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度過酷暑?雍正的蓆子到底有多珍貴,爲何下旨不許再制?

震禮


提到古人避暑我們第一反應就是清朝皇帝的避暑山莊,在山林幽深之地,夏天當然十分怡然自得。而對普通人家來說,不可能每次到了冬天就遷徙到深山之中去,那麼他們是怎麼避暑的呢?


普通人家最普遍的避暑方式就是搖扇子了,窮人家的扇子大多是草或者竹片編制的,而有錢人家會用絹帛製作成扇子,後來這種扇子還成了文人展示才情的載體,題個小詩做個小畫什麼的,漸漸地也成了一件藝術品。

老百姓們在夏天睡覺的時候會墊上藤、葦、竹等編織的涼蓆,有些條件的會用瓷枕,睡上去會覺得清涼喜多。無論是貴族和老百姓,都想在大熱天都會去吃個冷飲喝個冰水什麼的,在詩經之中就有記載: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藏之凌陰。所以在那個時候就有將冬天的冰塊主藏起來、在夏天拿來食用的習俗了。到了宋朝的時候,冷飲行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種類越來越多,有液體的冰飲也有固體的冰沙。有錢人家也會將冰塊放在冰鑑或者木製盒子之中,相當於一種最原始的冰箱。

皇室貴族們除了以上的幾種降暑方式之外也會發明出很多奢侈且有創意的降暑建築。在皇宮之中,能工巧匠們為皇帝們設計製造了清涼殿這類利用水車循環冷水,將冷氣送往屋頂。而且這些水最終會匯聚成水簾從屋頂上灑落下來,也是一派非常壯觀的景象。

至於雍正的席子,確實是古人的奇技淫巧之一,但是低價實在太大了,雍正才不允許再次製造。

其實古代的皇親貴族很多都會使用玉來做席子,因為玉石本身就帶有涼寒之氣,睡在上面自然會涼爽許多。但比玉石更加金貴的還是雍正這張象牙席,這真實使用象牙製成的。象牙席必須要在南方編織製造,因為象牙片在北方乾燥的氣候之下很容易開裂。

製作一張象牙席不僅僅要屠殺很多大象,摘取象牙,還需要諸多工匠通力合作,將象牙泡進藥水,削成薄片,將每一片打磨出潔白的光澤,劈成篾絲之後才能編織成席子。因為象牙又硬又脆,製作成一張象牙席會浪費很多象牙,而且耗損人力和時間,所以象牙席十分珍貴。雍正帝本就是信佛之人,而且也提倡節儉,這樣的貢品雖然彌足珍貴,但是雍正還是下令不允許再次製造。

從此以後象牙席就在清宮之中銷聲匿跡,因為皇族不再需要,平常人家又消費不起,所以這門手藝也無人傳承。


木劍溫不勝


北京故宮博物館就存放著雍正皇帝的席子。

也就是象牙席,用象牙絲編織的席,紋理細密均勻,席面平整光滑,柔軟舒適,收卷自如,夏天鋪墊時較草蓆、竹蓆更為涼爽宜人,是當時的重要貢品。(象牙席)

一:那麼象牙席究竟鬼到什麼程度?竟然使得雍正皇帝下令不得再製?

根據文獻記載,象牙席作為一個很好的防暑神器,它是在清朝雍正、年間開始由廣東地區的官員進貢的貢品。

據說現如今的製作工藝早已失傳,但是可以確認的是這種象牙席只能在南方編制,因為北方氣候乾燥,象牙容易斷裂,所以很難編製成席。

象牙已經是極其昂貴的材料,奈何還要配製出獨有的藥水,用來浸泡象牙,最後將象牙軟化,編製成席。

(雍正劇照)

可想而知,這種製作工藝是極其複雜的,最主要造價也極為昂貴,所以雍正得知這種象牙席的製作過程之後,一是為了保護大象,二是避免浪費材料,便下令不得再製作象牙席!

二:那麼古人在炎炎夏日,又是如何度過酷暑的?

對於普通老百姓,無非就是蒲扇、冷飲,有錢人家還會買“竹夫人”,夜晚抱著竹夫人睡覺,很是涼快。還有就是涼枕,李清照就下過一首詞,說自己夏天用涼枕睡覺,半夜的時候竟然還會感覺到一絲絲涼意。

(竹夫人)

當然這裡提到了雍正,那就講講帝王之家是如何度過炎炎夏日的?

一是宮女太監不斷給皇帝扇風

其實皇帝無論是在上朝還是平時批閱奏摺,身邊總是會有宮女和太監伺候,如果是在夏天,他們會不停的給皇帝扇風,這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可以起到降溫效果。

二是冰塊降溫

皇帝寢宮大多都有降溫效果,地底下會有通道,通道內放置冰塊,然後冷氣不斷由地面冒出,已達到室內降溫的效果,這樣看起來和空調房很相似。

據說清朝時期,北京城內有18座冰窖,用來藏冰,以供皇帝夏天所用。

三是建築涼亭

所謂的涼亭,也叫涼殿或者水亭,就是將水源源不斷的在屋頂順著牆體流下,將整個亭子的溫度降下來,裡面堪比水簾洞。

四是到處遊玩

到了夏天,皇帝都喜歡去比較涼快的地方,順便遊山玩水,尤其是在清朝,皇帝和嬪妃都喜歡在夏天去承德避暑山莊,又可以欣賞風景,還可以防暑,一舉兩得。

撰文:羽評歷史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新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羽評郡主


在雍正時期,廣東的主政大臣曾經向雍正皇帝進獻過一張由象牙薄片編織而成的席子,在看到這張席子的時候,雍正非常喜歡,但與此同時他也對這張席子是如何製成、用多少根象牙才編織而成的細節感到了興趣。

當他詢問到廣東的大臣時,廣東大臣如實回答了雍正的問題,原來這些象牙是用特殊的方法、用很長的時間才把象牙變成一片片的薄片,最終按照竹片編織蓆子的方法編織而成的。

而編織蓆子的象牙主要來自於當時清朝的藩屬國越南和緬甸,而製作一張席子所要用到的象牙則需要殺掉幾百頭大象才可以完成。

在聽到編織一張席子所用到的大象數量如此之多時,雍正皇帝當時是有些被震驚到了,因此他才下令禁止了廣東大臣再進獻這樣的席子。

雍正勤政而不節儉,禁止再度獻象牙席子是因為太誇張了

雍正皇帝是我國曆史中非常著名的勤政皇帝,他一年的時間裡把許多的時間都放在了處理公務上,絕對說得上是一個勞模。

雍正工作狂的事實是無法否認的,但這不代表著他是一個節儉、不奢華的人。

據相關史書的記載,雍正皇帝的生活絕沒有某些小說裡面寫的那麼節儉。


他的一切吃穿用度實際上與正常皇帝差不多,仍舊非常奢華,皇帝過著皇帝的生活,這是沒有錯的,但是如果硬要把他說成是比平民百姓還要節儉的人,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有人說雍正皇帝之所以禁止再造這種席子是因為他懂得要保護珍稀動物的道理。

但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這樣,那個年代根本就沒有什麼保護動物的說法。

雍正皇帝的一生,都在用著象牙製成的筷子以及其他的動物製品。

他還給他最珍愛的狗專門用上等貂皮製作成各種扮演老虎、獅子的衣服,從這種種的細節上來說,雍正皇帝都談不上是知道要保護珍稀動物的人。

雍正皇帝之所以禁止再造這樣的席子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這樣的席子所要殺的大象實在是太多、太過於離譜了。

他雖然奢華、不會為了幾頭動物的生命去著想,但是睡一張席子,殺掉幾百頭大象這樣聽著很誇張的事情,他就接受不了。

這樣的事情如果傳揚出去的話,那就勢必會對自己辛苦營造下來的名聲造成影響,因此禁止是勢在必行的。

古代人度過炎夏的方法

接下來我們就說一下古代人度過酷熱炎夏的方法。

古代沒有冰箱、沒有空調、沒有電風扇,但是古代人的夏天卻是可以使用得到冰的。

而這些冰是通過什麼途徑得來的呢?實際上無外乎兩種,第一種途徑就是通過保存冬天的冰得來,第二種就是用原始的製冰方法得來。


保存冰的途徑只能在北方使用,而這種方法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製作冰的方法大多數在南方使用,這種方法是在唐宋之後才出現的。

在歷史早期能使用到冰的人只有一些王侯貴族,而到了唐宋明清時期的時候,除了王公貴族之外,百姓們也開始可以享受到這種福利了。

因為當時出現了很多商家,他們就是專門做這樣生意的,他們會專門在夏天的時候出賣他們冬天保存下來的冰或者賣出他們專門製作成的冰,然後供人們冰鎮水果、涼湯。

古代人保存冬天冰塊的冰窖法

很多人以為古代保存不了冰,但實際上卻是低估了古代人的智慧。

古代有專門保存冰的冰窖,這些冰窖一般選擇在一些太陽光很難照射得到、平常普遍很陰涼的地方,然後他們會在這些範圍內挖一個很深的地窖,在找到陰涼地區、控制好深度之後,一個冰窖的雛形就出現了。

然後他們會在這些冰窖的底部鋪上一些乾草、桔梗之類的東西,在把冰存放到冰窖之中時,他們也會在冰窖的牆面以及存放冰的頂上鋪放一些乾草物品。

這一切妥當之後,就是一個功能完整的冰窖了。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冰是不會融化了,實際上這些冰也是會融化的,而且會融化所有冰中的1/3。

因此如果人們想要夏天的時候用多少冰的話,那他們就得在這個基礎上多增加一部分的冰,只有這樣,冬天的時候他們才可以獲得他們想要的數量。


這就是北方人用天然冰的方法。

古代人以水製冰的硝石法

在唐朝之後,人們發現用一些硝石放入水中會使水迅速降溫,然後變成可以使用的冰。

不過這種方法制作而成的冰效率非常低,與我們現在的冰箱根本無法相比,與北方用冰窖保存下來的冰也無法相比。

因此在古代一般只有南方冬天不會結冰的地區使用,可以冬天保存下來冰的地方一般是不會使用的。

所以說這就是雍正皇帝下令不準再進獻象牙席子的原因,以及古代人度過炎熱夏天的方法,首先雍正皇帝禁止進獻象牙席子是因為要殺幾百頭大象的數量實在是太誇張了,而古代人如果要度過夏天,除了一些我們都知道的避暑方法之外,其實他們也是可以使用冰來度過夏天的。


孤客生


現今在故宮博物院收藏著兩張雍正使用過的象牙席,其長216cm,寬139cm,由每片大約2毫米的薄片織成,織紋呈“人”字形,整個席面平整光滑,柔軟舒適,收卷自如,席周又以染成黑色的象牙片織出3道花邊,非常精美。可以說它既是華貴的帝后生活用品,又是一件精湛的古代工藝品,

(象牙席,皇帝的涼蓆)

根據史料記載,象牙席是有史以來最為逆天的夏日清涼避暑神器,其涼爽宜人的舒適度遠超於普通的草蓆,竹蓆,蒲扇等消夏必備單品。

這樣的避暑神器其實早在漢代就已有之,據記述西漢雜史的《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以象牙簟賜李夫人”;《魏書·韓務》也有過記載,“務獻七寶床,象牙席”。

(《西京雜記》)

由於象牙質地堅硬易脆,所以象牙席的製作工藝非常奢費複雜,首先要把象牙用特殊的藥水浸泡軟化,再劈成厚薄大小均勻的薄片,然後將這些薄片磨出潔白瑩潤的光澤並劈成2毫米寬,最後編織起來。

這麼名貴的象牙席註定只有上層社會才能享用,整個清朝宮廷內也只有5張,主要為越南、廣州進貢。

(帝王的席子)

有一次,雍正皇帝問越南使臣象牙席的製作成本,這才知道一張象牙席需要幾百頭大象才能製成,這讓雍正皇帝極為震驚和痛惜,於是他下聖旨,要求以後不得使用和進貢象牙席。史料如此記載:“著傳諭廣東巡撫,若廣東工匠為此,則禁其勿得再製。禁廣東象牙席,禁民間購用”,原來雍正帝是清朝最早的動物保護倡導者啊。

這就是雍正帝禁止使用象牙席的由來。

至於古代的避暑方式,還是很多的,富人使用涼蓆,“青奴”,進食涼飲,使用冰塊降溫,等等,這在古裝影視劇中不難見到。之至於窮人,可能就沒有這麼多防暑降溫措施了,大約一把蒲扇便能聊以慰己了。

團隊特邀嘉賓:颶風娛樂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古人度過酷暑一般為:富人可以吃冰鎮飲料,窮人一般則是心靜自然涼(開玩笑的)。

涼蓆是古人度過酷暑的一個好工具,我國很早就有席子,古人把席子鋪在地上進餐、討論,被稱為“席地而坐”,在沒有發明凳子、床等傢俱之前,人們的坐、睡都是在席子上進行的。

席子一般用菀草、蒲草、竹子、蘆葦製作,其中竹子做的席子是夏天度過酷暑的好工具,很多人都喜歡涼蓆,辛棄疾的《水龍吟.過劍南雙溪樓》中:“雲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描寫的就他途中所見的,甚至連皇帝都喜歡,隋煬帝楊廣的《夏日臨江》詩中有:“夏簟蔭脩竹,高崖坐長楓。”

皇帝用的涼蓆比較高級,一般使用玉石、象牙,北京故宮博物館就藏一種非常高檔的象牙涼蓆,是清雍正帝的,是廣州地方官進獻朝廷的貢品,具體制作方法已經失傳。這種涼蓆是工匠象牙劈成厚薄寬窄均勻的片狀,由於象牙削成片時容易斷,所以事先會用特製的藥水浸泡,使其軟化,之後再編織成涼蓆,為了視覺好看和躺著舒服,將其打磨的光滑潔亮。

由於工藝難度極大、造價昂貴,雍正帝下旨不準再製,以示躬行節儉,這種象牙涼蓆現存三件。

如有錯誤,望斧正。


史裡有料


怎樣過酷暑?富貴宦官人家的花樣多,冬天藏冰,夏天吃冰鎮飲料。在唐朝,你會看到一大群袒胸半露乳的女人,她們穿著薄薄的衣服,真的是涼爽整個夏天。


另外,也可以外出找一個涼爽的地方,度過暑夏,比如清朝皇帝就在避暑山莊或者圓明園過夏天。

在平常老百姓家,晚上睡席子吧。那時候,古人智慧,發明了個奇淫技巧,叫“竹夫人”,也稱“青奴”。每天晚上抱著睡覺,涼悠悠,舒服極了。


古人這麼描述它,冰清玉潔,嬌媚清涼,猶如一個美人兒,夜夜相伴。腦洞有點大,但美人確實冰涼,比如說馮小憐,冬如烈火,夏如冰玉。

席子也有高檔之分,雍正皇帝的席子最高檔,叫“象牙席”,現存就三件,在故宮保存著兩張象牙涼蓆。遠在漢朝時期,便有,稱象牙簟,漢武帝把它賞賜過給李夫人,就是北方有佳人那個女人。


我們知道,象牙脆又硬,可見製作工序十分繁雜,且最難。先是劈成薄片,然而磨製,接著成絲,最後編織。除成片成絲也是個困難活外,製成象牙涼蓆非常費料,最終制成涼蓆,象牙的利用率不到10%。

所以它名貴,屬於貢品。考慮到它昂貴的造價,節儉的雍正皇帝下令不再製作。當然,製造涼蓆需要大量象牙,隨之會造成大量地殺戮,信佛的雍正不願看到。這也是一個原因。


非常茴香豆


關於古人如何度過酷暑的問題,這一切還得從文強說起。這文強不是毛澤東的表弟,也不是重慶的那個。提示一下,他是有姓的。無憂們,恍然大悟,那一定是上海灘跟馮程程是情侶的許文強嗎?福垊很遺憾地告訴您,也不是啊!因為福垊寫的是歷史,不是影視,這位文強他姓黃。黃文強?不認識!只認識黃克強。黃文強者,名香,表字文強也!黃香(約68年—122年),字文強(一作文疆),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人。

窮人的降溫的方式

哦,黃香啊,熟悉,就是我們念《新三字經》“能溫席、小黃香”。無憂們大怒,問的是如何度過酷暑,溫席那是冬天好不好啊?其實黃香很孝順的,他除了冬天給父親溫席外,夏天也幫父親降溫。故而有這麼個成語——扇枕溫衾。無憂們突然發現個問題,為什麼黃香不幫母親扇枕溫衾呢?因為他是一名不幸的孩子,幼年喪母啊!扇枕引出的故事就叫黃香扇枕。

窮人除了扇扇子降暑外,別的方式比如河中洗澡、屋裡灑水降溫,男人赤膊,女生著衣清涼,盡顯曼妙倩姿、豐盈嬌媚。夏日酷暑,漫漫長夜,睡覺最佳的降溫方式有二:一是睡房頂,二是睡大街。對,您沒聽錯就睡大街。如同作家池莉所寫的《冷也好熱也好活著就好》那樣,大家都睡大街。有人就問了,既然黃香能冬天能溫席,夏天為什麼不用涼蓆?這個問題好啊!您甭說,古代還真用涼蓆。

史上最(珍)貴的涼蓆

史上最貴的涼蓆當屬於雍正皇帝的涼蓆。都說大學生是象牙塔裡的天之驕子,而真正的天子胤禛他的涼蓆就是用象牙製作的。將象牙製作成絲,經過精工巧匠精心巧織,席面涼爽酥軟光滑,為夏日牛人,啊,不,是龍人——皇帝所必備。比草蓆、竹蓆舒服涼爽多了。現存放於北京故宮博物館。

象牙席到底多珍貴

此席,長216公分,寬139公分,它是由3毫米的象牙絲,呈“人”字形編織而來。其邊緣呈黑色,並織出精美的邊框。《格致鏡原》記載:“安南鄧上舍說,其祖初入朝貢象牙簟,象牙簟者,凡象牙齒之中悉是逐條縱攢於內,用法煮軟,牙條逐條抽出之柔軟如線,以織為席。”早在漢武帝時就有象牙席了,漢武帝曾將象牙簟(席)賞賜了他最愛的傾國傾城的李夫人了。象牙席製作工藝繁雜、最難而又最繁瑣的當屬於將象牙劈成厚薄均勻的象牙片,然後打磨出潔白光澤,再加工成寬度相同的細絲。這太難了,不光臣妾做不到,就連皇帝也不做不到哈。

為何不允許再製作象牙席

象牙席的製作需要大量的人財物以及很長的時間,雍正皇帝是名會過日子的勤政的皇帝,他不願意這麼奢靡。而且製作象牙席還需要大量的象牙,對於信佛不殺生的雍正來說,於心不忍,誰叫他喜愛動物呢。

皇室如何度過夏天

第一、皇帝、皇后、嬪妃們,他們身後都有專門兩位美女或者帥哥拿大扇子不停扇動的人力扇。

第二、皇帝、皇后、嬪妃們,他們也通過在一個通氣的容器中,放置大的冰塊若干,那種感覺就如同今日的空調。

第三、皇帝、皇后、嬪妃們,他們也吃一些可以解暑冰爽的瓜果,而這些瓜果也會事先放在上面容器的冰塊上。

第四、皇帝、皇后、嬪妃們,他們去一些可以避暑的地方遊玩,典型的如承德避暑山莊。還有一些古代的地質公園,他們在這些地方非常的愜意。

謝謝大家。


福垊


夏日炎炎,如今的我們很幸福。有冷飲,有空調,有電風扇等等一系列產品,幫我們度過這個嚴酷的夏日。那麼在古代他們又是通過什麼來幫助他們度過炎炎夏日的呢?讓我們一起走入古代的夏天吧!

一、儲存冰塊

儲存冰塊大約是最早出現的,也大約是沿用時間最長的一個避暑的辦法了。它最早出現在周朝,據《周禮.天官.凌人》記載專門負責儲存冰的官員叫凌人。每到夏天,周天子就會舉行隆重的典禮,把儲存的冰塊按功賞賜給官員們解暑,以示皇恩浩蕩。

儲存冰塊是真的能幫助人們解暑,所以這個方法就一直延續下來了。也正是因為有了儲存冰塊的發展才引出了下面一個事業的發展。

二、冷飲

雖然古代沒有像我們現在一樣的冰棍、冰淇淋等冷飲,但是他們也有像冰鎮水果,冰鎮糯米酒等等一系列冷飲。

像最近很火的《延禧攻略》裡面,魏瓔珞伺候富察皇后的時候,就自己想辦法制作了一個冰箱,然後裡面冰了葡萄等一系列水果,皇上看了很是喜歡,就叫人又做了好幾個。



三、扇子

只要看古裝系,到夏天的時候就會經常看到有丫鬟拿著扇子在給它的主人打扇子,這個方法也是一直延續到現在的,我想這個就不用多說了。

四、涼物

其實像我們現在用的冰枕、竹蓆都是古代流傳下來的。

在古代很早就有了瓷枕。每到夏天,古人們就將冰塊放入到瓷枕裡,那樣睡覺的時候,涼意滾滾而來。 至於竹蓆下面有說,感謝大家繼續往下看。

五、涼洞

這個是我小的時候用來了乘涼最好辦法,這個在古代也早有了。這個洞很深很深,你越往裡走越涼快,但是介意不要走太深,因為裡面隨時有蝙蝠,蛇,老鼠等等。

六、建立避暑山莊

像慈禧太后每到夏日就要去避暑山莊。

以上幾點就是我所瞭解的古人消暑的一些辦法, 下面我們在來說一說竹蓆,就以雍正的席子來說。

竹蓆和筷子一樣也有很多種製作材料。自作的材料越貴,那麼這張竹蓆價格也就越高。像雍正皇帝的席子就是用象牙做的,製作出一張席子需要上百隻大象的象牙,不說還需要對象牙進行軟化,削成大小相同的薄片,拋光,最後才能製作。就是光象牙這個材料費就不得了了,要是在加上製作費,你就知道雍正皇帝的席子有多麼珍貴了。


雍朕皇帝在位時主張的是節儉,不得鋪張浪費,所以他下令不許在製作象牙席了。


蛟潭小郡主


象簟的歷史

所謂的簟就是竹蓆的意思,象簟就是象牙做的席子。象簟的歷史早在漢朝就開始有了流傳,像是漢武帝賜給李夫人象簟等等,只是這些與現在故宮裡面收藏的那就象牙席是否差不多,現在還不夠考究。


象牙席的成本

製作象牙席用藥水來把牙材軟化,然後再削成大小相同的薄片,再拋光一下,再編織成席子。在明清兩代,安南(越南)等東南亞地區上貢了蠻多的象牙席。到了雍正時期,雍正突然想知道這東西的成本,就問了一下進貢者,進貢者說需要上百隻的大象的象牙才能完成一張席子。然而當時廣東海關又接二連三的進貢了四張象牙席,所以雍正就下旨廣東不許再製,也不能從海外購買。只是雖然有禁令,但是並沒有完全禁止,乾隆時期還是能偶爾見到的。


古人怎麼避暑?

古人避暑的方式取決於所在的地理環境和經濟條件,經濟條件好的可以用冰來消暑或者去自然環境好的地方,經濟條件不好的但本來就是處在自然環境好的地方可以藉助自然環境來消暑,這就是俗稱的冬暖夏涼。而這兩者都不滿足的話,那麼更多的就是靠意志來消暑了,短衣短褲這個還是有的,然後扇子這些也有。熱的時候可以找一個大樹底下歇息一下,有井水的也是很好方法之一。總之因個人地位、經濟條件、地理條件等等不同,消暑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


淡看天上月


古人是非常聰明的發明了許多度過酷暑的方法。普通平民百姓解決避罯的辦法,坐在陰涼的樹下,屋簷旁扇著扇子嘮家常,喝點蓮子粥,綠豆湯解罯。晚上睡大街上數星星,下河裡沖澡等。皇帝和高官和有錢人就闊氣多了一,早在商代時就學會了鑿個深窯把冰塊存起來,酷暑來臨時拿出來食用或賞給臣下,這種制度一直流傳到明清時期,體現皇恩浩蕩。唐代時就有了專門以賣冰塊的行業。宋代進步多了,在凍冰之前加上果汁和牛奶,那時有錢有有權的人吃上冰激凌了。南宋時,洪鈞從北方帶回西瓜種子,那時候的人可以吃甘甜的西瓜解暑了。心靜自然涼才是最高境界。在北京故宮博物館珍藏著一件珍貴文物,一件象牙製做的象牙席。這種技術早在漢朝武帝時期就存在了,甚至還有玉席,製做工藝複雜,華美。象牙席面涼爽酥軟光滑,長216公分,寬139公分,3亳米厚象牙絲,呈人字型編織起來.,邊緣黑色製做精美。當時廣州製作5件,工藝難度相當大,價格極其昂貴。雍正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勤免的皇帝,一向“躬行節儉",而且還信佛反對殺戳。他下令從此以後禁止進貢這種勞民傷財的象牙席子,無意間保護了頻危動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