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聰明個人=弱智羣體,本質上是一路貨色?


腦洞:聰明個人=弱智群體,本質上是一路貨色?


1、從個人到群體

一個人,有時候是理性的,有時候是感性的,但是大部分時候,我們至少覺得自己是理性的,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好的。

兩個人,就會出現強者說了算,或者強強聯合,亦或者兩者相爭,這時候就不一定能雙贏了。

三個人,如果是和尚,連水都麼的喝了,所以達成三贏的共識更難了。

那麼更多的人組成的群體呢?100多年前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裡,把群體分析的淋漓透徹,這也是群體心理學繞不過去的一部大作。

從分析那些暴動和遊行裡,勒龐總結出了一些群體的特性,比如衝動而多變,比如易受暗示和輕信,比如情緒的誇張和單純,再比如偏執和專橫。

群體就像一群被拉低了智商的單純傻子,在心理趨同中容易被情緒感染,容易被心理暗示所引導,最後變成有心人的工具。

所以,當個人,變成群體的時候,智商下降了,情緒化了,還沒了責任感,人多未必就力量大了。

但是,群體是不是就一定不好呢?聰明人是不是總是能夠勝過群體,利用群體呢?

也未必,上述的群體是自發傳染起來的群體,我們還可以去探索另一種群體,那就是多樣化團隊。

密歇根大學政治科學與經濟學教授斯科特·佩奇在《多樣性紅利》裡,提出了一個不同的觀點,符合特定條件的群體,是能夠勝過單個的聰明人的。

三個臭皮匠,的確能勝過諸葛亮,只要這三個臭皮匠符合一定的條件。

首先多樣性的團隊不一定做什麼事情都比聰明人厲害,它的厲害侷限於兩個事情:一、解決問題。二、做預測。

解決越複雜的問題,預測越複雜的事物,多樣性的團隊遠比單個的聰明人準確。

這個群體的能力多樣性+個人平均能力,另外群體還得符合四條標準:

第一,多樣性團隊面對的問題必須足夠難,要是一個人能解決,那麼多樣性沒意義。

第二,群體中的每個人必須有一定能力,瞎來的球迷肯定不行,但是一群象棋愛好者就可以集合對抗象棋冠軍。

第三,群體裡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價值,有和別人不願意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四,群體的規模要足夠大,否則兩三個人碰撞不出數量級,自然也碰不出優秀的解決方法。

所以,從個人到群體,不同的方式,會有不同的結果。

2、個人=群體

在從群體回到個人身上來,個人,某種層面上就是一個群體。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可以從兩個視角來看為什麼個人本身就是一個群體。

一個是人格維度,每個人都是由N個人格組成的,這些人格里面有經常出現的主人格,也有特殊場景才會被激活的輔人格。

比如道格拉斯在《理性動物》裡,提到的七個亞自我,他們分別是自我保護型、疾病規避型、社交型、社會地位型、擇偶型、留住配偶型、育兒型亞自我。

不同的場景會我們會表現出不同的壓自我,這些主要亞自我和一群比較少出來的稀缺亞自我,共同組成了一個群體。

這個視角看,一個人就是一個群體。

另一個視角,是從時間的角度來看,如果把不同時刻的自己分開,那麼這些時間碎片裡的你,加起來也是一個群體。

這兩個視角下的個人=群體,我們可以看出什麼呢?

那就是亞人格組成的群體,更像是一個多樣性的團隊,不同的亞人格背後是不同的視角。

就像多樣性團隊紅利的本質,就是不同能力不同職業帶來的新視角,能夠帶來更加聰明的決策和預測。

七個亞人格組成的自我,就是一個多樣性的團隊。

那另外一個視角呢?不同時刻組成的自己呢?

人生從出生開始,到此時此刻的你,每一個存在於記憶裡的片段,都是一個你自己。

這些自己組成起來像什麼?更像是一個群體,烏合之眾裡的群體。

今天的你,是10年前的你加上這10年的每一個時刻的記憶,人總是會受到環境和經歷的影響,這種影響總是不經意,但是總是無可抗拒。

我們總是被環境,被曾經的自己所影響,所改造,改造的失去了跳出舒適區的勇氣,改造的失去更高格局的視野,改造的失去了曾經的熱血和激情。

這些失去,不正像是從個人到群體,從而失了智的自己麼?

3、從群體到個人

人與人組成的群體,我們可以去分析,去利用。

那麼每個人自己的群體呢?

從群體的特性回到我們每個人自己,是否可以想到些什麼呢?

比如避免讓自己變成烏合之眾,比如儘量去尋求多樣性的優勢。

避免烏合之眾,從個人和群體的視角來分析,非常的開腦洞,但是回到方法論本身,其實很簡單。

就是不要被過去的經驗所綁架,永遠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

終生學習,不斷挑戰舒適區,就是一種時刻逃離自我烏合之眾的方法。

因為在一個環境呆久了,你就得明白這幾年每一個時刻的自己,已經聚集成了一個群體,這個群體會把你此時此刻的這個最新的自己的智商,拉到最低。

讓你變得情緒化,讓你變得侷限,讓你變得容易輕信自我。

所以,趕緊逃離吧,逃離了烏合之眾,你就又變成聰明的自己啦!

尋求多樣性群體呢?我們如何去達到呢?

多樣性群體能力=亞自我能力+人數。那麼亞自我的能力當然重要,人數也重要。

亞自我的背後其實就是一個個的角色,做好爸爸,做好老闆,做好下屬,做好老師,做好鄰居,每一個好的角色都能給與這個團隊戰鬥力。

至於人數,那就是亞自我的數量,如果我們按照身份或者職業去定位亞自我,那麼你做的事情越多,你的視角就會越多。

也就是,你要多學習技能,多經歷不同的事情,多在不同的場景下完成任務,這些都能開闊你的視野。

綜合起來,那就是多接觸新的職業和能力,來鍛鍊自己的視野角度。

然後在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不要自己一個人,不要侷限於一種身份,要多拉你體內的其他團隊成員出來,根據他們的視角提出建議。

最後,他們會給你最好的決策,讓你的人生更加豐富,更加聰明的決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