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用炒的,油墩子放海鲜……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就在金山山阳

《山阳志》记载,金山嘴在清代就是沿海渔业生产重要地区,盛产海鲜。上世纪40年代,渔村有舢板船24艘,渔民150户,400余人从事渔业。每年4-5月,渔民以捉花鱼、剥皮鱼、鲳鱼为主,大暑后捉海蜇。当时,姜行舟、姜阿旺、张明辉等都是捕鱼的行家里手,号称“渔王”。渔民捕鱼回来,有的卖给鱼贩子,有的由家里的年轻人挑出去用海鲜换大米,近的挑到张堰、朱行、亭林等地,远的挑到市区卖鱼。

海蜇用炒的,油墩子放海鲜……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就在金山山阳

上海的最西南端

杭州湾的北岸

有一个小镇

这里是上海沿海陆地最早的渔村

也有上海迄今为止保留最为完整的渔业村落

从东到西,共有23公里长的海岸线

海蜇用炒的,油墩子放海鲜……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就在金山山阳

历史上,这里的渔业十分兴旺

上世纪80年代

当地捕鱼业达到巅峰

出海渔民多达1000多人

大小渔船有45条

海蜇用炒的,油墩子放海鲜……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就在金山山阳

时至今日

虽然出海捕鱼的渔民已经减少

但是,在海岸边,港湾里

依然能看到一艘艘小渔船

仿佛在诉说着

长达千年的历史

......

金山嘴渔村

因此也被称为

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

海蜇用炒的,油墩子放海鲜……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就在金山山阳

这里聚集了不少有范儿的民宿

林泉渔家傲、半朵悠莲……

十余家民宿、百余间客房

节假日常常供不应求

海蜇用炒的,油墩子放海鲜……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就在金山山阳

这里依海而兴

新鲜美味的海鲜大餐

有着当地的特色

大家熟悉的凉拌海蜇

到这里,用炒的

普通的街头小吃油墩子

也因为加入了

当地盛产的大虾皮

而别有风味

海蜇用炒的,油墩子放海鲜……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就在金山山阳

这里还延续着悠久的海渔文化

修缮后的渔村

保留了当地渔民的居住建筑特色

对房屋屋顶、墙面、门窗和沿街路面

采用“修旧如旧”的办法

青砖黑瓦马头墙

青石板路面

还原了渔村老街的古韵

海蜇用炒的,油墩子放海鲜……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就在金山山阳

海渔文化馆、渔民老宅、渔具馆

曾经散落在民间的各种渔具

一一收集

再现当年的渔民生活场景

海蜇用炒的,油墩子放海鲜……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就在金山山阳

南有渔村

北有田园

以山阳田园为纽带

山阳率先启动“一村一公园”建设

在各村规划打造

亲子、体育、文化等14座不同主题的公园

将“拆违”与“建绿”相结合

实现区域整治与生态休闲建设一举两得

修复乡村地区生态基底

凸显乡村景观文化特色

吸引游客

也留住乡愁

海蜇用炒的,油墩子放海鲜……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就在金山山阳

山阳还成立了“山阳记忆”文史研究会

搜集、整理、研究山阳的历史文化资料

建成并开放“山阳记忆”海阔民俗馆

传承山阳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海蜇用炒的,油墩子放海鲜……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就在金山山阳

正在打造海渔文化特色小镇的山阳

还有哪些“最美”待我们一同去寻秘?

海蜇用炒的,油墩子放海鲜……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就在金山山阳
海蜇用炒的,油墩子放海鲜……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就在金山山阳

-本文完-

海蜇用炒的,油墩子放海鲜……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就在金山山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