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哈爾濱」哈爾濱:萬頃松江溼地打出冰城「新名片」

萬頃松江溼地打出冰城“新名片”

———寫在哈爾濱市榮獲首批“國際溼地城市”稱號之際

25日19時,國際《溼地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在阿聯酋迪拜舉行。全球首批“國際溼地城市”的正式出爐成為大會的“重頭戲”,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最終來自7個國家的18個城市獲得此稱號,其中6個來自中國,哈爾濱位列其中、斬獲殊榮。

這是一個足以讓冰城人驕傲的大獎。“國際溼地城市”的稱號代表了一個城市在溼地保護方面的最高成就,是目前國際上在溼地保護方面規格高、分量重、含金量足的一個獎項,是一塊國際生態的“金字招牌”。

久久為功,馳而不息。在“國際溼地城市”這張奪目的“國際名片”背後,寫著哈爾濱在生態建設、溼地保護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碩果。近年來,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溼地保護與恢復作為建設人民幸福家園的民生工程、構築哈爾濱綠色基礎設施的百年大計、維護美麗哈爾濱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屏障、永葆哈爾濱城市活力的基礎條件。一幅萬頃松江溼地,百里生態長廊的壯美畫卷正在鋪展開來,向世展示哈爾濱這座生態之城的獨特魅力。

制度先行 構建溼地保護機制

近兩年,冰城人興起了在朋友圈“曬綠”。而哈爾濱的綠,最濃最廣是溼地。

哈爾濱有著稟賦出眾的溼地資源,擁有面積在8公頃以上的溼地近30萬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5.6%,同時是全國大城市中擁有溼地面積最大、且相對集中成片的城市之一。尤其哈市市轄9區內溼地佔城區總面積的比例達13.53%,這項指標遠高於國際溼地城市認證要求的城區溼地面積佔比10%“門檻”。同時,哈市溼地景區建設穿珠成鏈,全市現有省級溼地自然保護區8處,面積108508公頃;已建成太陽島、金河灣、白魚泡、呼蘭河口等溼地公園16處,面積約20565公頃。

為保住城市溼地永久之美,哈爾濱頂層發力、制度先行。

為了使溼地和城市更好的互融和伴生,哈爾濱市人民政府組建了“哈爾濱市溼地保護領導小組”,明晰了溼地保護管理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建立完善了溼地三級管護聯動機制,根據生態區位、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將全市溼地劃分為國家重要溼地、省重要溼地、市重要溼地和一般溼地,執行國家、省重要溼地認定標準和保護管理辦法。對國家和省級重要溼地,通過設立國家公園、溼地自然保護區、溼地公園、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溼地保護小區、溼地多用途管理區等方式加強保護。

哈爾濱市各項保護溼地的制度突出一個“嚴”字。今年年初,《哈爾濱市溼地保護修復工作實施方案》正式出臺。方案明確規定溼地保護管理相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依法對溼地利用進行監督,對溼地破壞嚴重地區或有關部門進行約談。各地區要嚴厲查處圍墾佔用溼地行為,對造成溼地生態系統破壞的,由溼地具體管理相關部門責令限期通過退耕還溼、退沙還溼等手段恢復原狀,情節嚴重或逾期未恢復原狀的依法給予相應處罰,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嚴肅處理。這意味著哈市的30萬公頃溼地均被納入到了制度設計之中,從此有了普惠性質的溼地保護修復制度。

10月1日,哈市首部專門針對溼地保護的規章《哈爾濱市溼地保護辦法》正式實施。《辦法》規定,將溼地保護相關指標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體系。同時,按照“誰破壞、誰修復”和“佔補平衡”的原則,明確修復主體責任,因歷史原因或者公共利益造成生態破壞的溼地,或者因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等造成生態特徵退化的溼地,經科學論證確需恢復的,由溼地所在地區、縣(市)人民政府承擔修復責任。未經批准將溼地轉為其他用途的,由責任主體承擔修復責任。

在基層,溼地保護的理念同樣深入人心。從鄉鎮到村屯,百姓“河長”的日常巡查不僅有效勸阻了市民遊客的不文明行為,更宣傳了環保理念;鎮、村幹部不遺餘力地宣傳建設溼地保護小區、溼地公園的好處,號召村民自覺保護環境,抵制電魚、獵鳥等不良行為,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哈市已鑄就了以政府組織引導、法律法規約束、職能部門監管、社會群眾參與的溼地保護綠盾,翻開《哈爾濱市溼地保護修復工作實施方案》我們可以看到,按規劃,2020年哈市溼地面積不少於20萬公頃,溼地保護率提高到50%以上。嚴格溼地用途監管,確保溼地面積不減少,增強溼地生態功能,維護溼地生物多樣性,全面提升溼地保護與修復水平。

哈爾濱這張溼地新名片將“打磨”得越發耀眼。

以人為本 百姓共享生態紅利

如何讓百姓在溼地保護中充分享受到生態紅利,是哈爾濱溼地保護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近年來,我市連續打造了呼蘭河口溼地、哈爾濱群力外灘溼地、太陽島外灘溼地……百姓生活與溼地相伴,成為城市的一幅絕美畫卷。

哈爾濱群力外灘溼地就是一塊供市民近賞自然空間的生態溼地保護區,佔地面積0.6平方公里,主要以自然鄉土溼地植物為主,對灘地現狀進行保護和簡單修復,為動植物提供棲息生長地,展示溼地原始風貌,提供近賞自然空間;可以讓市民受到科普教育的生態溼地體驗區,佔地面積0.7平方公里,主要是完善臨時休憩設施,設置露營區、野餐區及科普教育基地,暢通漫行棧道,使市民遊客體驗更加親近的自然。

太陽島外灘溼地更是一張隱身城市中央的生態名片。波光盪漾,鳥兒婉啼,蘆葦婆娑,太陽島外灘溼地僅今年7月保護性開放以來,吸引了大批市民和遊客前來領略這隱身城市中央的生態美景。

溼地保護力度的加大,更為冰城青少年開闢了一個全新的生態課堂。開學第一課,哈爾濱師範附小的孩子們來到呼蘭河口溼地公園。在這裡,孩子們認識了白鷺、鴛鴦、野雞、野鴨子、灰鶴,明白了紙莎草、美人蕉、睡蓮分別有什麼樣的淨汙效果。

溼地攝影比賽、中小學徵文比賽、青少年溼地演講比賽……在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中,學生們瞭解自然;拍攝微電影、紀錄片、製作繪本、創建“溼地學校”……在各項實踐活動中,學生們更加熱愛自然。

國際名片 城市發展的“綠色支撐”

隨著創建溼地城市的步伐越來越快,哈爾濱市不斷夯實生態底色,更為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綠色支撐。尤其是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大背景下,哈爾濱市的生態優勢成為資本角逐的“戰場”、綠色產業高地、鄉村振興的福地。

全市一盤棋,哈市各部門通力合作共同推進溼地遊發展,新建和改造溼地景區,加快松花江溼地旅遊通道、水泥路、哈阿路支線等溼地遊道路建設,加強了松花江兩岸燈飾亮化、碼頭清理、廣場整飭、航道疏浚和私建濫建清理。經過努力,發展溼地遊的環境煥然一新。

百餘名俄羅斯“歡樂節拍”兒童旅遊團暢遊溼地;鄰里牽手逛新城,軍民攜手遊溼地;近千人河南溼地旅遊專列駛入哈市……目前,作為“夏都”建設主打產品的哈爾濱溼地遊已蜚聲國內外。記者近日深入各旅遊企業採訪瞭解到,今年的旅遊旺季太陽島接待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同比均超20%以上。伏爾加莊園在休息日接待3000人,達到飽和狀態。哈市藉助溼地資源,推出了100多條夏季旅遊線路,溼地旅遊已成為哈爾濱夏季旅遊的主力。

溼地遊的火爆,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增加了百姓收入,吸引了企業投資。藉助溼地遊,哈市的服務業壯大實力,與吃住行遊購娛相關的行業紛紛覓得吸金良機,百姓由此增收。在哈爾濱道外區民主鄉、巨源鎮,6000餘名農民放下鋤頭“淘金”溼地遊。在溼地旅遊帶動下,景區附近的漁業、綠色農副產品種植、運輸等產業也繁榮起來。

溼地遊讓企業看到了哈爾濱城市價值。目前,哈爾濱的溼地品牌吸引了中航集團、深圳華僑城等知名企業到哈爾濱考察開發溼地項目,恆大集團、復興集團、銀泰集團已投巨資開發沿江地產。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哈爾濱發展的最大本錢和核心競爭力,獲評“國際溼地城市”既是對哈爾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種激勵與鞭策。隨著哈市捧回“國際溼地城市”的“金字招牌”,未來,哈爾濱的溼地保護必將更加國際化、規範化,溼地資源將成為一臺強力的“綠色引擎”拉動旅遊、商貿等相關產業升級,為我市未來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冰城的城市品牌也將更加耀眼奪目。

(來自哈爾濱文明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