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20世紀的偉大科學幻想—「戴森球」,Ⅱ級宇宙文明的標誌!

一個科技程度很高的外星文明,他們在所到之處都建造了“戴森球”,並建立殖民地,這樣體型的外星文明會自我消亡嗎?

很簡單,不那麼容易會。而且還很可能由於飛速的擴張,將迅速的使殖民地範圍擴大到星系層面之上,遍佈數十個星系,這樣的文明將不再懼怕什麼。而人類未來或許能夠到達。

人類20世紀的偉大科學幻想—“戴森球”,Ⅱ級宇宙文明的標誌!

戴森球

前蘇聯天文學家卡爾達肖夫為了方便形容宇宙文明的科技程度,用三個等級來劃分宇宙文明,Ⅰ型文明:駕馭本行星(母星球)的全部資源;Ⅱ型文明可以駕馭本恆星系(太陽系)中的資源;Ⅲ型文明就是上面提到的遍佈數十個星系的那種程度的文明,對於人類來說,就是神級文明。

文明的擴張需要龐大的能源,如今,我們依賴於地球上土生土長的石油、天然氣,這些肯定有枯竭的時候,於是我們想到了太陽能與水力發電,這看起來好像是源源不斷的。

人類20世紀的偉大科學幻想—“戴森球”,Ⅱ級宇宙文明的標誌!

戴森球

特別是太陽能,太陽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天體,佔到了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地球每年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僅為太陽總輻射能量的22億分之一,其它大部分都散失掉了。

而僅這22億分之一,就帶來了如今地球上溫和適宜的氣候,如果可以將散失掉的能量聚集起來,哪怕只是一部分,就夠未來急速擴張的未來人類文明使用了,且恆星不只太陽一個,銀河系中存在大約2500億-4000億顆恆星,稍加利用一部分,便是無窮的能源。

人類20世紀的偉大科學幻想—“戴森球”,Ⅱ級宇宙文明的標誌!

戴森球

1959年,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發表了僅兩頁紙的論文,論文中便提到了戴森球的設想,設想建造一個龐大結構,把太陽輻射能量收集起來。

一般在我們看來,會存在這樣的誤解,即如果把太陽全部包裹起來,地球怎麼辦?其實,並不是這樣,戴森球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其目的無非就一個,那就是收集太陽能。而恰恰是建造完全包裹住的堅固殼體,卻在物理學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材料會有這麼大的抗張強度,而且還有漂移的影響。

人類20世紀的偉大科學幻想—“戴森球”,Ⅱ級宇宙文明的標誌!

戴森球

所以,戴森球可以由一塊塊獨立的太陽能收集板構成,分佈在圍繞太陽不同的運轉軌道之上,可以是人類聚集地,也可以作為單一的太空船塢,建造宇宙飛船。

建造這樣的工程,需要大量的材料,需要將水星拆解,並且金星也要拆掉大部分,小行星帶可能要利用完,靠人力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依賴於完全自主的機器人。

當然,建造戴森球需要的科技實力是如今人類不敢想象的,即便以後達到了,也無需立刻建造,可以等待更發達之後在建造,我們可能有疑問,會想,如果人類都能達到這種水平了,還要戴森球這樣的結構幹嘛?

人類20世紀的偉大科學幻想—“戴森球”,Ⅱ級宇宙文明的標誌!

戴森球

在我看來,宇宙中還沒有什麼能源會比恆星來得更氣勢磅礴,如果可以建造戴森球了,為什麼不去建造呢?

你們認為呢?

你們認為距離能夠建造戴森球的那一天還有多遠?一千年?還是一萬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