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堂|并非“学院”出身,却深谙传统

郭明堂 1951年8月生,河北省大名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曾入选第六届、第七届、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多幅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中国文联、天安门城楼、国务院办公厅、博物馆收藏。

郭明堂|并非“学院”出身,却深谙传统


在中国山水画美学中,特别强调三条山水画创作及评论的标准:丘壑、笔墨和意境。三者相互关联,不可或缺。郭明堂的山水画在这三个方面均有所探索、有所作为,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形成了他独特的轻柔婉约与浑厚恢宏兼备的山水画风格。


郭明堂|并非“学院”出身,却深谙传统


山居

规格|68cmx45cm

材质|纸本设色

年代|2015

了解郭明堂的人都知道,他并非“学院”出身,却深谙传统,他对宋元诸家钻研颇深;正是因为如此,他反而不易受到学院美术教育体系下形成的模式的约束,却使他拥有一种在掌握了传统规律后,便根据自己从造化中得到的灵感和激情大胆突破束缚的能力。他从传统中汲取的养料不仅是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精神与气度。


郭明堂|并非“学院”出身,却深谙传统


群山出没白云中

规格|136cmx68cm

材质|纸本设色

年代|2017

他写客观山川的面貌时,深入领会山川之气质,牢牢把握自己的主观感受,在传统与自然物象的基础上,大胆造景,大胆造境;这使得他艺术个性和语言,在当代山水画家群中显得十分的突出。


郭明堂|并非“学院”出身,却深谙传统


湖山幽居图

规格|68cmx45cm

材质|纸本设色

年代|2015

黄宾虹论画有言,要在“骨子里求精神的美”。诚然,这就是东方绘画一贯追求的“内美”,中国画学中的“神似”“气韵”,都可归至“内美”之列。但在笔墨运用的原则上,如何体现“内美”的诉求至为重要。郭明堂深谙这一内涵,特别重视笔墨技巧应为画面服务,笔线的曲折往复,墨色的浓淡虚实,明暗交替以及章法的独特经营,首先必须在变化统一的关系中,彰显出充足的外在和内在美的诉求与糅合。


郭明堂|并非“学院”出身,却深谙传统


湖山行舟

规格|68cmx34cm

材质|纸本设色

年代|2017


所以他在用笔、用墨方面不求时尚浮华,力求墨中有笔、笔中墨活,笔墨之中见精神,笔墨之中见境界。往而复垂而缩,类与登高自卑,操守自坚,藏锋持重,以“短、平、圆、留”来洗涤浮躁、妄乱、轻薄之弊,增加了不少作品内在哲理的隐喻。他强调笔之锋、腰、根之不同特质,以短代长,短中求折,简中现繁,极尽线条变化的自身美感;用墨有饱墨的浑厚、宿墨的水渍和破墨的韵致情趣,淡墨见骨,渴笔含润。不管是山水天地还是烟云树石,通常都会被笼罩在一片比较沉稳凝重的墨色中,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美感和扑朔迷离的诗意。色调的统一而使画面整体感、团体感较强,整体形象突出,作品也因此显得真力弥彰,以真气达到一种不期而至的自然韵律和神情趣味,以应会大宇宙的生成开合,造化万物的刚柔互补,洗练之后的整体和谐。(节选·文\李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