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難重演,中美應避免競爭過度


“冷戰”難重演,中美應避免競爭過度


10月25日,各國軍事代表參加第八屆北京香山論壇。圖/視覺中國

北京香山論壇:中美應避免競爭過度

本文首發於總第875期《中國新聞週刊》


10月25日至26日,第八屆北京香山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屆論壇圍繞“打造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新型安全夥伴關係”這一主題,規模級別空前,共有67個國家和7個國際組織派出官方代表團與會,其中包括16名國防部長、5名軍隊總司令(總長)、26名副部級官員和百餘名專家學者。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慄戰書出席歡迎晚宴,並發表演講;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出席開幕式並進行主旨演講。筆者作為中方正式代表受邀參會,並在青年軍官學者論壇和南海問題閉門會上進行了發言。

與香格里拉等防務論壇不同,本次香山論壇的主題鮮明,討論形式多樣,且議題包羅萬象,幾乎囊括了當今國際安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重點領域。全體會議議題包括“國際安全治理的新理念新途徑”“恐怖主義威脅與應對”“海上安全合作現實與願景”和“聯合國維和的挑戰與合作”;分組會議議題包括“東北亞安全新格局”“中東安全問題出路”“亞太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和“人工智能與戰爭形態演變”。論壇的主題、形式和議題的設置,非常平衡而充分地反映了當前新的國際安全形勢。

此外,本次論壇的廣泛性也遠超同類安全和防務論壇,代表來自全球各個地區,大會發言既有大國和強國,也有中小國家,既有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充分展現了平等的理念。

世界無法承受中美打冷戰的後果

中美是否會走向“新冷戰”,正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關於中美關係,雖然論壇的代表們普遍認為中美關係將持續下行,但認為走向“冷戰”的可能性並不大。多數專家認為,當今的中美兩國關係與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不可同日而語,也不宜做比較。具體而言,即使競爭在加劇,中美兩國的合作面依然很強勁;中美有意識形態方面的分歧,但絕非美蘇那樣“你死我活”的關係;況且,美國的政策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競爭還是可以管控的。

當年的“冷戰”之所以能夠開啟,是美蘇都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國家和小夥伴追隨,而並非只發生在美蘇之間。當然美蘇也都採取了武力脅迫、政治滲透和經濟誘惑等多種手段,方能保持各自陣營的團結。

而今天,這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各國在生存之外,在發展和責任方面有了更多的追求。各國的利益和訴求均已經變得複雜多元,部分國家可能與中國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和分歧,有各類競爭,但如果要讓他們完全與中國割裂和敵對,則難以想象。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致第八屆北京香山論壇的賀信中指出的那樣,“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世界各國人民命運相連、休慼與共”。

如今,追隨美國與中國進行新“冷戰”理論上存在可能性,但估計特朗普政府既無意願也無能力支付這些盟友追隨的成本和代價。

而如果沒有追隨者,美國的對華“冷戰”根本是無法打起來的。因此,我們在關注中美會不會走向新冷戰,除了考慮到中美之間的互動以外,還需要考慮到歐盟、東盟和日本等第三方力量的選擇和作用。目前,美國國內左、中、右各派確實在強化與中國競爭的方向上有強烈的共識,部分人士確有與中國脫鉤甚至軍事對抗的強硬主張,美國副總統彭斯的講話更被視為新的“鐵幕”宣言。不過,打不打新“冷戰”,美國一家說了不算,中美兩家說了也不算,需要整個國際社會的認可與背書。在香山論壇現場,不少國家的代表表示,不希望中美競爭過度,整個世界無法承受中美打冷戰的後果。

全球安全治理結構

的去中心化與多極化

本次論壇給筆者的最大感受莫過於美國影響的減弱。以往任何大型的安全防務論壇,即便美國代表不到場,美國的影響也是無所不在,通常是論壇的焦點或中心。然而,此次,美國在論壇上的分量卻與其國家實力和世界影響不太相稱。這並非中方有意為之,中方代表其實還是很關注中美關係和美國的,但現場其他國家代表的發言和私下交流中,美國元素僅是話題之一,全然沒有前幾年香格里拉峰會那樣眾星捧月的盛況。

各國代表在發言中,多是介紹自己國家的情況和其發揮的作用,以及對國際安全形勢發展的期待,自主性非常明顯。作為主辦方,中國自然是中心之一,但部分東盟國家、東歐國家、南亞國家和非洲國家的表現也很搶眼,朝鮮代表團在論壇上的首次亮相更是一個大新聞。

冷戰結束以來,單從實力對比特別是軍事力量對比來看,美國主導的單極結構一度更加固化,即便美國實力相對下降,世界其他國家和力量包括中國都無法望其項背。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相互依存的發展,軍事手段的效能有所下降,如果我們從更為綜合和動態的視角來看,世界無疑正走向去中心化或多極化。

技術的擴散、全球性安全問題的出現,使得全球權力分散化,單個國家,即便是超級大國,也不再無所不能,甚至都不能解決恐怖主義這樣的非傳統安全問題。未來從靜態來看,或許是中美兩極;但從動態來看,更可能是多極。而無論是一極、兩極還是多極,單個國家都越來越決定不了國際安全秩序的走向。

鑑此,我們今天談國際安全治理,恐怕需要新的範式。以往國際關係理論和歷史實踐中,國際安全的治理模式無外乎以下幾種:單極格局下的帝國秩序、多極格局下的大國協調、大國主導下的集體安全(聯合國機制)、集團或同盟體系對抗模式。這些模式無一例外都過於強調大國的地位和作用,而忽略中小國家、國際組織和其他非國家行為體的存在。

而在去中心化和多極化的背景下,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主要力量應該改變思維定勢,在推動和塑造國際安全秩序時不能光盯著與大國的關係,還要更多地考慮到大國以外多元行為體的利益訴求和可能發揮的影響。單邊主義不僅不會達到目的,反而會推動多極化的發展。

(作者系北京大學海洋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