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国企80后任董事长、95后任董事三人已被停职,你怎么看?

我是首都人


千亿国企换帅引发关注

千亿国企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法人代表,三人一名84年出生,一名93年出生,一名95年出生,西安高新控股《关于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及董事变更的公告》发布后,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们的关注,最新消息是三人停职并启动相关法律程序,按理说像这种无经验无突出业绩无贡献的三本毕业生毕业一年能干上董事,完全是靠的能力,这么强的能力应该委以重任才对,为什么被停职了呢?

无管理经验无从业经历为何被提拔要职?

仔细研究她们的简历,还真的没看出有任何突出的地方,因此也找不出这个任命的理由。新任命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某,此前一个职务是西安佰仕达人才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员工,经提拔后华丽的转身竟然掌舵千亿市值国企,这么年轻,毫无从业经历更无管理经验,确实突破了人们的想象力,不过这事儿还是有些疑问,按照想想三个女孩应该“背景”很深,可是从他们的履历来看,和常人并无区别,不知名院校毕业,在小公司当职员,如果真的有“背景”先前的履历并无突出,被突然提拔到如此高位,背后有什么套路实在看不清。

不管怎么说三个资历尚浅的女孩突然被任命为千亿市值企业要职都太突破想象了。


刘辉律师


三个女娃子齐上阵,可惜没照片啊,这估计才是吸引人的关键部分吧……

首先说一下,这个李甜,本来就是高新控股旗下的人才服务公司员工。

1984年出生的李甜,历任西安佰仕达人才服务有限公司员工,这个公司就是高新控股旗下负责人事招聘的公司。

所以,李甜算是内部人士调动,但是由一名内部普通员工一下子就升到董事长兼总经理,这个确确实实让人大跌眼镜。

而剩下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更夸张。

但是,我看到一个招聘启示,高新控股的确通过佰仕达在招聘人才,年龄必须是1982年以后的,只是不知道是否公示了。

如果没有公示,李甜作为内部员工,优势就很大了。


其次,这个安排应该跟国家有关公务员兼职政策有关。

如今,国家出台政策,不允许官员在企业里兼职,虽然高新区是国企,但是为了符合规定,以后都不允许在公司兼职。


第三,不排除三个年轻人之后会出来背锅


虽然高新控股是千亿资产国企,但是总资产1270亿元,净资产403亿元,负债867亿元,负债率相当之高,不排除未来债务违约导致企业法人要承担责任,由年轻人背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是挺好嘛。


短短几天,上任后又停职,还搭上了财政局长,只能说这波操作,操盘手真的是短线高频交易神手啊。可惜,并没有引起舆论的平息,更大的好奇心却被调起来了。国企过家家吗?


此事事关国企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后续肯定还有调查,如果没有,那我还能说啥……


赵冰峰


任何事情,可以允许突破常规的存在,但一定要合乎情理禁的起推敲。

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对的,我们应当鼓励和敢于起用那些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允许让他们快速成长,勇于给他们提供舞台,这种思路和用人导向没有任何问题。但若是打着破格的旗号行个人私利,那么就是原则的问题了。

80后任董事长,95后任董事可不可以?我认为是可以的。你别说是80后、95后,你就是2000后的毛孩子任董事长都没有问题,非常之人毕竟有非常之处,是不可能像凡人一样平庸的,不然等你蹉跎完了那么也就廉颇老矣了。

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那就是他们是否真正具备了这种经验和能力。我们为什么对这三个任命具有如此强烈的质疑,就是因为他们的资历和经历是经不起任何推敲的,让我们看不到一丝一毫他们既往的业绩和能够担负重担的能力。比如其中的两位95后董事,刚刚去年毕业参加工作,而且之前都是普通的单位员工,甚至还没有让我们看到他们的优异表现,就在短短的一年之后,火箭式提拔为有千亿级别的国企,说服力何在?能力的体现哪里可以看得到?

退一万步讲,他们在校园当中就表现出高人一等的能力也行,是少年成名的天才型经济和管理人才也可,可他们不是,甚至连个双一流的毕业生都不是。

所以说,破格起用任何人才都没有错,关键的问题是你们要让公众看到他们的真正价值和实力,这才是服众的根源所在。


元芳有看法


提拔年轻人无过,公告程序合理,但内幕让人困惑;怀疑值得肯定,但怀疑让人感伤,我们已经不会信任。

第一,干部年轻化是一个好传统,也是应该坚持的传统。

曾几何时,二十几岁就独当一面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我的家乡,几十年前就有二十几岁当副县长的例子。

干部年轻化,是一个好传统,也是应该坚持的传统。

第二,西安这几个年轻的董事长、董事,从上市公司公告的程序上看,问题不大。

国企的干部任免是有严格程序的。

这么大的企业,在今天这个形势之下,程序上是不可能出现太大纰漏的。

当然,其内部的公示我们不太清楚,应该也不会缺少这个程序。

第三,究竟是何内幕让人生疑。

如果有内幕,这样也未免太过于张扬。

如果没有内幕,那更是让人费解。图个啥?

以前,遇到过找人当董事长然后去“挡枪”的。这个国企有这样的需求吗?

有内幕,还还说。要是没内幕,就成了笑话了。

第四,这是一个怀疑的时代,可敬,但又可悲。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只有等待。等待真相的到来。


静观财经


我大西安邪性着咧!前有秦岭别墅还没屁股搽干净,又出这侮辱国民智商的幺蛾子!

毕竟多少朝古都啊!历史上有那么多王公将相各领风骚,我大西安的遗传基因就是好!出个吧甚或三五奇女子也是可能的!谁问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傻缺!没听说过举贤不避亲吗?别抱怨了,各位骚年!投胎可是个技术活,努力投好胎才是最重要的!何况,领导干部要年轻化吗!我大西安再出个吧武则天也不是不可能的!

我组织真的没人了吗?大西安就是牛,出人才啊!以后理直气壮的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就靠我大西安的人才了!


牧之本


停职还只是开始,追责,尤其是追那么幕后“大人“们的责任才刚刚开始。

一般而言,网民哗然的事件,就是特殊事件,就是违反常识的事件,只不过很多规则呀,处事方式呀太老化,太僵硬了,连常识都违反了都没人去纠正,曝光了才感觉是如此可笑,是如此可悲。

1、相关追责要启动,停职来得太晚了些。也意味着各方力量经过了生死较量,终于以顽固方失败,开始处罚这些无头无脑的人。

2、对国企的监管要加强,不能搞一言堂,要效率更要法治,国企的产权是地方的、国家的,集体的,这不比民企,可以继承所有权。这家企业的产权是你家的,你还只是十几岁的娃娃,也是被认可的。但国企不是某个人的,不是某些利益集团的。

管理可以授权,但荒谬的管理,如此离奇事件发生,就不是简单管理失当可以解释的了。

3、信息还是太不透明了。

一纸公告可以平一些民愤,但严肃的事情需要更透明的监督。这段时间他们是怎么调查的,又怎么揭示出其中的猫腻之处,为什么会有这个结局,信息还是透露得太少。

估计这类公司,这类人都知道,信息透露越多,麻烦越多,显示出管理混乱的地方更多,无知无能暴露得越多。

我相信这些任命也上过不少管理层会议的,也有讨论程序的,不然不至于到公告的地步,那么一大群人都在装疯卖傻呢。

之前会议上,是全票同意,还是有人反对;是公开的反对,还是沉默应对?抓出主要责任人了,是把这些人的实权取消,还是这些人因为不可替代,只是表面不痛不痒的处理?

等等的细节,都没有公开。

承认错误,只是解决问题的非常小的一部分,系统的问题怎么办,长效的问题怎么办,别到时只归结为网名多管闲事,两三年后,这家国企的老员工一回忆,啥都没变化吗,只是一个危机事件,危机处理而已。

那才是更大的悲哀。


财经作家邱恒明


任命是开玩笑,解职是开玩笑,管理是开玩笑,开制度的玩笑,开责任的玩笑,为所欲为的开玩笑。拿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开玩笑,如果说这样的机构和人员有一丁点负责的意识和态度,那也是开玩笑,这样的管理不追责,那才是天大的玩笑。


真话0000


更应该查查西安高新区财政局,昨天还嘴硬说没有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的社会关系呢,既然没有又是票选的今天为啥给三人停职呢?拿人事任免当儿戏。是谁推举的三人,是谁的影响力在起作用,是谁要拿董事会当挡箭牌?怎么总有那么一些人要挑战公众智商呢!


29723367


太儿戏了,说任命就任命,说停职就停职。这样的上级领导问题一定不少。再说这三个女孩,国企正常招聘工人或技术员都不可能要,还直接当上懂事了?如果是上级领导的小三或干女儿倒是可以理解。


钓叟38


胡闹!第一份声明(11月3日发)是按照程序和规定选人用人,那么第二份声明(11月4日发)为什么停职?说任命就任命,说停职就停职,这是自由市场买卖白菜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