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暖季里烦躁不安、胸闷、头晕眼花?可能你已患上暖气病!

在供暖季里烦躁不安、胸闷、头晕眼花?可能你已患上暖气病!

供暖季将至,一些城市已经陆续开始提前供暖。同时,不少人也开始担心暖气病的入侵,干燥、空气不流通、温差过大等诸多因素,越来越成为冬季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皮肤病等,容易在冬季干燥、通风不畅的室内环境中诱发。”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蒋萍说。

暖气病并非一种新的疾病。“暖气本身也不会诱发疾病,但在供暖条件下,因为使用方法的问题,确实会出现一些易发疾病,因此需要学会更合理的使用暖气,比如保持合理温度、加湿、通风等。”蒋萍说。

一到冬天就过敏,春天就好

两年前,单麟发现自己开始过敏,到医院查了好几次过敏原,都没有明确的结果,家里的所有开花的植物都扔了,买了空气净化器、加湿器,但效果仍旧不明显。

“尤其是到了冬天,脸上起一片疹子,怎么也消不下去,医生给了一些常规的建议,就是家里多通风,加湿器、空调之类的多清洁,但实际上挺难做到。家里一直有一扇窗户是打开的,从来不关,但看不出效果,总不能一天到晚开着所有窗户,家里还有孩子,太冷了也不行。”单麟说。

单麟并不认为自己得了暖气病。他说:“从小家里就有暖气,也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忽然就有了,实在说不清楚到底是为什么,关键是天气暖和了,症状就减轻了,尤其是夏天基本上不会发作。”

马上又到供暖季了,单麟的担心也日益加剧。“一脸红疹子,难受是一方面,关键是天天上班,接触很多人,太难看了。”

干燥的冬季,是皮肤病高发的季节,尤其是室内,因为供暖的原因,更加干燥,容易诱发皮肤瘙痒、皮炎、唇炎,甚至带状疱疹等疾病。

“冬季人的活动量非常少,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活动,所以室内环境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环境,才能避免相关疾病的发生。”蒋萍说。

暖气病还有很多种

烦躁不安、皮肤发紧、鼻咽干燥、胸闷、头晕眼花、出汗、血黏度增高、血压改变、尿量减少、软弱无力……这些供暖季常见的症状,许多时候都和暖气有关。“一般来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对温度、湿度及空气中的细菌都比较敏感,在特定环境中更容易发病。”蒋萍说。

“我的毛病是胸闷,一到冬天就特别容易犯,”35岁的白领陈明告诉记者,“总是感觉喘不上气,有时候晚上躺在床上,忽然间就开始呼吸困难,根本躺不住,坐起来才能好一点儿,去医院检查,跟医生说了症状,把医生都吓了一跳,但各种检查下来,却没发现问题。”

“一到冬天就胸闷气短的人不少,一般情况下,和空气流动不好,活动太少等原因有关,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当然,也有一些确实是疾病所致,最好还是到医院检查一下。”蒋萍说。

暖气病,本质是暖气使用不当

夏天有空调病,冬天有暖气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主任鲍勇说:“我不太赞同使用暖气病这样的词,暖气本身是科技发展带给人们的福利,是让人生活得更加舒适的工具,而非相反。所谓暖气病,大多是缺乏健康知识,或者不注意维护室内环境所致,和暖气本身没有太大关系。”

鲍勇更愿意用“超额死亡率”这个医学名词来形容供暖季疾病高发的现象。他说:“所谓超额死亡率,一般指因特殊原因如季节变化、环境因素等,导致某些疾病高发甚至致死的现象。”

干燥、湿度不够是供暖季最常见的室内环境问题。“干燥不仅影响皮肤,更影响着呼吸道健康,它会导致呼吸道黏膜细胞脱水、损伤,同时,供暖的房间,往往通风不好,容易滋生细菌,也会加重呼吸道的负担,进而引发诸多呼吸道疾病,如过敏性肺泡炎等。”蒋萍说。

人体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但这种适应能力并非无限。蒋萍表示:“过于频繁且剧烈的环境变化,很容易打乱人体的运行机制,这种现象,在供暖季往往比较明显。有些家庭中,暖气特别热,外面又特别冷,室内外温差可能有三四十度,一进一出,就可能造成人体机能紊乱,尤其是适应能力比较差的孩子、老人及本身就已经生病的人,尽量不要让室内温度过高,这不是保护,反而可能诱发疾病。”

抵抗力重要,保暖也重要

近年来,关于采暖问题的争议颇多,其中一个比较知名的争议,是“暖气是否让人更脆弱”,甚至有人提出,在集中供暖地区,人均寿命更低。尽管这一观点受到了许多专家的批评,但仍有不少人认为,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需要不断地锻炼,过度保护只会让适应能力变得更低。

“人抵抗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确实需要锻炼,俄罗斯、芬兰等地方的孩子,从小就在冰天雪地里玩,他们抵抗寒冷的能力确实更高,还有一些地方,会刻意地锻炼孩子的抗寒能力。这些做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也不能盲目追求抵抗力,”蒋萍说,“一方面,抵抗力的锻炼,应该从小开始,如果小时候没有锻炼过,成年后再锻炼,恐怕效果并不大。另一方面,本身抵抗力弱的人,如老人、病人等,并不适合锻炼,反而要注意保暖。”

相对于暖气环境下易发的疾病来说,寒冷诱发的疾病更多。蒋萍说:“比如慢性支气管炎,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发病,尤其是生活在北方的患者,更加难熬,所以很多人干脆搬到海南等温暖的地方过冬,等天气暖和了再回家。”蒋萍说。

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疾病,同样需要冬天保暖。“冬天气温很低,温差很大,影响末梢血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适应能力在冬天更低,必须要注意保暖,不仅要保暖,还要注意温差。”鲍勇说。

暖气是助力,不是危害

“暖气是健康的助力,不是危害,”鲍勇说,“人类发明暖气,并把暖气送到千家万户,不是为了危害健康的,而是为了让人们过得更舒适,更健康。”

一项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寒冷气候导致人死亡的数量是炎热气候的20倍。这项研究分析了从1985年至2012年间,从寒带到亚热带不等的13个国家里发生的7400万例死亡事件。所有死亡事件中有7.71%是因非最佳温度引起的,其中大多数(占全体死亡例数的6.66%)与适度寒冷相关。

“比如脑血栓、心梗等高死亡率的疾病,在寒冷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病,”鲍勇说,“寒冷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冬季供暖恰恰是对抗寒冷最好的方式之一,许多人担忧暖气病,其实大可不必,只要建立良好的卫生保健意识,保持室内环境的良好,暖气是对人有益的。抗寒当然是一种很好的能力,但不能一味追求抗寒,更不能把抗寒和健康等同,健康并不只有抗寒一项,一个抗寒能力很强的人,未必健康。”

“从临床经验上看,并没有出现过因为暖气而导致某些疾病的患者数量大规模增长的现象,所谓暖气病,其实更多是因为室内环境不良,或者暖气温度过高造成的,”蒋萍说,“一般来说,冬季室内温度在18℃到22℃比较合适,不宜太低,也不宜太高。同时还要保持室内湿度,必要的时候使用加湿器增加湿度,当然,加湿器要注意清洁、及时换水等,否则容易滋生细菌,导致疾病的发生。”

科学采暖,兼顾经济和健康

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暖气,以避开暖气病呢?

鲍勇说:“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非常重要,有些人觉得暖气不足,还加上空调、电暖气等,家里的温度达到26-27℃,这就太高了。我是南方人,一般情况下,室内室外的温差不超过10℃,在家里也穿比较厚的衣服,这样出门的话也不会有太明显的不适应。但我也经常到北方出差、工作,有些家庭中,温度非常高,人在室内只穿背心、短裤,出门又是另外一番打扮,羽绒服、毛衣毛裤,这不太好。对人来说,骤冷骤热,心血管的压力非常大,如果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很可能就因此发病。”

供暖之后,室内温度上升,一些灰尘、细菌等人体易过敏物质会变得异常活跃,在暖气开通之前,可以对房子里的每个角落进行一次彻底清理。

再有就是每天都要开窗通通风,天气不好也要坚持,开窗通风也有讲究,不要开太早,每天10点到16点都可以打开,每次以半小时为宜。

冬季寒冷,不少人更愿意待在家里“猫冬”,鲍勇说,“其实冬天更需要锻炼,天气好的时候,多出门进行户外运动,对于增强免疫力很有好处。”

在采暖设备上,鲍勇更倾向于空调采暖,而不是使用暖气,“空调采暖有很多好处。首先是温度可调,集中供暖没办法调温度,有的地方温度特别高,也有的地方很低,不足以取暖。空调就没有这个问题,可以自由调节,还可以调节采暖的时间,比如白天家里没人,就可以不开,避免浪费、节省能源。其次,电能是清洁能源,而且相对比较便宜,所以无论是从经济效益方面看,还是从方便程度的角度看,电取暖都远远优于传统的取暖方式”。

在供暖季里烦躁不安、胸闷、头晕眼花?可能你已患上暖气病!

在供暖季里烦躁不安、胸闷、头晕眼花?可能你已患上暖气病!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