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部:取消蓝色预警为优化资源 节约社会成本

昨天,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针对“中国开始放松治理污染的力度,以刺激经济增长”的说法,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这种看法很片面,是对目标的误读。当天,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首次公开亮相。

去年好天气三分之一靠“天帮忙”

近日出台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降低3%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左右。但去年对这两项指标的要求是下降15%。有说法指出,相比去年,今年的目标太过宽松。

今日上午,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发布会上回应,北京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取消蓝色预警, 主要为了节约社会成本,使得每次政府的重污染天气预警都能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发挥最大的效果。

此前,《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2018年修订)》发布,原有的4个级别中的蓝色预警取消,引不少公众质疑。空气重污染预警被分为3个级别,由轻到重依次为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环境部:取消蓝色预警为优化资源 节约社会成本

刘友宾今日回应,从近几年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看,由于蓝色预警启动时间仅为一天,从发布预警履行政府的行政审批程序,到通知相关单位采取措施,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还需要安排力量督查各项措施是否落实。虽然经过几年的摸索,已经形成了一套高效的审批运转流程,但由于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的不确定性和应急减排措施的提前性,使得蓝色预警在提前采取应急减排措施方面效果不理想,已经采取的强制性减排措施也难以在最佳时段发挥真正的作用。

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为调整优化资源,使得每次政府的重污染天气预警都能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发挥最大的效果,环境部于2018年8月印发《关于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将蓝色预警调整为预警提示,主要以提示性和健康防护性措施为主。即当预测未来一天AQI>200,且不会超过一天时,将随空气质量预报信息,直接向社会发布污染过程提示,提醒公众做好健康防护,不再单独发布预警,并取消原蓝色预警强制性减排措施。

环境部:取消蓝色预警为优化资源 节约社会成本

同时,考虑到经过近几年的大气污染治理,全社会污染物排放强度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环境部也进一步调整了橙色预警的启动条件,将以前预测AQI>200持续3天,且AQI>300持续1天的橙色预警启动条件,修改为AQI>200持续3天即启动橙色预警。一方面可以优化集中调度资源,有效应对更严重的污染过程,另一方面也符合当前人民群众对空气质量的更高要求。

除取消蓝色预警,此次还降低了橙色预警的启动条件。市环保局介绍,为最大限度保护公众健康,采取强化应急措施,此次修订取消了重污染过程中必须有1天达到严重污染程度的启动条件,只要预测全市空气重污染持续3天(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大于200持续72小时)及以上,无论是否达到严重污染程度都可启动橙色预警。

新修订的预案强调建立市、区、乡镇(街道)三级预案体系,即全市乡镇(街道)都要按照市级预案制定应急分预案,细化分解各项应急措施,将措施落实到基层“最后一公里”。针对涉气工业企业实行“一厂一策”,即每个工业企业根据企业情况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操作方案,细化在不同预警级别下的应急减排措施、停产生产线和工艺环节,避免措施“一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