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長沙會的結局其實在開戰前就已經有了結果!

日本軍部戰後也不得不承認:“中國軍隊攻勢的規模很大,其戰鬥意志之旺盛,行動之積極頑強,在歷來的攻勢中少見其匹。 我軍戰果雖大,但損失亦為不少。”

1939 年 9 月 14 日,岡村寧次調集第 6 師團、第 33 師團、第 101 師團、 第 106 師團主力以及第 3 旅團上村支隊、第 13 旅團奈良支隊、第 101 旅團佐 枝支隊約 10 萬兵力,在陸軍航空兵團第 3 飛行團 100 多架飛機、海軍第 3 艦 隊 120 餘艘艦艇配合下,採用“分進合擊,正面突破、兩翼包抄”戰術,從 贛西、鄂南、湘北三個方向圍攻長沙。第一次長沙會戰就此打響。

日軍從四面八方猛撲而來,長沙的氣氛異常緊張。此時,第九戰區下轄21 個軍又 3 個挺進縱隊共 52 個師,加上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配合第九戰 區作戰部署的 4 個軍(分別為第 4 軍、第 5 軍、第 99 軍及新編第 6 軍又第 11師),總計 25 個軍 63 個師 50 萬人。被薛嶽列入作戰序列的部隊有 21 個軍 49個師又 3 個挺進縱隊,實際參戰兵力為 35 個師又 3 個挺進縱隊 40 萬人。

第一次長沙會的結局其實在開戰前就已經有了結果!

長沙會戰中開赴前線的國軍士兵

日軍在贛西、鄂南、湘北三個方向的戰況各有不同。9 月 14 日夜,贛北方向的日軍第 106 師團由奉新、靖安一線進犯,向守 衛會埠的第 60 軍發起進攻,第 101 師團向高安守軍進行牽制性攻擊。經過 3 天激戰,高安於 17 日陷落敵手。

第九戰區司令部收到高安失守的消息,十分震驚,這一戰略要地的丟失, 對長沙形成巨大的威脅。薛嶽急忙向第九戰區前敵總指揮羅卓英下死令立即 組織部隊全力反攻,隨後又派王牌部隊第 74 軍前往增援。

9 月 22 日,國軍成功收復高安,並多次打退日軍瘋狂的反撲,粉碎了日 軍由此西進的戰略意圖。隨後,敵人退回奉新、靖安一帶,贛北戰場恢復戰 前態勢。

在鄂南方向,日軍也遭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和英勇反擊。

9 月 21 日,日軍第 33 師團在師團長甘粕重太郎中將的指揮下,向防衛 鄂南地區的中國軍隊發起進攻。薛嶽急令湘鄂贛邊區遊擊總指揮樊崧甫率大 湖山、九宮山一帶的部隊,由南向北、由東向西兩個方位同時襲擊第 33 師 團,形成對日軍南北夾擊的態勢。同時,命第 8 軍前往增援。

日軍在兩支中國軍隊的阻擊和圍攻下,被迫撤退。10 月 11 日,第 33 師 團退回到通山、通城一帶的原防地進行休整,鄂南戰場恢復到戰前的態勢。

湘北是日軍此次計劃的主攻方向。9 月 18 日,日軍主力第 6 師團及奈良 支隊向駐守新牆河北岸陣地的國軍第 52 軍發起攻擊。新牆河戰鬥打響。

9 月 20 日晨,日軍集中一個旅團的兵力,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向雷公 山、草鞋嶺一帶發起進攻。經過 3 天激戰,負責守衛草鞋嶺的第 195 師 1131 團3 營傷亡大半。其間,日軍不斷組織陸、空軍聯合攻擊,仍沒能佔領這處陣地。

第一次長沙會的結局其實在開戰前就已經有了結果!

中國軍隊在新牆河一帶浴血奮戰

該營營長史恩華曾接到師長覃異之的電話:“如無法支持,不得已時可向 東靠。”他擲地有聲地回答:“軍人沒有不得已的時候 !”

23 日拂曉,日軍又一次狂攻開始了。史恩華親臨最前線,肩部中彈受 傷,用布裹起來繼續戰鬥,誓死不下火線。在全營幾乎傷亡殆盡的情況下, 他讓剩餘官兵高唱《義勇軍進行曲》,奮勇還擊,不幸再次中彈,壯烈犧牲。 最後,全營官兵全部為國捐軀。

關於史營長的死,流傳在戰場附近傅朝村的說法是這樣的:“全營的人都 沒有願意撤的,最後剩了史營長和他的勤務兵,史營長負了重傷,他不願意 被日本人俘虜,命令勤務兵開槍打死他,勤務兵下不了手,史營長最後自己 朝自己開了槍。” 這與中國官方戰史記載稍有出入。

太陽落山的時候,日軍佔領了草鞋嶺陣地,在打掃戰場時,他們發現了史恩華的遺體。暮色中,日軍支隊長奈良晃少將,恭敬地向這個頑強的對手 深鞠一躬。

第一次長沙會的結局其實在開戰前就已經有了結果!

史恩華

史恩華(1911–1939),黃埔八期。抗戰爆發後擔任第 52 軍 195 師 1131 團 3 營少校 營長。第一次長沙會戰中,新婚剛三天的他 親臨一線,率部與日寇激戰三晝夜,最終以 身殉國,犧牲時年僅 29 歲。附近傅朝村居 民集資厚葬他於村北,墓前樹一石碑,上書 “中華魂史營長之墓”。

9 月 22 日晚,北岸的中國軍隊奉命退防至新牆河南岸。

23 日拂曉,在密集炮火和毒氣支援下,日軍第 6 師團及奈良支隊強渡新 牆河。負責防守的國軍第 2 師 12 團戰鬥至中午,全部犧牲,南岸陣地被日軍 攻佔,第 52 軍被迫退守到新牆河東南方向的制高點。

幾乎就在此時,日軍上村支隊乘船沿洞庭湖南下,在汨羅江口的土星港、 營田一帶登陸,從左翼夾擊在這一帶佈防的第十五集團軍,企圖全殲汨羅江 以北的中國軍隊。日軍第 33 師團佔領麥市後也企圖由此南下,從東面包抄防 守湘北的中國軍隊。

第十五集團軍背靠新牆河、汨羅江陣地,依次進行阻擊,在完成消耗日 軍有生力量的任務後,於 9 月 25 日奉命撤退到設在汨羅江南岸的二線陣地。 此時,日軍派出一支部隊偽裝成逃難的老百姓,渡過汨羅江突襲新市,新市 守軍措手不及,傷亡慘重。

9 月 30 日,日軍向汨羅江南岸發動猛攻,激戰了整整一天,雙方傷亡極

大,短時間內均無力組織大規模反擊,再次陷入對峙狀態。 此時,日軍前鋒部隊距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部駐地長沙只有 30 多公里,但

面對近在咫尺的目標,他們卻提不起精神。在向長沙進軍的過程中,日軍不 斷受到中國軍隊的阻擊,每前進一步,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現在整個 隊伍已疲憊不堪。

薛嶽審視戰局,認為殲敵機會已經到來。他早已調集重兵設下“天爐戰 法”,靜待日軍鑽入“口袋”。

面對膠著的戰況,岡村寧次寢食難安。一日,他乘飛機在空中觀察戰場 形勢,卻發現中國援軍正源源不斷地趕來,在長沙周圍佈下重陣。岡村寧次 很快意識到,局勢已經對日軍極為不利,於是下達放棄進攻長沙的命令。10 月 1 日,日軍開始撤退。

當天,薛嶽被正式任命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他察覺日軍撤退的企圖, 立即下令第九戰區各部全面出擊。日軍大敗。國軍士氣大振,一鼓作氣連連 收復上杉、汨羅、新市等地。

10 月 13 日,日軍被迫後撤至新牆河以北,其湘北作戰計劃以失敗而告終。 第一次長沙會戰結束後,中日雙方各自公佈了己方統計的戰果:日方聲稱 此戰斃傷和俘虜 4.8 萬餘名中國軍人,己方的傷亡數字僅為 3 600 人;中方稱斃 傷日軍 4 萬餘名,己方的傷亡人數較日方統計數字相差不大,同樣為 4 萬多人。 對於一場事關全局的大戰役來說,勝敗的衡量標準不能僅限於死亡人數,

更重要的是有沒有完成戰前的既定目標。此次日軍集中 10 萬兵力,興師動 眾,遠遠沒有實現殲滅第九戰區主力、佔領長沙地區的戰略企圖。在戰後的 總結報告中,日本軍部也不得不承認:“中國軍隊攻勢的規模很大,其戰鬥意志之旺盛,行動之積極頑強,在歷來的攻勢中少見其匹。我軍戰果雖大,但損失亦為不少。” 就在同一時間,德國法西斯軍隊在歐洲戰場正勢如破竹,於是,中國軍隊在長沙會戰中取得的勝利,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美聯社、合眾社、 塔斯社、《泰晤士報》等國際知名媒體組成聯合戰地記者團,趕赴湘北戰場進行實地採訪報道,迅速擴大了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影響。

第一次長沙會的結局其實在開戰前就已經有了結果!

1939 年 10 月薛嶽在長沙會戰中會見戰地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