孩子,是为了教育教育,不都是为孩子好嘛!

可是,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根据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儿童的知、情、意、行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者就是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有共性,更有个性),激发他们的自我教育的能力。

其实,家长信奉一个打字,成功的例子并不多。家长打孩子,特别是作为严父的形象,往往在孩子的心中并不好。孩子一般有逆反心理,你压他不服,甚至对你冷漠一辈子。
当然,凡事不能绝对。那么,有时还是可以对自己孩子打一打的。不过,这个打要打得理性,而不是由于自己的急躁所引起。

如何做到理性的打打孩子呢?

第一,打得早。就是从孩子小时候,就要注意,孩子实在熊得很,是可以教训一下的。根据有的经验,最早的,孩子5岁左右,打一打,纠正一下坏脾气,是可以的。

第二,打得少。这是就打的次数说的,大家容易理解。

第三,打得巧。就是讲要打得有理,让孩子心服口服。

记得有外国名人说过,对疯子和孩子,有时是可以动武的。这句话是有点道理的。




宏观社会365


我父亲教子的观点,就是很古老的棍棒底下出孝子。

我不赞成父亲的观点,不赞成打孩子。

我记得小的时候,父亲做了一个木头棍子,棍子的一边有一个眼儿,里面穿进入绳子,打成了结,挂在家里的墙上,哥哥们犯了错误,父亲让哥哥跪在地上,拿起棍子就打。

父亲打哥哥特别狠,哥哥们都不敢反抗,只能挺着挨打,这时候妈妈也不敢拦着。

二哥挨得打最多,我记得有一次是因为他抽烟挨了打,他那时候在上初一,偷着抽烟让父亲看见了,就打了他。

还有一次是因为他逃学,他把书包放在家里的仓房里,出去玩,父亲看见了他藏起来的书包,于是又打了他。

父亲对我们都好,除了犯错误的时候,现在看来父亲是对的,虽说父亲打人太狠,我的哥哥们都中规中矩,虽然家里都不富裕,都是正直善良的人。

我妈妈也打孩子,打过大哥,是因为哥哥去家里附近的麻袋厂里,偷着拿了袋子,高高兴兴的拿回家里,被妈妈打的送了回去。

那时生活都很清贫,拿回家里的东西,有的家长会留下,有的孩子养成了不劳而获的习惯,有牢狱之灾的不在少数。

我的哥哥们应该庆幸,有这样负责任的父母,虽说受了点皮肉之苦,可是知道了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父亲和母亲的教育方式,对我们的影响很大。

我不赞成打孩子,我的孩子小的时候,我很耐心的跟他在一起玩,讲故事,唱歌,跟小朋友弄的身上都很脏,我也不会打他,他的性格开朗,阳光,诚实,正直,我觉得他是个好孩子。


菜根的思考


“棍棒之下必有孝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要在严格的教育之下才能健康成长,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棍棒”就是规矩,而不是“皮开肉绽”的体罚,我们学习过“戒尺”,我们经历过“教鞭”,我们也体验过“扫帚”,这就是威严,就是告诫人们要守规遵法。

孩子生活的家庭背景不同,孩子成长的社会环境不同,目染耳濡的东西不同,有好的榜样,就有坏的影响,尤其在孩子们的思维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教育尤其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家长是孩子成长的榜样,言传身教胜过棍棒和溺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不要把“棍棒”当武器,要当做指挥棒,打孩子是家长最无能的表现。


雍往值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的思想各方面都发生了太多太多的变化,于是乎对于原来各种原有的古训,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质疑,甚至发起了挑战。所以上述问题,也就不自觉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但我认为,作为多年遗留下来的,甚至是千年遗留下来的古训,古语等等,其实它就是一种传统文化,甚至有的就是传统经典。既然是文化,就应该有它的内涵,有它的意义,有它的指导意义,甚至也可以说,有它的可借鉴之处。所以对于上述问题,我个人是不持否定态度的。

眼下尽管太多太多的人,认为不要惩罚孩子,不要体罚孩子,但我一直不敢苟同。

作为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的娇生惯养,说真的,确实是惯坏了孩子,确实是宠坏了孩子,致使孩子从小就不懂得担当,不懂得责任,从小就没受过半点甚至是丁点皮肉之苦,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凡事很多情况下就是为所欲为,自以为是。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作为家长的没有很好的对孩子从小进行一些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传统经典的教育,等到孩子犯错了,再去惩罚,再去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百般无奈。

所以,培养孩子,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只有培养好了孩子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即使孩子犯错了,其家长

对其惩罚,孩子也会不自觉地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意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从而不自觉地悔过自新!

所以对于孩子的惩罚,是应该的,但要注意惩罚要适时,要得体,惩罚的要恰如其分,惩罚的要无可厚非。惩罚时绝不可以,一味的以家长而自居,一味的为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惩罚只是一种警戒,一种觉醒,一种自我意识,一种自我反省。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惩罚孩子或许更是一门艺术!

一点看法,不当不妥,敬请谅解。


图手画圆


“棍棒底下出效子”,这是古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走了斜道,家长三番五复的对他进行循循诱导,劝其改过,他就是缕教不改。这时候,给点“教训",让他吃点皮肉之苦,长点记性,也未尝不可。其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小时候,我妈就经常用这一招对付我。每次用“刑"过后,等她老人家消了气,就会对我进行训导、教育:“知道我为什么打你吗?"这是“必答题",你要是不答,她还得用“刑"。等你答完了,认了错,她老人家接着说:“孩子都是妈身上的肉,妈不是不疼你,你要是好好的,听话。妈会打你吗?"母亲就是这样,每次打完了,不是不管你,还要跟你讲道理。对于这种“罚教"并用的教育方式,现在回想起来,我不但不记恨,反而很感谢,感谢妈妈用心良苦。

妈妈打孩子,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出的下策,打在儿身上,疼在妈心里,哪是真的打?这叫会打。

但是,如果家长不分青红宅白,不管事大事小,一律不跟你讲道理,上来就是一顿暴打,打完拉倒。我是不会赞成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的。这叫不会打。特别是有的家长打伤了孩子,或者失手打死了孩子,致使家长后悔莫及又触犯了法律。我们应当以此为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