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井泉:嚴厲打擊編造「塑料紫菜」等食品謠言的違法行爲

新華網北京2月27日電(李楠) 2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務院食安辦主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畢井泉表示,對於近期在網上傳播的“塑料紫菜”等食品謠言,要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嚴厲打擊。

畢井泉說,《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編造、散佈虛假食品安全信息,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處罰行為的,有公安機關依法給與治安管理處罰;同時,廣大消費者要增強判斷意識,不要盲目傳播謠言消息。他還提醒媒體要多方求證,及時找專家對食品類謠言進行分析,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司牽頭建立了中國食品闢謠聯盟,就及時發揮了食品闢謠的作用。

近期,大量關於“塑料紫菜”的視頻在網上廣泛傳播,視頻中有人稱紫菜是“塑料做的”,並表示紫菜嚼不爛,勸告網友“別吃了”,該視頻引起了消費者的恐慌。多家涉事紫菜企業負責人對記者稱,他們從未生產過“塑料紫菜”,但最近他們都接到過匿名電話,稱除非給錢,否則就繼續傳播“塑料紫菜”的視頻。

對此,新華網採訪了中國食品闢謠聯盟專家、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鍾凱博士,對於視頻中的紫菜是否由塑料製作,鍾凱表示:“視頻中的產品干時脆,遇水變軟,塑料並不吸水,所以它不可能由塑料製作。”

鍾凱說,視頻中所謂的“問題紫菜”泡開後能拉扯得比較薄,有韌勁,透光度不錯,顏色均勻,僅從工藝製作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東西能用塑料做,但是需要使用很好的原料,成本會比較高。從成本角度考慮,做成這樣的薄膜還不如製成塑料袋,獲利更多。

“紫菜的口感與品種、氣候條件、生產環境、水文條件等有關,更重要的是收穫時間。”鍾凱說,紫菜生長於淺海潮間帶,目前純天然的紫菜產量較少,大多數的紫菜都是人工在淺海中種植。人們較為熟悉的兩個品種為壇紫菜和條斑紫菜,相對而言,前者口感較硬,有韌性,常製成圓盤,多用於紫菜湯;後者一般是用作紫菜片。

近日,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在實驗室對紫菜和塑料進行了鑑別,認為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譜。同時,北京市食藥監局近三年對紫菜進行抽檢的結果顯示,目前未發現樣本中存在塑料薄膜製假的現象。

畢井泉說,過去曾經有過“紙餡包子”的虛假新聞報道。《食品安全法》規定,媒體造謠要承擔賠償責任,相關責任人要給與處分。建議媒體參與到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中來,不但要大力揭露製假售假的行為,同時也要監督不實的食品傳言,向消費者傳播科學的食品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