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难治病验案四则

难治病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疾病类别概念,诊断易于明确,治疗尚有困难,相当于中医学的疑难病。多数难治病缺乏有效的治愈方法,是临证中突破疗效的热点和难题。经方原指古代经验方的简称,是古人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反复验证,行之有效的方剂,后世主要指《伤寒论》《金匮要略》里记载的古代药物配方。经方配伍严谨,用药精炼,方证明确,疗效确切,是中医学的精华。笔者临证中应用经方治疗难治病常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4则,以飨同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患者伍某,男,51岁。因“确诊糖尿病12年,双下肢麻木2年,加重1月”就诊。患者口服西药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营养周围神经等,对症治疗不能缓解。刻诊:倦怠乏力,腰痛,左侧偏头痛,双下肢皮肤麻木、冰冷,时有蚁行感,舌质红苔白,脉弦涩。四诊合参,结合舌脉,中医治则为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清热除湿,方用四逆散和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方药如下:柴胡10g,郁金20g,百合10g,枳实10g,炒白芍30g,怀牛膝15g,黄芪30g,菟丝子20g,桂枝15g,黑附子片10g(先煎),知母10g,忍冬藤15g,鸡血藤20g。7剂。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二诊时患者症状好转,下肢无冰冷感,治疗有效,综前治法,去百合、鸡血藤,加赤芍15g,小通草6g,炙甘草10g,连续服用14剂,症状完全缓解,血糖控制稳定。

本案属于中医消渴合并痹症。四逆散调理肝脾、透邪解郁,主治阳郁厥逆证,如手足不温,腹痛下利等症状;桂枝芍药知母汤主治寒热错杂、风湿痹症,如关节不利、四肢发凉等症状,均符合经方方证特点。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两药相配,补养肝血,条达肝气,防止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肝主筋、肾主骨,桂枝、附子温通阳气,芍药、知母保护阴液,寒药与热药、阴药与阳药并用,改善长期反复迁延不愈、情绪较差的肝肾功能。选择藤类药物善走经络,忍冬藤清热通络,鸡血藤和血通络,达到加强通络关节,改善四肢不利作用。《景岳全书》认为:“盖痹者闭也。”选用桂枝为本案重视温通辛散,加强药效之意。全方合用,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