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从舶来之子到皇室正统

源起


元末,一道异域之风吹至中华大地——大食国工匠将本地烧造技术及原料带来中国,其制品,被称为“佛朗嵌”。“佛朗嵌”艳丽妖娆,与国人素来喜爱的清雅、雍容之趣大为不同,一度被称为“鬼国窑器”。然而,这位舶来之子很快汲取中华文明,与我国青铜、玻璃、陶瓷、釉料、掐丝镶嵌等工艺融合,开始在九州大地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景泰蓝:从舶来之子到皇室正统


得名


明景泰年间,“佛朗嵌”融合中国传统工艺技巧及特色,获得创新发展,成为中国特有品种。又因多使用蓝色为底色进行装饰,故而得名“景泰蓝”。

此时的景泰蓝华丽中蕴藉简约,艳丽中彰显雍容,深得王公贵族推崇,与雕漆、玉器、象牙雕刻并称京城“四大名旦”,亦位居“燕京八绝”之首。曾经的舶来之子,终成皇室正统。早期的景泰蓝藏于深宫之内,被打上“御用”烙印,成为昭示皇威之物。从太和殿内的香炉,到雍和宫里的烛台,景泰蓝遍布宫廷,以其珍重华贵,展现皇族的富有、高贵及唯我独尊。其地位,已然跃居金银器之上,市井之民绝难一亲芳泽。


景泰蓝:从舶来之子到皇室正统


传说

元朝初年,皇宫失火,金銮殿与众奇珍异宝烧成了一片灰烬。但废墟中多出了一件色彩斑斓晶莹闪耀的宝瓶。群臣惊讶,献给皇帝,说是上天所赐。皇上得到此物爱不释手,当即传下一道圣旨,调集京城所有能工巧匠,限期三月仿造,如若不然,全部杀头。圣旨一下,可忙坏了京城里九九八十一家手工坊的工匠们。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不能参透这上天所赐的工艺。最后只能求助于京城第一名匠“巧手李”,传说他是女娲后人,因其善做奇巧工艺,才被人们誉为“巧手李”。

不久,“巧手李”称女娲娘娘身披霞衣、脚踏祥云给其托梦云:“宝瓶如花放光彩,全凭巧手把花栽,不得白芨花不开,不经八卦蝶难来,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巧手李”参透此梦,原来皇宫大火,金銮殿里宝石金银烧熔在一起形成此瓶。并下圣旨,不论“巧天工” 制作多少宝瓶,均归皇宫所有,因为这种珍品是皇宫里一场大火烧出来的,于是人们都称其为“奇宝烧”。因为常人没有资格拥有“奇宝烧”,所以这种艺术成为了宫廷艺术。

景泰蓝:从舶来之子到皇室正统

景泰蓝:从舶来之子到皇室正统

工艺

一件景泰蓝产品从铜板到成型的精美景泰蓝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因此可以说基本没有2个完全一样的景泰蓝工艺品。景泰蓝主要的制作过程有工艺画的设计、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活、镀金等制作工艺。

明清两代,御用监和造办处均在北京设有专为皇家服务的珐琅作坊,北京景泰蓝工艺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从成熟走向了辉煌。

景泰蓝:从舶来之子到皇室正统

裁料

景泰蓝:从舶来之子到皇室正统

制胎

景泰蓝:从舶来之子到皇室正统


掰花

景泰蓝:从舶来之子到皇室正统

粘花

景泰蓝:从舶来之子到皇室正统

点蓝

景泰蓝:从舶来之子到皇室正统

烧蓝

景泰蓝:从舶来之子到皇室正统

磨光

景泰蓝:从舶来之子到皇室正统

镀金

意蕴


在一器一物之上寄托心志,素乃国人之所好。景泰蓝的风靡,也与其本身承载的意蕴息息相关。景泰蓝集造型艺术、装饰艺术、环境艺术、空间艺术于一身,制作过程糅合青铜工艺、瓷器工艺、手工绘画及雕刻技艺于一体,可谓中国传统技艺集大成者。其制作,亦要经过无数工序,反复砥砺,终成一器。因其千难万难,故而珍之重之。

景泰蓝的华贵,不是娇惯喂养出的华贵,而是千锤百炼、浴火而得的华贵。“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正是这种种的不易与高贵的品格,让景泰蓝艳压群芳,成为一国之象征。


景泰蓝:从舶来之子到皇室正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