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景泰蓝、烧蓝的区别!

1、珐琅彩

珐琅彩绘采用的画珐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欧洲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区。15世纪末,法国中西部的里摩居,以其制作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发展成画珐琅的重镇,初期制作以宗教为主题的器物,后来逐渐制做成装饰性的工艺品。

珐琅又称“拂郎”、“佛郎”、“发蓝”,是一种玻化物质。它以长石、石英为主要原料,加入纯碱、硼砂为助熔剂,氧化钛、氧化锑、氟化物等作乳浊剂,加入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锑等作着色剂,经过粉碎、混合、煅烧、熔融后,倾入水中急冷得到珐琅熔块,再经细磨而得到珐琅粉。将珐琅粉调和后,涂施在金、银、铜等金属器上,经焙烧,便成为金属胎珐琅。若以玻璃为胎,则称为玻璃胎珐琅;以瓷器为胎者,则称为瓷胎珐琅。人们习惯把和附着在瓷器表面的叫“釉”;附着在金属材料上的叫“珐琅彩”;附着在建筑材料上的叫“琉璃釉”。


珐琅彩、景泰蓝、烧蓝的区别!


清代 珐琅彩花鸟纹碗


珐琅彩、景泰蓝、烧蓝的区别!


清 铜胎珐琅彩印盒


珐琅彩、景泰蓝、烧蓝的区别!


珐琅彩蝴蝶图案24K描金陶瓷装饰盘

2、景泰蓝

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在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瓷器为“景泰蓝”。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瓷器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景泰蓝是特指掐丝珐琅彩,但并不单是指铜胎的,金属胎的掐丝珐琅都可叫景泰蓝,所以景泰蓝还有银胎,金胎等。因此景泰蓝属于珐琅彩,所有的景泰蓝都可以叫珐琅彩,但是不能反过来把珐琅彩叫景泰蓝。


珐琅彩、景泰蓝、烧蓝的区别!


清 景泰蓝鼎式炉


珐琅彩、景泰蓝、烧蓝的区别!


景泰蓝钟


珐琅彩、景泰蓝、烧蓝的区别!


珐琅彩、景泰蓝、烧蓝的区别!


3、烧蓝

烧蓝是将整个胎体填满色釉后,再拿到炉温大约800摄氏度的高炉中烘烧,色釉由砂粒状固体熔化为液体,待冷却后成为固着在胎体上的绚丽的色釉,此时色釉低于铜丝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经烧结,一般要连续四五次,直至将纹样内填到与掐丝纹相平。

烧兰是特指银胎的珐琅彩,是珐琅彩里面很小一部分,烧兰是特指银胎的珐琅彩。珐琅彩和银胎不是容易结合牢固的,经常看到烧蓝脱落的情况,为了让珐琅彩和银胎更牢固的结合,以前的匠人主要采取了三种办法:(1)因为珐琅容易流淌,面积大容易脱落,所以工匠就想先用花丝掐成各种纹样、边框等这样即美观同时也能把珐琅釉分割成很多小块,这样就增加了附着力,珐琅也就不容易脱落。(2)一些比较厚实的银器,采取剔底的办法,在凹陷处填珐琅,这样也能很好的增加珐琅彩在银表面的附着力,这类比较常见的就是福建的剔底烧兰手镯,戒指等。(3)针对很多薄胎的银器,他们是用锤揲,压模等办法,现让银器凸出美丽的花纹,再在上面罩上透明的珐琅料,这样就利用了银胎表面的凹凸面,增加了珐琅彩的附着力。当然其他还有一些方法,单不是常用的,这里就不一一说明。在珐琅彩里面把第一种叫掐丝珐琅(景泰蓝),后两种统一叫“内填珐琅”或者叫“錾胎珐琅”。


珐琅彩、景泰蓝、烧蓝的区别!


清 烧蓝发饰(一组十二件)


珐琅彩、景泰蓝、烧蓝的区别!


清 银质烧蓝嵌宝盖盒


珐琅彩、景泰蓝、烧蓝的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