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如山 前行惟坚

今天,浦东法院首届十佳青年孔燕萍、浦东法院首届十佳青年提名奖获得者丁娴静再次带来史一峰法官跟学笔记。


信仰如山 前行惟坚

“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法院办案标兵”“史一峰法官指导调解工作室”……最早知道史一峰老师的名字,是在这些荣誉背后。后来,得知电梯里经常碰到的那个有着阳光般温暖笑容的女法官就是她,而今天,我们有机会在她对面,聆听教诲。

“心无杂念,从未止步”

34年坚守在审判一线,我们很想知道她有什么办案秘诀,她淡淡一笑:“我是一名普通的法官,只是做了我认为应该做的事。”

面对纷繁复杂的民事案件,史一峰老师从来不觉得麻烦。正是因为有纠纷,才需要法官,每一个案件于她,仿佛就是一次美丽的相遇。“每一个案子,都是我的镜子”,她一边传播正义和温暖,一边也从案件中领悟生命的真谛,正是这种快乐积极的情绪,感染着当事人,感染着团队成员。

在一些案件中,即使当事人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史老师也会不厌其烦的释法明理,帮助其进行心理疏导,为的就是不让当事人存有怨气。为了找到缺席的被告,她从不放过任何细微的线索,辗转反侧的辛苦,在被告到庭的那一刻终得释然。史一峰老师平淡的陈述,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法官心无杂念的纯粹,她满足于简简单单的生活,却从不容忍对案件的任何懈怠。


信仰如山 前行惟坚

“法律职业共同体”

在和史一峰老师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她特别提到了邹碧华同志提出的“法律职业共同体”这一概念。法官和律师的尊重是相互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时刻在我们身边,在每一个案件中。

在一起商事纠纷中,双方当事人均委托律师参与诉讼,被告的代理人是一位年轻的律师,庭审刚刚开始,被告律师情绪激动,言辞激愤,当庭提出反诉,随着庭审不断推进,被告律师情绪反应愈加明显。史一峰老师决定休庭,单独告诉被告的代理人:

作为一名专业律师,你不能将当事人的情绪带入法庭,这样不仅不尊重对方律师,更不能显示出自己的专业水平。

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对这位年轻的律师犹如醍醐灌顶,接下来的庭审显得平和而顺利。

史一峰老师说,她见过许许多多的律师,律师应当合法维护当事人的最大利益,而非加剧双方的矛盾,好的律师对案件的妥善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

她很开心,这名年轻的律师能听进她的劝导,这个案件在史一峰老师的主持下,原、被告最终一揽子解决了多年的纠纷。但对史老师来说,这个案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调解结案,这位年轻律师的转变,仿佛让“法律职业共同体”变得形象而生动。


信仰如山 前行惟坚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史一峰老师是办案能手、调解高手,说起“史一峰法官指导调解工作室”里的一个个故事,她说,很多的案件,并非一纸判决就能解决问题。有时候,法官花在案件调解上的精力远比出一份判决书多得多,但她依然甘之如饴。特别是在婚姻家庭、涉老涉少案件的处理上,她从来不满足于单纯地作出法律结论,更看重双方当事人心结的解开,消除双方当事人的对立情绪,从源头上预防权益侵害事件的发生。“用法、用理、用情、用心”对待每个当事人,公正司法就多了一份亲和力。

随着近年来办理的商事纠纷逐渐增多,史一峰老师又告诉我们,商事调解和民事调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商人本为利,诚信当为先。在商事纠纷的调解中,她十分注重双方利益的平衡,通过释法明理,分析利弊,让双方当事人寻求最佳方案。

在一些涉及金融消费者案件的调解过程中,考虑到缔约地位的不平等,她对金融机构提供的单方证据审查起来也是“毫不手软”,涉及侵犯消费者利益的合同条款,在史一峰老师这里,也别想瞒天过海。

在纠纷解决的过程中德法并重,“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也许,这就是对史一峰老师最简单而又最不简单的描述。


信仰如山 前行惟坚

跟学笔记

在跟学中,我们从史一峰老师平淡的陈述中感受到了坚韧,从她简单的心态中感受到了乐观,从她处理案件的细节中感受到了专注,从她勤勉坚守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信仰,史一峰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法律就是公正善良的艺术。

于她而言,用一份简单认真的心态,对待每一个案件、每一个当事人,让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感受到法官的温度、法律的温度,这样简单纯粹的信念,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和守护。

文字校对:陈卫锋

本版摄影:丁娴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