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41年,起义者洗劫了耶路撒冷,大部分市民逃走

这些手段并没有改变阿拔斯王朝衰落的命运。仅仅两年之后,就有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在耶路撒冷受到三大宗教的欢迎。公元841年,起义者洗劫了耶路撒冷,大部分居民逃走。多亏一位主教贿赂了洗劫者,圣墓大教堂才幸免于难。但阿拉伯哈里发丧失了他们的权力。公元877年,伊本·图伦(Ahmed ibn Tulun),一个土耳其奴隶的儿子,在哈里发名义上的庇护下成为埃及统治者,重占耶路撒冷。土耳其人在伊斯兰世界逐渐取代了阿拉伯人。马蒙的继承人穆斯塔西姆(Mustasim)开始招募奴隶,这些奴隶组成古拉姆重骑兵,他们大多是来自中亚的刚刚改信伊斯兰教的弓箭手。这些有着亚洲外貌的奴隶起初担任执政官的守卫,之后成为哈里发的扈从。伊本·图伦的儿子和继承人被他的太监刺杀之后,一位土耳其强人穆罕默德·伊本·图吉(Muhammad ibn Tughj)——人称“中亚王子伊赫希德”——取而代之,成了埃及和耶路撒冷的统治者。政治的不稳定加剧了宗教竞争。

公元841年,起义者洗劫了耶路撒冷,大部分市民逃走

公元935年,圣墓大教堂的一栋附属建筑被强行改建成为一座清真寺。三年之后,穆斯林攻打了正在过圣枝主日的基督徒,洗劫并毁坏了教堂。犹太人则分为两派,一派是传统的拉比犹太教,由一些学者,例如加昂领导,他们崇尚《塔木德》,即口头律法;另一派是卡拉派。他们反对《摩西五经》以外的任何律法(这个派系的名称意思是“阅读者”),并且相信能够重返锡安。 土耳其统治者支持卡拉派。更为复杂的是,一个信奉犹太教的哈扎尔人 社团拥有他们自己的会堂,并且也居住在犹太区中。伊赫希德于公元946年去世,被葬在耶路撒冷,享年64岁。他的权力落入一个黑人——“有香味的太监”手中,这一绰号来源于他对香水和化妆品的追求。

公元841年,起义者洗劫了耶路撒冷,大部分市民逃走

卡富尔(Kafur)是伊赫希德买来的埃塞俄比亚奴隶,统治埃及、巴勒斯坦和叙利亚达二十多年。由于长得畸形、肥胖并全身恶臭,他必须用白樟脑油和黑麝香喷洒在身体上,因此他的主人给他取了这个名字。他的地位上升始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为伊赫希德进贡了一些异国动物,其他仆人都冲上前去围观,只有这个非洲男孩一动不动地守在主人身旁,等待主人的命令。伊赫希德先是任命卡富尔为他儿子们的老师,之后又任命卡富尔担任军队指挥官,攻克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最后,卡富尔成了有着“主人”头衔的摄政王。他取得权力之后表现出穆斯林的虔诚,重建圣殿山城墙,并出钱资助艺术。与此同时,在北方,拜占庭由于一位杰出的皇帝即位而得以复兴。拜占庭南下突袭叙利亚,直接威胁耶路撒冷,由此引发了耶路撒冷反对基督徒的骚乱。

公元841年,起义者洗劫了耶路撒冷,大部分市民逃走

公元966年,卡富尔的地方长官开始勒索基督徒,约翰主教被勒索巨额税金,因此向卡富尔申诉。当约翰主教因与君士坦丁堡联系而被捕后,该地方长官在当地犹太人的支持下(他们痛恨拜占庭)进攻了圣墓大教堂,并把约翰主教烧死在火刑柱上。在开罗,“有香味的太监”生病了。在伊赫希德的最后一代继承人去世后,卡富尔自己成为国王。这是第一个出身于奴隶并且还是一个太监的穆斯林国王。他任命了一个犹太大臣,该大臣策划了一场伊斯兰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耶路撒冷新帝国。巴格达犹太商人的儿子,雅各布·本·尤瑟夫(Yaqub ben Yusurf),又名伊本·凯利斯(Ibn Killis),有着峰回路转的人生际遇——从叙利亚破产的江湖骗子,摇身一变为埃及卡富尔的财政顾问。

公元841年,起义者洗劫了耶路撒冷,大部分市民逃走

卡富尔曾说过:“如果他是一个穆斯林的话,他将会是维齐尔(vizier,宰相)的合适人选。”伊本·凯利斯心领神会,改信了伊斯兰教,但卡富尔死了,葬在耶路撒冷, 伊本·凯利斯被打入监狱。伊本·凯利斯通过行贿出狱,之后他秘密前往西部由法蒂玛王朝统治的什叶派王国(现在的突尼斯)。在这里,灵活多变的伊本·凯利斯又改信什叶派,并建议法蒂玛哈里发穆伊兹(Muizz)趁机夺取埃及。公元969年6月,穆伊兹的将军昭海尔·绥基利(Jawhar al-siqilli)攻占埃及,然后继续北进征服了耶路撒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