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夜班對身體的影響是怎麼樣的?

帕瓦片落地


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 一般來說,人體的生理活動具有一定的節律性,主要表現在人的體溫、脈搏、 血壓、內分泌、泌尿、神經活動等方面,都有晝夜節律,因此決定了人們夜晚睡覺,白天工作。 夜班族由於生物鐘的顛倒,這種晝夜節律被打破,補覺往往安排在白天,白天從光線、環境安靜程度等方面都不如夜間更有利於睡眠,由於睡眠差,飲食規律也被打破,可能導致攝入營養不足或者攝入過多,且這種顛倒的作息缺乏與家人朋友正常的社交與溝通,易導致疲勞、亞健康狀態甚至心理疾病,常見的疾病有胃納降低、消化道潰瘍、糖尿病、高血壓等。

但是很多工作,比如我自身作為醫護人員,值夜班就不可避免,這種工作負荷及壓力加之身體的疲憊,該怎麼做才能更好的適應,使身心儘可能維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我自己總結了如下幾點:

1.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也不可一睡不起,一般保證每天8小時左右的睡眠就足夠了。

既然夜班不可避免,就欣然接受,我自身認為,實際上如果長期維持一個自身的生物節律也不會造成太大的生理上的危害,舉個例子,你本身生活在北京,去美國深造三年,相當於在中國上了三年夜班吧,除了日照不充足,所謂的白天補覺光線不合適和不夠安靜,你只是需要兩片遮光好的窗簾、一個關閉的手機還一個隔音好的臥室而已。

2.保證充足的營養。

還是維持一個規律的三餐,可能會與正常白天上班的人時間有差異,但只要保證營養足夠、飲食健康,保持一定的規律性,按時按點吃飯即可。切不可因為夜班勞累就只顧休息不吃飯或者相反吃很多,然後接著睡覺,這樣都不好。

3.加強自我心理訓練、提高應激能力,保證心理健康。

還是那句話,既然不能狠心“辭職跳槽轉行”,就欣然接受吧,恐懼、焦慮厭煩都無濟於事,只會害了自己,上夜班前可以適當聽聽音樂、看看電影,保持一個放鬆的心態;下了班,一身疲憊,可以跟同事吃個飯聊聊天,回到家還可以泡個熱水澡,身心都放鬆後睡個好覺。

文:焦薇薇碩士研究生/王傳航主任醫師


男科王傳航教授


經常上夜班會使自己的身體免疫力下降,健康狀況肯定有影響。有時候也會使自己的生物鐘失調,這樣對眼睛及腦部的傷害比較大。時間長了就會出現體力不支、易累、心煩等現象,這樣會老得比較快哦~不過為了生活這也是在所難免的,自己要懂得利用時間休息,注意飲食健康,和適當的鍛煉。



由於工作性質的不同,以及工作任務的變化,許多人不得不在夜晚工作,白天休息。這樣,他們便把生活的規律顛倒過來,變成了“晝伏夜出”的夜班工作者。那麼,夜班工作對人體有無影響,怎樣保證他們的安全和健康呢?




1.晝夜節律及身體的適應研究發現,人體的生理活動具有一定的節律性。這種節律性在24小時內有一定的變化規律,如入的體溫、內分泌、泌尿、呼吸、心血管、神經活動,甚至造血機能都表現出傍晚高潮而在淩晨陷入低潮的特徵。一旦這種節律與外界變化不同,便會影響人的活動能力。造成這種情況的典型例子,便是上夜班。由於節律被打破,夜班工作者的睡覺時間安排在白天,而白天睡覺時從光線、環境安靜程度等方面均與夜間不同,因而夜班工作者睡眠品質差,易產生疲勞、心理壓抑等反應。這與他們長時間無法與家人在一起,心理上的孤單等也有一定關係。



從對夜班的適應能力來看,適應能力較強的人,一般可在2~3天內很快適應,但許多人要有較長的適應時間,有些人則根本無法適應;長期從事夜班工作的人受影響較小,而經常輪班者受影響較大。英國學者發現,採取1周早班、1週中班、1周夜班的每週轉班管道,對人體的影響最大。另外,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對夜班適應力相對較強;從事注意力集中但運動較少工作的人,則很難適應。有意思的是,白天精神飽滿的人,反而不如有“夜貓子”習慣的人更能適應夜班工作。夜班工作對人的影響,表現為夜班及輪班工作者疾病發生率增高。研究表明,糖尿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高血壓、癲癇、泌尿系統疾病等都與晝夜節律變化有關。




2.夜班工作者的保健由於工作的需要,上夜班無法避免。那麼,如何做好保健工作,使損害減低到最小呢?首先,要按科學規律安排工作時間。現時,部分組織採取了早、中、夜班各1~2天,休息1~2天的方法,相對地順應了機體適應的情況,有利於消除機體的疲勞,效果較好。其次,要對上夜班者進行選擇。對患有慢性疾病或心理狀態不佳者,或平時就有睡眠障礙的人,不應安排夜班。再次,應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工作場所應照明良好,色彩鮮豔,利於身心;睡眠環境應安靜、光線弱,利於睡眠。同時,應對其交通、業餘生活等給予適當照顧。




最後,夜班工作者本人也應注意保健。有些年輕人精力充沛,下夜班後成群結隊去玩,晚上則繼續上班。這樣,不利於身體健康。雖然年輕人精力好,儲備能量較多,但長期下去,會使健康狀況下降。另外,夜班工作者要注意飲食與營養,尤其睡醒後要多吃、吃好,並注意少吃食鹽,不喝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一旦發現不適時,要及時到醫院診治,切勿亂服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