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讀到博士到底有什麼用?

鵲·鷂丶


關於讀研讀博,特別是讀博的問題,今年三月,我曾經在一個“讀了博士的人為什麼勸現在的學生不要考研”的回答中談了自己的觀點。在那個回答中,我的主要觀點是,讀研讀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自身有進步,有提高;如果是想完全改變命運,即便是讀博,也多半撐不起這種願望;所以,如果你要讀研,你要讀博,你得衡量一下,讀完後會在多大程度上與自己之前的期望相匹配。這些觀點,放在這個問題裡面,也是適用的。

儘管當前博士培養相對於一二十年前,數量有了很大的增加,但目前每年畢業的博士人數仍然只有大約5~6萬人,全國擁有博士學位的人大約有80多萬人,絕對數量不少,但相對於我們這個人口大國,博士仍然是稀少的絕對高學歷群體。

雖然現在要接觸到博士並不難,但很多人對於博士這個群體仍然缺乏足夠的認知和了解,要麼覺得博士們牛得不行,智商高、知識多、學歷高、前途無量;要麼覺得博士也就是讀書厲害,其他也不怎樣,讀到博士也沒多大用處。題主應該就是屬於後者。其實,這兩種認識都偏頗了。

事實上,博士階段是純粹的專業教育和學術訓練階段,是對所學專業進行深度挖掘,對專業領域進行有深度的研究,並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出學術研究能力,為將來學術研究打下堅實基礎,併力圖在這個過程中有新的發現,作出一點有價值的成果。這就是博士教育的實質。

所以,博士生階段並不是進行知識廣度的拓展,而是進行知識深度的挖掘,博士們並不具有知識廣度的特長,而是具有知識深度

的優勢。一位畢業的博士,在知識廣度上並不見得比一位本科畢業生更強,不要以為博士什麼都懂,但在他們的專業領域,往往比大多數人懂得多很多。

從學業和專業的角度說,讀了博士會在專業領域的知識深度方面得到明顯提升,同時在研究型思維方式、方法方面得到強化,這兩點是學術研究的基礎,也是讀完博士與沒有讀博的人的主要差異。如果說讀了博士有什麼用處,從學業和專業的角度說,就在於不但拿到了最高的博士學位,也基本完成了將來學術生涯的基礎訓練。

從現實“錢途”的角度說,讀了博士,可以進入高校當教師,可以進入科研機構做研究工作,可以進入公務系統以正科級公務員身份作為起點工作,當然也可以進入各類型的企業(一般是大型國企或者比較好的民企)。這些就業路徑,就是大多數畢業的博士們的主要選擇,工作起點高於大多數人,工作待遇也往往處於社會的中上水平,工作環境也往往不錯。從這個角度說,泛泛而論,讀了博士,可以說拿到了進入中產階級的“基本入場券”。至於後面的發展,那自然因人而異,有些人會發展得很好,比如百度張亞勤這種,也有很多人發展得一般,但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正如我在本文開頭說的那樣,讀了博士,並不能保證就能改變命運,但通常會對自己有提升,能獲得一份不錯的工作,得到一個不錯的平臺,甚至可以拿到中產階級的“基本入場券”。讀了博士,通常並不會“魚躍龍門、翱翔九天”,但一般也不會“落地鳳凰不如雞”,變得一無是處,毫無用處。

對於博士的認知,不可走極端。博士們往往並不像一些人認為的那樣高高在上,甚至無所不能、前途無量,也不是如一些人認為的那樣,沒有什麼用處。讀了博士,並不是如古人那樣中了狀元,立馬飛黃騰達,春風得意馬蹄疾,但是往往由此獲得了一個不錯的起點,為未來的發展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所以,對於讀博,不可預期太高,不然,你多半會失望;也不必因為讀了博並沒有飛黃騰達,也不太可能飛黃騰達而懊惱。讀博期間乃至畢業後,都會面臨很多現實問題。重要的是,你的預期要能與現實基本匹配。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有幫助~


風雨燕園之百二十載


咱們今天不談理想,也不談情懷,就“讀博士到底有什麼用”,談談和錢有關的事。

本人博士在讀,明年畢業,在看過前面幾屆師兄師姐的發展之後,不得不說,博士學位跟碩士學位的差別還是蠻大的。



先說碩士畢業的師兄師姐,有的去企業做研發(美的,國軒,京東方等),這些在企業發展的師兄師姐,有的已經成長為主管,有了自己的研發小團隊,甚至已經有股票分紅。但經他們的反饋,他們其實做的並不開心,日常工作的單調枯燥,以及常常沒什麼意義的加班,一天下來,都沒什麼時間陪自己的家人。

而博士畢業的師兄師姐,有的直接到國外課題組做的博士後,現在以人才引進的方式回到國內高校,直接就是給的正教授;有的沒有爭取到國外博後的機會,就去了國內高校,走師資博後,最終也留了下來。當然發展最好的師姐,以青年千人的方式回國,直接去了國內某985高校。



這些師兄師姐,他們的待遇,工資都在20萬往上;更重要的是,他們去單位,都有一筆不菲的安家費,以及科研啟動經費,比較容易的就解決了住房的問題。由於是理工科專業,有的師兄還能幫企業做點橫向,收入也不少。

當然,他們最讓人羨慕的,是工作時間的自由,這樣就有時間陪陪家人,享受天倫之樂。另外,博士的工作,都屬於研發類,富有創新性,你儘可以選擇你自己喜歡的課題和方向來做,將自己的興趣愛好做成自己的事業,這就是幸福。



總之,讀書讀到博士,不管怎麼說,好處都還是挺多的,當你到達一定的時候,就會發現,決定自己生活質量好不好的,絕不僅僅是工資單上的那組數字,更何況,博士工資單上的數字也沒有低得看不下去。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我也是博士,博士後一枚。

博士後為我解決了北京戶口,已解決了愛人戶囗,這是看得見,摸得找的收穫。

另外,任何一種經歷都是一種財富。讀博期間讀了大量企業管理方面的文獻,建立了完整的知識理論體系,完成煉獄般的論文撰寫,並訓練了一個框架式的思維體系。

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在別人積累實踐工作經驗時,你在埋頭讀書,有的工作崗位,本科就能勝任,並且有年齡優勢。

我把讀博當作一種學習方式,一種人生經歷。


而輕


在讀博士給你說說,讀博到底為了什麼!

首先,我從來沒覺得因為我讀了博士,所以我應該大富大貴

我不大同意題目裡說的,考取了很好的博士,卻出來拿著卑微的薪水,我不知道提問的人對於卑微的薪水定義是什麼,在我看來,大部分的博士畢業之後,所拿的薪水,大體來講還是比較體面的,談不上卑微二字。當然,如果你是想通過博士學位來大富大貴,那大概率是不大現實的,不是說不能實現,而是博士的求學經歷,知識給了你一個高的起點,而至於之後的人生能夠發展到什麼地步,還是需要看你的機遇和努力,這不是一個博士學位就可以簡簡單單給你的。

當然,像題目中說的,演藝圈裡面的那些人,學歷不高,素質也參差不齊,卻拿著博士十幾倍的薪水。你只看到了藝人們的光鮮亮麗和高勞務費,但你沒看到他們的努力,也沒人家那個漂亮的臉蛋,藝人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他們也是付出了你所不能夠想像的努力的。沒有誰會不勞而獲,輕易成功。

博士給我們帶來的是什麼

博士,是目前最高的學位,很多人覺得,讀書讀到博士,那這個人的知識和智商真的沒的說了。

在我看來,博士,確實是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先天的智慧,但也僅此而已。其實對於博士而言,他們的知識說多也多,但說少,也真的少的可憐,說白了,也僅僅是精通於自己所研究的領域的某一個相關問題,對於其他的相關知識,大多也僅僅是處於瞭解的狀態,而這對於普通的人來講,通過興趣和努力,也完全可以具備這樣的素質。

那博士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我很認同我導師的一句話,博士,重點是在讀博期間。這期間對於一個問題的思考,對思維方式的訓練,對遇到問題時候的解決,對每一次考核、每一次基金的認真準備,對論文的發表等等,博士帶給我們的,最終是對問題思考的能力,對問題解決的能力,對問題表達的能力,這些東西,無法用要一個博士學位來代替。

我覺得,博士帶給我的,還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大家都知道,科研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最日常的,是面對失敗,經常我們打趣說,如果我博士畢業了,也都能笑對人生的坎坷了。

所以,博士,不僅僅是一個學位,更是一個人生的經歷,看待任何事情不要太功利,任何事情都不會直接的帶來大富大貴和體面,博士,僅僅是給你提供了更容易成功的途徑,但能不能成功,還是需要靠你自己。

更多問答,請關注我。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與我討論。

TLeeBio



我和她本科校友,我大她一屆,防火防盜沒防住師兄,14年她考入某校研究生,15年出國一年,16年回國直博。這些年來我們一直異地,我很忙,她也很忙博士論文科研壓力很大,期間也有無數次退縮的念頭,近期社會上的一些博士事件更是增添我的焦慮。



博士的壓力比我們想象的要大,畢業壓力,老闆給的壓力,論文壓力,同齡人,可能已經是結婚生子,為人父母享受家庭生活的時候,博士還在為實驗發愁,每天累到凌晨甚至通宵。我能體會她的感受,不管她做任何決定,我堅決支持她。



我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希望順利畢業,然後我們一起回到我們的城市,能找到一個高校教師的工作就再好不過了。

讀過研究生的人都知道,博士沒有勇氣是不敢讀的,或者你是非常熱愛,博士也不意味著高收入。其中的辛苦只有正在經歷的人知道。

感謝!


居家小靈通


小編從農村一路走過,博士畢業已十多年,簡要談談自己的感受:


如果純從財富角度講,讀博多數情況下不能使你富甲一方。除了學習熱門專業,且學業精良,有經濟頭腦的博士外,大多博士都將與研科伴隨一生,搞科研衣食無憂,養家餬口應該沒有問題,想迅速積累大筆財富可能性不大。況且當前社會有更多的創造財富的路徑;

如果從提升個人素質角度講,經歷讀博的歷練,收穫還是比較多的。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思考問題方式的轉變。這一鍛鍊集中於博士論文的寫作中:選擇一個研究方向,查閱大量資料,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到自己的研究空間,至少在這一領域有所突破,經受專家的嚴格審核,最終通過論文答辯。經歷這一過程的人都有自己不可言說痛苦與蛻變。這種收穫也將浸透到個人的工作與生活。



如果從對社會的作用角度講,雖然我國的博士培養過程還不是那麼的完美,但是多年來從國內外畢業的博士們還是為國家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無論是在科研戰線還是在高等教育戰線,大批的博士已經成為了重要生力軍。

綜上所言,雖然每個人選擇讀博背後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能夠堅持坐幾年冷板凳的毅力都是值得敬佩的。小編也相信,眾多走過這一歷程的博士大多也無怨無悔!


姜運倉


普通專業的話月薪2萬以上,年薪30萬,好的企業的話,還有分紅。當然這得看你是什麼專業的博士,如果是金融博士,那就不同了,你都是管理層了,年薪七八十萬,甚至百萬。都可以買豪宅,開豪車了,抵達人生巔峰了,你知道不?這是知識帶來的紅利,也是對你付出的肯定。

說說我們國家的教育情況,幼兒,小學是一個啟蒙階段,鼓勵探索世界,探索萬物,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中學階段主要是對一些技能的訓練,比如語言與溝通,計算與邏輯,記憶與思維的訓練,當然也包括心理的塑造,品德的塑造,素質的教育。本科,主要是對專業的基礎知識的一個瞭解,連全面瞭解都不算,只能說是一個粗略的瞭解,還跟不上時代的進展,因為教材都是好幾年前的。到達碩士,也叫研究生,主要是對某一領域,或者是某一問題的研究,鍛鍊一個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的能力。至於博士,當然更高一級,主要是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科研難題,啟動科研項目,解決實際問題。

這絕對是有用的,學習是肯定有收穫的,經濟上肯定比本科生要高2倍,能力上,也肯定比其他人強,職位晉升上也存在很大的優勢,所以,只要是博士,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就連家鄉都不會虧待你的。


男護士愛健康


博士生,作為象牙塔最頂尖的一小撮人,不僅僅是一個文憑,更是一種閱歷。在深受眾人羨慕的同時,卻也飽受著社會的妖魔化,尤其對於讀博女性更是如此。除去少數的天才外,讀博士著實是一個非常費力的過程。曾有人戲稱PHD為permanent head damage的簡稱,尤其對於現今博士入學標準低、畢業標準高的現狀。然而,讀博士真的就那麼恐怖嗎?讀到博士又究竟有什麼用呢?

有人曾說,如果博士生還要靠“讀”,乾脆趁早退學回家。的確,衡量一位博士生是否優秀出色的標準,並非其課業成績,更多的是以其學術貢獻為參考;然而,“讀”這種工作對於博士而言卻有必不可少,讀文獻、讀報告、讀遍某一領域內各種學術理論,然後才能挑選出其中的某一個“點”來作為研究方向。

而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所能夠收穫的直接能力,可能是數據處理能力,可能是分析總結能力,可能是項目管理能力,而這些,其實與個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有著非常大的聯繫。除去這些表象上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收穫其實是一種嚴謹的學術思維方式。而這種思維方式的鍛鍊,很難在本科的教育中有所體現,反倒是在博士期間才能有更多收穫。

質疑的精神

做一項研究的起點,就是不要輕易相信已經得出的結論。很多看似理所應當的事情,其實並非像表面那麼簡單。而本著“證偽”的學術精神,就需要在查閱文獻資料的過程中重新思考審視以往研究的假設前提或制約條件,發現其中的分歧,並通過嚴謹客觀的分析,得出可能的不同觀點。

創新的精神

重要的不僅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是要突破自己以往的瓶頸。當然,這種創新,指的是學術意義上的創新,與發明創造的應用性不同,是在某一領域上能夠做出理論上的貢獻。儘管現在已有不少博士論文都開始走向廣闊,但實際上,真正的論文應該是追求更深刻的走向。要知道,在博士論文的審核與最終答辯的過程裡,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研究的學術貢獻在哪裡”、“創新點在哪裡”。

匠人的精神

倘若決定要持之以恆地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很有可能是要一輩子都在這一個研究方向上死磕。而越是深入地去研究,就會發現自己所瞭解的就越少,越是進行到寫作的最後,越能夠發現自己現有研究所存在的問題,往往需要通過限制條件打N多個補丁之後方可言之有據。甚至到了論文寫作的最後,經歷過了否定之否定,也未必就一定能夠獲得肯定的答案。更何況,真正的博士研究選題,很可能只有自己才更清楚其意義和價值的所在,且不說評審老師,即便導師都有可能沒有研究生本人更清楚研究的不足。

對於這種極致的追求,與現今社會所倡導的匠人精神有著諸多的相似之處,只不過通常所說的匠人更多是在強調技術在商業上的運用和細節上的更新,而博士所追求的更多則是理論化的知識。


中公考研


1.博士很少見。不要吹牛,翻翻你的通訊錄,數數有幾個博士,在高校的可能多點,反正我的通訊錄裡只有10個博士。10/500。

2.博士不好考。沒經歷的就不要吹牛了。

3.博士收入不低。即便是不知名機構的博士,如果不是非要待在一線城市的話,找工作真的很容易。

有條件的放手去努力吧!


蘋果樂園520


知道的不多,讀到博士,不僅讓你的學識更加淵博,同樣讓你的人脈更加廣泛,而且這些人脈都是非常優質的。

舉個身邊的真實案例,廣東的一個設備廠商,需要為他的設備設計一套生產系統,這個生產系統涉及的知識面很廣,非專業人士,有過深厚研究的人無法去實現,而這個廠家有個二老闆,應該是大老闆請來的吧,是個博士,他呢,就利用他的人脈,找他的同學或者朋友,屬於博導級別吧,手下的學生專門研究設備系統的,把這個任務交給他的學生後,也就一個月時間,就做出個大概來了。

一句話,能讀到博士也是本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