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奥赛是“天使”还是“魔鬼”

中国式奥赛是“天使”还是“魔鬼”

(图片来自互联网)

“奥赛”指的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其最高奖为国际金奖。主要参与者是高中学生。

要说“奥赛”是“天使”还是“魔鬼”,那就看它是怎么操作的了。

“奥赛”本身绝对是“天使”,它既可以提升青少年对科学的认知度,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不然它不会在国际上得到承认。

但就像体育的“奥赛”一样,多数国家的多数运动员都是因为兴趣而参与的,除了足球、篮球等几个有国内联赛的项目之外,很少有专业的运动员。他们平时是教师、医生、工程师、商人等各类职业的从业者,有赛事的时候,便集结起来,训练并参赛。

而我们中国的体育奥赛参与者都是专业运动员,他们从小就进入运动队,接受职业运动训练。他们中有很多人不一定是从小就对这个项目有兴趣,而是把它当成了一种赚钱、谋生的手段。

中国式学科奥赛也是如此。中国学科奥赛参与者的人数恐怕是全球第一,虽然其中不乏对某个学科真正热爱的人,但毋庸讳言的是,也有很多人是为了在大学招生中获得独特优势而参与的,不是出于热爱,而是出于功利。

早些年,奥赛省级赛区“国家一等奖”获得者就具备了保送北大、清华等顶级大学的资格,但相当多的学生凭借奥赛成绩进入顶级大学之后,并没有选择自己奥赛得奖的学科,反而选择了经济、工商等来钱快的专业。这是“功利性”奥赛的明证。

这么一来,“奥赛”的摊子铺得越来越大,引起社会的质疑和国家的关注。国家出台了政策措施,一步一步遏制了“奥赛”的保送资格,也明文规定“奥赛”成绩不能与高考挂钩。

但结果怎么样呢?省赛区的任何奖项都不能报送了,后来全国总决赛的奖项绝大部分也没有保送资格了,只有对极少数进入国家集训队的考生似乎还留有“小口子”,也许这个“口子”最后也会被堵上,只剩下获得国际金奖的学生可以保送了。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保送”被禁止了,自主招生又放开了大口子。北大、清华等985高校的自主招生,只要你有省赛区一等奖的证书,那就百分之百可以享有自主招生的优先权;你若有全国总决赛的金奖,基本就被北大、清华内定了,自主招生降至一本线录取,与保送差不多了。

这么一来,学生和家长坐不住了,但凡有一点儿可能,就要往“奥赛”队伍里挤。绝大多数重点中学都有一到两个专门的奥赛班,有的还有三四个,最终能拿到“奥赛”一等奖的没几个,有的甚至是零。

受高考影响,“奥赛”向初中和小学延伸,初中也有学科竞赛,小学也有“奥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培训链”。

现在重点高中的“奥赛”都有专职的“奥赛教练”,富裕的学校主要由学校提供资金,不富裕的学校要学生自掏腰包,需要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来培训。小学的“奥数”主要靠校外培训机构。还有,像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需要比较完善的实验设备,需要与外面“沟通信息”。这些都是需要真金白银的。

花费不菲,但我们得到的是什么呢?真能使国家的科技水平提高一个层次吗?

我们来看看美国吧。美国也有“奥赛”,还多次获得国际学科奥赛团体最佳成绩,但美国却根本没有什么奥赛教育,也从来不会集中优势教育资源搞强化培训,美国的奥赛金牌,完全是学生的自主兴趣造就的金牌,美国大学也不会因为你拿了奥赛金牌而保送你,大学是靠学生自己申请的,奥赛金牌只是你申请条件的一个优势而已。

兴趣和热爱,这才符合奥赛的初衷,也更保证了奥赛的纯粹性。你想,我们弄一大批并非热爱而为功利的学生去搞奥赛培训,能比得过在兴趣驱使下的奥赛吗?

中国式奥赛,如果回归兴趣和热爱的正道,斩断各种培训和“信息咨询”的利益链,照样可以成为“天使”,如果照目前这样盲目发展下去,真会成了“魔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