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信元和平津地区情报组

(本文发表与《党史纵览》杂志2017年1月,作者原创)

甘信元和平津地区情报组

1947年10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北全歼国民党军1.7万余人,取得了清风店战役的伟大胜利,此战役创造了人民解放军华北战场上第一个全歼国民党军的奇迹。清风店战役沉重的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士气。国民党国防部为此专门给蒋介石写了战役检讨报告。蒋介石在报告上写了这样一段话:“由此可以想到匪军的情报工作。他们在每次作战前,对我军的情报工作无不调查的十分清楚,然后针对我军情况决定作战计划来打击我们。我仔细研究,他们对我们的情况何以调查得如此清楚,固然有许多地方是我们自己泄露机密,而主要是匪军的情报工作做得彻底”。

这个“匪军”“情报工作做得彻底”的人是谁?他,就是中共平津地区情报小组领导者,安徽太湖人——甘信元同志。

甘信元(又名甘慰农、甘浚元、甘陵),1903年5月出生于安徽太湖县江塘乡甘家沙湾村。1927年8月在安庆由赵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他受中共怀宁县委的委派到太湖县开展太(湖)、宿(松)、望(江)党的建设工作。他到达太湖后,宣传革命道理,培养发展党员,于当年3月在家乡首次建立了中共太湖县支部,后发展为中共太湖县特别支部、特别区委会。1930年3月,太湖发展了3个特支、9个支部,宿松望江发展了2个特支、6个支部,中共太湖县委正式成立,甘信元任书记。1930年4月14日,甘信元根据中共安徽省临委的指示,在太湖发动了大石岭农民武装暴动,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太望赤卫队”。成立后,在太(湖)、宿(松)、望(江)镇压乡绅恶霸数人,围抄土豪劣绅20多户,缴获枪支90余支,子弹10000余发,稻谷2000多担,革命声势震撼皖西地区。1931年初,甘信元遭到国民党通缉,经组织安排,离开太湖。

1938年,甘信元到达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和华北联合大学做教育工作。1942年调至晋察冀分局社会部从事情报工作,抗战胜利前夕,晋察冀社会部派他为平津地区情报小组负责人,奔赴北平从事党的秘密情报工作,具有丰富地下工作经验的甘信元,根据上级指示,很快组成了一个精干的情报小组,设立了秘密电台,派出了地下交通,建立了情报网点,规定了工作纪律。他要求情报人员“既要把生死置之度外,又要步步留心,丝毫不能麻痹大意”。他派刘光国等先后打入国民党孙连仲、傅作义指挥的第十一战区和华北“剿总”司令部等要害部门,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秘密情报。有力的配合了党的政治、军事斗争,为保卫党中央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1947年秋,人民解放军转入全国规模的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发起了秋季攻势。蒋介石为应付解放军在东北的攻势,于10月4日飞抵北平,召见傅作义、孙连仲等军政要员开会,决定从华北调6个师至北宁线或出关增援,调石家庄罗历戎第3军到保定增防,把解放军夹击于徐水地区。国民党军保定绥署参谋处根据蒋介石的指令,制订了第3军调至保定的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很快落到打入保定绥署司令部的中共情报人员手中。当晚,情报人员将这一情报交给了甘信元,甘当即嘱咐电台拍发给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晋察冀军区领导分析认为,国民党第3军孤军北上,有利于我军运动歼灭。决定一部继续围攻徐水,打击国民党援军,造成解放军主力仍在与之决战的态势;一部分尾随国民党第3军北上,迟滞国民党第3军的行动;而另一部分从察南南下,昼夜兼程,开赴清风店附近,对国民党第3军实施四面包围。解放军合围部队20日发起攻击,22日凌晨发起总攻,至当日上午11点30分,歼国民党军1.7万余人,其中俘第3军军长罗历戎以下官兵1.1万余人,击落击伤国民党军飞机各一架开创了晋察冀歼灭战的新纪录,对扭转华北战局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并有力地配合了东北民主联军的秋季攻势。

清风店战役的胜利,是参战部队指战员的胜利,也是甘信元情报小组的胜利。他们提供的准确情报,为晋察冀军区领导提供了决策依据。战斗结束后,聂荣臻司令员兼政委高度赞扬甘信元情报小组,晋察冀军区为此给他们通电嘉奖。电文中说道:“清风店战役的重大胜利,和你们的配合有密切的关系,你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解放军取得清风店大捷后,离此不远的石家庄国民党军兵力空虚、军心动摇。

石家庄是河北西部的主要城市,为北平至武汉、德州至石家庄、石家庄至太原铁路的枢纽,扼冀鲁豫四省之要冲。这里由侵华日军和国民党军长期经营,军事设施相当完备。东有云盘山峰作为天然屏障,西有军用机场作空中通道;环城挖有宽8米、深6米的外市沟和宽、深均5米的内市沟;两沟之间有环城铁路相通,配有6辆铁甲车,并配有1个坦克连,可以机动支援作战;内、外市沟及纵深、筑有以大石桥为核心阵地的6000多个永备、半永备工事。全市构成了以核心工事为骨干、内外市沟为依托、堡垒群为支撑的环形防御体系。日军投降后,国民党军在此设立了警备司令部,第32师防守内市沟及核心阵地,保安团队防守外市沟和外围阵地,兵力计2.4万余人。

清风店战役后,打入国民党保定绥署司令部参谋处的中共情报人员刘光国等,给甘信元报告了石家庄国民党军的兵力部署、惶恐的心态、武器装备和城防工事详情,建议乘国民党第3军覆灭、守敌慌乱、其他国民党部队难以支援之有利时机,迅速攻占石家庄。此时,甘信元觉得情况重要,建议有把握实施,及时将此情况电告聂荣臻司令员兼政委。

接到甘信元报告后,聂荣臻司令员兼政委及时将此情况上报了解放军总部。朱德总司令亲自出席晋察冀野战军作战会议,决定以晋察冀野战军第3、4纵队和冀晋、冀中军区各一部,分别占领机场,控制敌人增员和逃跑;炸毁电厂;切断电网电源;深挖堑壕,贯通内外市的壕沟;分兵出击从西南、西北、东南、东北合围守敌。攻城部队11月6日发起进攻,10日发起总攻,至12日11时30分获得战役全胜,歼灭国民党军守敌2.4万余人。

石家庄战役的胜利,开创了我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夺取大城市的先例,为后来攻占大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使晋察冀和冀鲁豫两个解放区连成了一片。朱德总司令赞扬它“是夺取大城市之创见”。

随着石家庄的解放,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区的连成一片,中共中央和解放区总部于1948年5月由陕北转移至离石家庄不远的西柏坡。对此,蒋介石十分恐慌。加之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上连连失利,辽沈战役即将结束,蒋介石更是心急如焚。为了挽救败局,1948年10月,蒋介石再次飞抵北平,召开华北“剿总”紧急会议,决定调第94军、骑4师和12旅共两个军的兵力,偷袭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和石家庄。

为了保密,防止“共党”获取情报,这次偷袭计划、部队调动和作战命令均用密电传递,由傅作义本人掌握。10月22日,华北“剿总”司令部作战参谋把发给第94军的关于偷袭石家庄、阜平、平山的作战命令交给打入该部的中共情报人员抄写。23日一早,我情报人员凭着记忆向在回民餐馆接头的甘信元作了汇报。由于情报小组发现使用的秘密电台多了一根可疑的铁丝,不便于使用,甘信元果断让交通员背记要点,并把详细的材料缝进内衣。交通员化妆出城;迅速的把情报交给了聂荣臻司令员。

在接到情报后,聂荣臻司令员连夜调动部队南下布防,并将情况急电党中央。华北军区社会部也专电向中共社会部报告。李克农部长接到报告后,深感事关重大,立即向毛泽东、周恩来汇报。

当时,我人民解放军的兵力主要在东北和华北作战,中共所在西柏坡周围兵力不足,面对国民党军的突然进攻,形势变得十分危急。毛泽东听取汇报后,不停地踱步,不停的吸烟,忽然指着他办公室内厚厚的书籍说:“克农放心吧;书中自有百万雄兵。”说罢,当即提笔,写到:“华北10月25日电,在北平的蒋介石、傅作义妄想突袭石家庄,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据前线消息,蒋、傅决定集中94军3个师及新2军2个师由保定向石家庄进袭。其中94军已在涿县、宝兴间地区开始出动。该匪部配有汽车,并带炸药,准备进攻破坏”。这则消息,由新华社于10月25日广播。

接着;李克农又收到华北军区社会部发来的国民党军队详细作战计划。向毛泽东、周恩来汇报后,毛泽东又写了一篇新闻广播稿。稿件中说:“此间党政军各首长已发出命令,限于3日内动员一切民兵及地方武装,准备用一切可用的武器以利作战,尤其注重打骑兵的方法。”这则消息,由新华社于10月26日对外广播。

国民党第94军军长郑挺锋听到新华社发的消息后,立即给傅作义发了一封电报。他在电报中说:“昨晚收听广播,得知匪方队本军此次袭击石门(石家庄市1947年解放前称石门市)行动,似有所警惕。广播本军附新2军两师拟袭石门。彼方既已有所感,必然预有准备,袭击难以收效”。

毛泽东善于打攻心战,既然下定决心,干脆一攻到底。10月27日,毛泽东根据情报人员从一线提供的具体情况,起草了一篇口头广播,新华社于29日播发。稿件中说:“傅作义匪军郑挺锋、刘青芳、鄂友三、杜长城(爆炸队长)等部不过2万人,昨28日已窜至保定以南的方顺桥。郑匪94军只来2个师,留1个师在涿县、宝兴县。刘、鄂等匪在郑匪背后跟进中。我广大人民群众,均已完成作战准备,等待匪军到来,配合正规军大举歼敌”。

郑挺锋等听到新华社的一次次广播,忧心忡忡,行动缓慢,部队开至保定附近就收兵回营。至此,蒋介石、傅作义偷袭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石家庄的阴谋被彻底粉碎。

甘信元和他领导的情报小组为保卫党中央立下了大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