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中产阶级的烧钱游戏

  • 越来越火的自招

近年来自主招生在机构的炒作,部分家长的助推下,逐渐变成所谓的“高考捷径”。更有人搬出“弯道超车”的理论,认为这是超越别人的好机会。虽然教育部早于2015年就将自主招生考试时间调整至高考后,也命令禁止将自主招生变为“掐尖”、“小高考”,但不可否认,这些现象短期内无法消除。

自主招生,中产阶级的烧钱游戏

这其中,一些无良的自主招生辅导机构,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机构采用论文,一些花钱购买的奖项通过一些如西南大学,兰州大学,湖南大学等初审通过率较高的学校以获取拒巨额利润。

  • 但自主招生真的有某些机构和家长口中宣传的那么好吗?

首先自主招生的初审通过率在20%左右,也就是说78万中,只有15万通过了初审。而最终拟录取人数,按2017年数据应该在26000人。也就是说自主招生的总通过率在3%左右,而复审通过率也只有17%。如此低的通过率,意味着很多人在花了路费酒店和时间金钱,最终很可能的通不过。

自主招生,中产阶级的烧钱游戏

我们算一个简单账,以中近程的机票为例一人往返大概在3000左右,而一般学生都有家长陪同也就是说来回的路费差不多在6000。加上住宿和饮食费用,差不多在七八千。而有些同学要同时参加两所学校的面试,也就是说很多人的费用已经上万,再加上很多人报名各类报名指导的机构,这类机构费用动辄两三万,自主招生的费用可想而知。试问贫寒的家庭又有多少,能拿出万元去参加一个只有17%通过率的考试呢。

自主招生,中产阶级的烧钱游戏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自主招生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时间。很多学校要求材料数量多,资料繁杂,很多学生都是由家长代为准备。有些家长甚至辞职,用一年为孩子准备自主招生。试问,普通的工薪家庭的家长,又哪有这样的时间去陪孩子参加自主招生呢?

自主招生,中产阶级的烧钱游戏

自主招生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录取综合能力更好的学生,也是为了给予学校更大的自主权。但自主招生在各种机构的炒作,家长的助推下和某些学校具体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导致自主招生逐渐演变成为了中产阶级的烧钱游戏。

这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相关监管机构和家长们需要反思和思考的

  • 解决之道

要想杜绝这种问题,首先必须要取缔无良的,进行虚假宣传的所谓“自主招生培训”机构。同时自主招生的信息和流程应该进一步简化,让这些机构失去生存的土壤。三是家长和广大学生不要相信捷径,只有自身努力,增强个人能力,才是成功之道。

祝各位学子金榜题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