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级贷款卷土重来:证实我们没有从金融危机中学到足够教训

次级贷款卷土重来:证实我们没有从金融危机中学到足够教训

导读:一个重要的历史教训是我们似乎永远不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次级贷款的卷土重来,意味着2008年金融危机没有教会我们什么。

尽管“历史经常重演”这一警句使用频率极高,可令人震惊的是,人类从所犯错误当中,还是几乎学不到任何东西。今年是住房危机从根底撼动美国经济十周年。这场危机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至于许多人士或企业迄今仍然未从打击中彻底恢复过来。尤其令人沮丧的是,似乎没有什么人从这次不算太遥远的大崩溃中汲取到任何教训。

在过去几个周末,位于波士顿的非盈利性经纪公司美国邻里互助公司”( Neighborhood Assistance Corporation of America,简称NACA)与几家大型银行合作,在全国范围内举办活动,吸引了数万参与者。这些活动意图帮助人们申请次级住房贷款。如果“次级”这个词没有一下吸引你的眼球,你就真应该当心了。“次级”抵押贷款正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但对于这些高风险贷款的卷土重来,媒体和金融机构非但不感惊讶,没有建议公众谨慎行事,反而把次级贷款重现江湖当成是对美国经济有益的喜讯。很多人甚至称这一回不同于以往。

这种情况应该让每个人都感到担忧。

什么是次级贷款?

在住房危机中,次级贷款一度引人瞩目,可很少人包括借款人本身,真正了解当时的情况。不过,在2015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大空头》上映之后,这一概念就变得家喻户晓了。这部电影避繁就简,以便于普通观众理解住房危机。未能指出政府在整个大崩溃中充当的重要角色——对此姑且不论,电影还是很好解释了危机并揭示出次级贷款的真面目:劣质贷款

简言之,次级贷款顾名思义,就是借给信用评定“次级”者的贷款。借款人无论何时申请哪种贷款,都会被评定为从A到F的信用等级,依次从理想的申请人到缺乏偿付能力者。次级贷款就是专门为那些信用评级C-D的人创造出来的,这些贷款通常风险较高,因其借款人往往岗位薪酬低,难以实现生活目标。有些人甚至是靠固定收入生活的退休者。

在通往住房危机的过程中,这些借款人早被认定为风险极大,对他们的贷款审批程序几乎不设条件。为取得授信资格,潜在借款人连收入证明、为新宅交首付款的要求都省掉了。因此人人都可以获得这样的贷款。

贷款机构承认这些贷款是基于这样的相互“理解”而获得批准:有时申请人将得到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哪怕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是真的。如果你认为把几十万美元贷给无力偿付者,听起来过于荒唐,你绝对没有搞错。可这就是在助学贷款上发生过的寻常之事。

也许你会觉得,贷款机构除非是疯了,才把钱借给无力偿还者。但有几个理由解释了银行为什么这么做也大有好处。

首先,这些都是高息贷款,因为信用欠佳者更愿意接受高利率。所以,当我们考虑实际上有能力偿还者的占比,这些贷款利润特别丰厚。即使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银行也仍然找到了获利方法,那就是往这些次级贷款中揉入信用评级A-B人士的优质贷款。通过创设这些新的“多元化”证券投资组合,银行设法把债权转移给愿意购买所谓“债务抵押债券”的投资人。无论在大衰退之前还是今天,这种做法都极为有利可图。

经济学家罗伯特·墨菲(Robert Murphy)向经济教育基金会深入讲解了这一过程:

“在房地产繁荣时期,投资人想要分一杯羹,但个人抵押贷款风险太大,一个家庭可能因失业而违约。于是投资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将很多抵押贷款打包,放进一个大‘桶’中,然后由借款家庭每月用按揭还款填入这个‘桶’。银行再把这个‘桶’自上而下切成所谓‘不同等级(的证券)’出售给不同投资人。‘桶的底部’会首先装满现金,因此十分安全。只有当借款家庭全都违约时,投资人才拿不到钱。‘桶的顶部’风险极高,但因发行价低,预期回报颇丰。由于投资分散化,且相信所有房产都是本地的,评级机构认为安全等级的证券非常可靠——予以AAA评级。回顾起来,这整个流程从根本上说都是有缺陷的。”

在经济繁荣盛期,次级贷款被论证为合理,甚至美其名曰:帮助工薪阶层实现美国梦。可正如我们在“泡沫破裂”时所见,借款人多半违约,最终几乎失去了一切。不幸的是,历史似乎又将重演。

这回不一样(…)

还是诚实点吧

虽然美国邻里互助公司正在帮助人们申请的这些贷款,实质上正是“次级”贷款,可如今的贷款机构却不这么称呼它。为了避免这些高风险贷款牵涉到负面涵义,各家银行开始称之为“非优质”贷款。这与其以前的称呼“次级贷款”,实际上又有什么区别呢?但各家银行和邻里互助公司不假思索地为“非优质”贷款辩护,称这与以往情形不同。而最最可怕的是,消费者竟然真的相信这一回会有所不同。

在上一次住房危机中,玛格达莉·阿尔提多的住宅被法院拍卖抵债。然而这次当邻里互助公司在迈阿密举办活动时,她又成了率先排队申请贷款的人士之一。“我出门的时候是凌晨4点,我准备好买房了,”她告诉CNBC(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并补充道:“住宅自有才是自由。”但是,给自己背负上不太可能还得起的贷款,并不是通向自由的途径,哪怕她自认为这一次的月供,会低到负担得起的程度。

邻里互助公司首席执行官布鲁斯·马克斯(Bruce Marks)展现了他对自有住宅梦想者的深切同情。他这样评论非优质贷款:“中低收入者及少数族裔中住宅自有者的人数太少,获得的住房抵押贷款太少,这是我国的耻辱。”但令人遗憾的事实是:除非你有足够的真实财富来支付这笔巨额开支,否则买房也许不是一个明智选择,不管你多想得到住房。

邻里互助公司和其他的非优质贷款的倡导者坚称,这次他们采取了某些客户风险防范措施,例如核实就业情况,并要求每个申请人参加为新抵押贷款做预算的培训班。但这些方案理论上挺好,一遇到现实就不中用。

首先,“核实就业情况”是使用起来相当随意的条款。对于150万美元贷款的审批,这些非优质贷款的贷款机构,其实需要看到的只是一张显示你有钱存在银行的存款证明。当涉及到信用评分时,甚至那些FICO评分低于500的人士都被视为具备借款资格【注:FICO是美国的数据分析公司,其提供的消费者信用评分被大多数银行和担保人采用。消费者的FICO评分在300~850之间,评分620以下信用为“劣级”,620~649为“较差”,650~699为“尚可”,700~749为“良好”,750分及以上为“优质”】此外,以往的断供、破产、逾期、爽约记录都不会降低贷款获得批准的机会。这如果听起来异常耳熟,那也因为情况的确如此,并且我们早就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了。

借款人被要求参加的财务规划和预算编制课程,也起不到多大作用。该说的也说了,该做的也做了,当某个人没办法还款时,贷款机构照样缺乏保障措施,防止借款人断供弃房。当家庭的经济支柱突然失去了工作和稳定的收入,预算也帮不上多大忙。要知道很多非优质借款人是没有大学学位的典型低收入者,他们的工作可能不像那些有高信用评分的人那么稳定。

邻里互助公司和银行界代表还向公众拍胸脯,称现在不是2008年,房地产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以打消人们对非优质贷款的顾虑。没错,现在的整体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失业率节节下降,金融界欣欣向荣。不幸的是,通往2007年的情势与如今并没有什么两样。

马克斯试图为邻里互助公司的工作辩护,夸口称非优质贷款自从发放以来还从未发生过断供。但这是有原因的。我们现在正为经济繁荣所惑。而当市场开始自我调节——就连唐纳德·特朗普都承认这会到来,财富的幻象一旦破灭,就会回归真实情况。

正如美国银行负责消费贷款的高级副总裁巴克利(A.J.Barkley)所说:

“(…)我们的贷款审批通过率超过了90%,也就是说,这些方案90%的过关者,贷款是由我们承保的。”

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这些额度高达150万美元的非优质贷款申请中,有90%得到了批准。如果你觉得这不会酿成经济灾难,就应该再考虑考虑。更严重的是,当你知道银行为每一笔获得批准的贷款付给邻里互助公司3000美元回扣时,就很难相信他们会有什么积极的主张。考虑到90%的申请通过率,邻里互助公司正在大赚特赚,为此买单的都将是消费者。

好像这一切都跟2008年的痛苦往事无关似的,卡灵顿抵押贷款公司(Carrington Mortgage)的副总裁里克·沙加(Rick Sharge)最近这样提到非优质贷款:

“我们会把这些贷款的一部分记在自己账上,但也会将一部分贷款证券化。我们相信今天实际上有这样的市场,会有人希望购买经过恰当承保的非优质贷款。”

沙加所谓的恰当承保,是指尽职尽责的审查。但正如我们所见,对这些贷款的审批过程,无论如何都称不上严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