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有欲望的人,才會活的精彩

常言道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有慾望的人,才會活的精彩

01. 蔡康永在《痛快日記》中提到:

沒有慾望的人生,真是空洞的嚇人。

文明向我們展示品味,這品味的功能,就是讓我們得以分辨慾望是低劣的,或者是高貴的,卻不是教我們變成沒有慾望的人。

沒有慾望,恐怕只能變得乏味,而不是得到智慧。

實際上,有慾望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活得一定不會太差。

作者入江之鯨說過這樣一件事。

她以前讀書的時候,經常和一個叫做阿曦的朋友商量,以後一起開一家咖啡廳。

長大後,她發現開一家店的投入和付出是非常龐大的,於是把這個夢想當做了“天真”,但是阿曦沒有。

大學畢業後,阿曦去了澳大利亞留學,在墨爾本的咖啡巷裡兼職了兩年,嚐遍了各種口味的咖啡,甚至還學會了做美味又精緻的糕點。

畢業後發現啟動資金不夠又不好意思問家人拿錢,於是去了一家世界500強外企工作,兩年後,辭職把咖啡店開了。

阿曦最讓人佩服的,不是她開了一家大多數女生夢寐以求的咖啡店。

而是她對於自己的每一個夢想都很認真,並且願意為此而努力,

那些把慾望當做信念的人,早已在行動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而那些嘲笑別人太有慾望的人,往往還在找不到方向的日子裡浮沉。

常言道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有慾望的人,才會活的精彩

02. 朋友阿圓,大學一畢業就回了家鄉,當了高中英語老師。

這個工作是她父母在老家託了各種關係,才給她安排到的。

然而她一直有個北漂夢,所以工作還不到一年,就偷偷辭掉了工作,隻身一人來到北京。

來北京後,日子過得很苦。

從剛開始的十指不沾陽春水,到後來一個人拖著40多公斤的行李箱,從城東穿梭到城西。

阿圓邊工作邊學習,後來如願以償考上了研究生。

研究生畢業後,和同學一起創業,建立了自己的小團隊。

雖然她老家的父母一直抱怨:一個女孩子,幹嘛非要這麼折騰自己?

她卻自得其樂,因為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一切都歸功於當初的不滿足,和蠢蠢欲動的野心。

常言道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有慾望的人,才會活的精彩

03. 前幾天二刷了日劇《東京女子圖鑑》。

這部劇沒有瑪麗蘇的劇情,也並非華麗逆襲的勵志劇。

卻現實到扎心,幾乎每一個人都能從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故事說的是,在小鎮秋田出生的女孩綾,想要過上像雜誌裡描述的上流社會生活。

“從地方大學畢業,在地方公司工作,和溫柔的男性結婚,和父母一樣組建一個溫暖的家庭,在眼前半徑五米的範圍內追尋自己的人生。”

她對這種一眼看到頭的生活感到茫然,於是大學一畢業就來到繁華大都市東京。

在慾望的推動下,她從公司小職員做到品牌經理,再到奢侈品團隊經理。

住宅區隨著職位晉升越來越高級,活得也越來越精彩。

曾有人問:人活著,為什麼要有那麼多欲望?

其實,慾望是個好東西,它可以讓我們不停地追求生命的外延和更多可能性。

因為我們想要實現的願望還有更多,所以只能努力向上,步履不停。

那麼當下最沒有慾望的一批人是什麼樣的?

其實就是“喪文化”興起下的佛系年輕人。

他們在現實生活的“碎夢機”下逃避:比我有能力的人都在努力,那我努力還有什麼用,不如就地躺一躺。

但其實,即使想要維持現狀,也必須要靠上進心和慾望來支撐。

因為得過且過的代價太高,KPI、工資賬單分分鐘就會“教你做人”。

這種慾望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理解為上進心。

想起之前看過的一期奇葩說,辯題是:沒有上進心,我錯了嗎?

節目中蔡康永說了一段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我沒有辦法理直氣壯地說,你沒有上進心,這是一個過錯。

可是我非常有把握地說,你沒有上進心,一定會錯過。

你沒有上進心的時候,你是在過失殺人,你不小心殺了你自己的人生。

常言道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有慾望的人,才會活的精彩

04. 很喜歡美劇《慾望都市》。

劇中的單身女性獨自來到紐約,為了追求愛和名牌。

她們將慾望赤裸裸地寫在臉上,告訴我們:如果你有想要的東西,那就想辦法得到。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235:慾望》中提到:不滿是向上的車輪。

正是因為對現狀的不滿足,才會促使我們一次次地向舒適區外延伸。

而每一次對慾望和心願的付出,都會在以後的日子裡,一點點讓我們嚐到回報的味道。

這樣的人生,才會越活越漂亮。

常言道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有慾望的人,才會活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