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沖穴-舒肝養血穴「每日一穴」

太沖穴

太沖穴-舒肝養血穴「每日一穴」

【穴位位置】

正坐垂足仰臥位,於足背第一、二蹠骨之間,蹠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腱外緣處取穴。

患者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第一、二趾蹠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

【穴位作用】

附註:肝經輸穴、原穴。

太沖穴意義:肝經的水溼風氣由此向上衝行。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急行的風氣,其性熱燥。

運行規律:循肝經上傳中封穴。

太沖穴功效:燥溼生風。太沖穴有熄肝風,清頭目,理下焦,平肝洩熱,舒肝養血,清利下焦的作用。

【主治病症】

太沖穴主治肝腎、少腹、前陰及神志等疾患: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崩漏、難產、乳癰、陰痛、精液不足、狐疝、遺尿、癃閉、淋病、嘔吐、胸脅支滿、繞臍腹痛、浮腫、便秘、飱洩、頭痛、眩暈、目痛、喉痛、嗌幹、口渴、厥心痛、筋攣、腳軟無力、腳氣紅腫、五趾拘急、腰背疼痛、腋下腫、瘰癧等。

現代又多用太沖穴治療高血壓、肝炎、膽囊炎、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血小板減少症、乳腺炎等。

太沖穴主治頭痛,眩暈,失眠,癲癇,目赤腫痛,脅肋脹痛,黃疸,疝氣,遺溺、尿閉,遺精,崩漏,閉經,滯產,小兒驚風,腳軟無力,以及肝炎、高血壓、精神分裂症等。

【穴位配伍】

太沖穴配大敦穴治七疝;瀉太沖穴、補太溪穴、復溜穴治肝陽上亢之眩暈;

太沖穴配合谷穴為開四關又治四肢抽搐;

太沖穴配肝俞穴膈俞穴太溪穴血海穴貧血、羸瘦

太沖穴配間使穴鳩尾穴心俞穴肝俞穴治癲狂癇。

臨床上太沖穴合谷穴相配,稱“開四關”,主治

痺痛和神經系統疾病

太沖穴配合谷穴,稱為四關穴,有鎮靜安神,平肝熄風的作用,主治頭痛,眩暈,小兒驚風,高血壓。

太沖穴配足三里穴中封穴,有舒筋活絡的作用,主治行步艱難。

太沖穴配氣海穴急脈穴有疏肝理氣的作用,主治疝氣。

特別通知:每日特增加中醫穴位知識為大家解讀中醫一穴位,讓大家易學、易懂、易用。 (喜歡的關注+收藏+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