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毕盟:Story|有玩闹,有诗和远方,当然也有梦想

基本背景:

北大光华 金融

关键成绩:

GPA 3.55/4.0

TOEFL 111/24

GRE 152+168+3.5

收获OFFER:

Columbia operations research

Chicago MPP

NYU MPA in healthcare management

CMU MSPPM

前言

尘埃落定已有月余,上个礼拜在漫天黄沙的敦煌意外又接了一个wl转正的offer,这下申请季就算是正式落幕了,而我的毕业旅行也暂时停顿。重新回到离开了一个月的书桌,无尽的回忆尽数袭来,竟不知如何下笔。

作为一只非常常见的爱玩爱闹、文艺而中二、吃喝玩乐睡样样都爱就是不太爱学习的典型学渣,我的故事恐怕对于学霸们并不是很inspiring,然而大抵能够对广大跟我一样的小伙伴们有所启发。因为就是我这样的一个懵圈少女,在拿了一把MPP的offer之后,误打误撞进了哥大IEOR,还白捞了一个stem的签证。

我的故事有几个关键的转折点,倘若没有这些帮助过我的人,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走到今天。

决定出国读研

首先肯定是决定出国读研而不是工作。其实我一直到大二结束都一直想的是直接去consulting工作来着,所以之前完全没有想过要出国。大二暑假在某中资投行实习的时候,听说周围的正职都是研究生,才突然想到,恐怕我最终还是要出国的。然后我就愉快地去交(wan)换(shua)了。交换的时候依旧是天天浪浪浪,完全没有做什么准备。后来我反复反省自己,那时候那么浪简直傻(然而转念一想,重来一次估计还是会浪浪浪233333)。

所以说,虽然我很崇尚生活得自由洒脱,也还是主张尽早做决定、尽早做准备,只有一开始找好方向、有了基奠,后续的申请才不会太抓狂。然而我也知道,和我差不多的小伙伴们估计也跟我一样不会那么早准备(哈哈哈)。那么既然先天不太足,后续工作就要多准备咯,不然大家都一样是石头,你怎么就能保证你发光,而他的光不如你的亮呢。

关于机构

决定出国之后,我在师兄师姐的建议下走访了多家机构,最后选择了世毕盟。因为我自己比较自由,想法比较多,所以选择了a项目而不是b项目。然后就遇到了我的coordinator和mentor。毫不夸张地说,这两位简直和我的性格太!互!补!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没人看不如多补几个叹号)!我不仅是拖延症晚期患者,还特别容易慌乱、没自信,写文书也比较拖沓、半天切不进题目。而我的coordinator就是大写的沉稳、不动如山,经常能在我慌乱、崩溃、没自信的时候一把稳住我,让我安心滚回去憋文书,也能在我难产、不想写的时候,把我重新拎回书桌前乖乖码字儿。我的Mentor则是效率极高,各种思路都很清晰,经常是skype之前堆了好多问题要问他,结果他三下五除二就能把一团乱麻理得条分缕析、清清楚楚。感谢他们让我平安度过了申请季。

关于选校

老实说,我的硬件条件并不是特别好,绩点平平,托虽然运气好考得高奈何G实在很勉强,实习虽说有亮点但也不算顶尖。一开始世毕盟帮我选了好几个保底学校(譬如Rochester),同时因为我的数学并不好,自己也不喜欢数学,世毕盟一开始给我设定的方向是金融硕士和公共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偏文。

然而我就是非常强烈的名校控,倔得不得了,自己不想去的学校或者项目投都不会投,自己想去的,即使不适合,也克制不住想要撞个大运。现在想想其实也真的挺后怕的。我的coordinator沉吟片刻,最终跟我达成一致:没名气的学校和有名气学校中出了名的水项目全部pass,用cmu msppm保个底,假如三月还没有信儿再补申一个Upenn的social work。后来,就在我哭天抢地地填着Upenn奇长无比的application的时候,我最想去的MPP项目——NYU的MPA in healthcare management就这样悄悄来到,于是我果断把开了一半的Upenn网申愉快地弃了。

关于各种考试

一般来说托和g没有什么特别高的要求,虽然有些学校对于托福有硬性指标,但是差一两分其实也是可以argue的。所以说托和g只可能成为你的减分项(如果太低的话),而不太能给你的package带来特别大的闪光点。作为一个托福裸考、gre没背单词的选手,我只想说,gre真的真的需要背单词呀(虽然重来一次我可能还是会弃疗)!相信我,假如你真的想考好,不要幻想一个礼拜能hold住gre,一定要强迫自己多背单词,然后考完gre直接去裸考托福就好。

关于筹备整个的package

我前面也提到了,我的绩点、托和g都不高,那么就要想尽办法找出(如果来得及的话可以培养)自己的闪光点让自己stand out,否则,你自己都无法举出自己的优秀之处,又谈何让学校相信呢。成绩不好的话你就一定要拿出别的事例说明自己的优秀,比如说抱紧老师大腿做做助研、谈谈学校里的project,如果能有什么学术性的比赛那是再好不过了(注意,此处学术性的比赛可大可小,关键在于包装)。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交换经历。因为交换毕竟是去到一个新的学校(当然如果是在美国交换那么说服力就更大了),如果成绩很可以的话是可以拿出来说明自己学习能力快的。至于实习,当然有big name是最perfect的,但如果没有,那么就要非常紧扣你的整个career path。只有这样,才能说服学校你是找得到工作的,毕业之后不会拖人家CDC数据的后腿。

Package最重要的,就是把你的所有经历串联起来,编成一个有开头有结尾、符合逻辑而引人入胜的故事。不符合这个故事逻辑的经历,除非你能想办法把它想办法顺进去,否则,即使非常厉害,也不太建议放在一起说。准备好自己的故事之后,就要想办法把你的故事往学校想看到的方向改。每个学校的官网上在介绍自己项目的时候,都会提到他们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或者即使没提,也可以自行从毕业生去向中猜个大概。那么就需要对着他们所要的quality一条一条地看,确保自己PS中展现出来的就是他们所想要的。毕竟,相比于自己本身的经历,是否match这个项目要更重要。

最后

在我快要停笔的时候,一定要再重复一遍,申请季最忌讳懒惰,千万不要拖延,能早开始就早开始,能多改几遍就多改几遍,一定要把一切文书都顺利落、符合逻辑,再把它们递出去,最好处女座强迫症上身,努力把一切都改到至少自己认为的完美。毕竟,学校每年都能看到新的学生,而你的机会只有这一次。

最后想对大家说,在申请的漫漫长路上,可以任性、可以洒脱、可以顺从自己的内心,但一定要全力以赴,因为这是属于你自己的战役,战场上只有你一个人,只有拼尽所有一往无前、冲锋陷阵,才能收获最终的梦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