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电梯按需维保与定期维保(每15日进行一次保养)的不同?

两种不同的维保要求,各有利弊。来看看两位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是怎么说的?

李松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佛山检测院

1、关于定期维保

现阶段,我国对电梯维保的时间约束是据TSGT5002-2017护保养规则》第六条分为半月、季度、半年、年度等4类,属定期维保。

这种维保方式理论上可以实现全面覆盖检查、排除隐患、降低风险,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但是,随着在用电梯数量的急剧增加,而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持证维保人员数量增长却跟不上,造成“人机比”的不断增大,导致了现在电梯维保的几个问题:低质量、低效率、高风险、高危险。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电梯零部件的可靠性已得到极大的提升,沿用现有要求进行维保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

2、关于按需维保 基于使用状况的维保

优点就是具有针对性、高效率,能够大幅度减少维保的频次从而降低成本,节省社会资源。但是按需维保目前也面着几个问题:政策支持、技术跟进、生产普及、人员转变同时,在用电梯中,技术落后、使用残旧的电梯也还占很大的比例,要每台电梯推广这种维保方式可操作性不强。

3、定期维保与按需维保要有针对性施行

这种方式权衡了成本控制和科学维保作出的妥协,可能是目前情下最容易实现并且相对合理的方式。用户可以根据电梯状况选择不同的维保方式,老旧电梯采用定期维保;具远程监视和维修专家系统的采用按需维保。

随着社会的进步,创新、绿色的发展理念已成必然我们电梯人从事的是关系大众安全的事业,更应有创精神,让电梯更安全、更绿色。

孟滨

湖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襄阳分院

这两种不同的维保制度可导致维保周期的不固定,对维保单位和维保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使用单位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安全监管人员和检验人员的“把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使用状况的维保制度可有效节省人力、物力,更利于保证电梯的安全使用。

1、合理确定维保频次对电梯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维保的目的是保证电梯的安全状态,合理的维保频次是前提。电梯的使用环境、使用负荷、使用次数等信息的采集源自于使用单位,维保人员对使用单位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才能确定合理的维保频次。在明确生产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后,应由维保人员和使用单位管理人员共同来确定维保频次。次过疏,不能保证电梯的安全使用;频次过频,浪费人力、物力。

2、基于使用状况的维保模式

对维保人员和使用单位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维保单位正确履职同时,只有维保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电梯状态做正确的判断断,才能保证维保的频次合理。具备正确的判断能力从业人员需有符合本职要求的专业技术,并应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维保人员应充分熟悉电梯使用维护说明书的要求,结合电梯的使用状况和安全现状,站在“安全第一”的角度,才能做好维保的工作。使用单位的管理人员若对电梯的安全常识和基本原理掌握不不淡足,就无从监督好维保质量。

3、安全监察人员和检验人员在面对灵活的维保周期时,应抓住工作重点

安全监察人员和检验人员如何判断维保频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成为工作的重点。应结合电梯运行的次数、运行时间、载荷的分布、故障的次数等数据来分析。基于使用状况的维保也应对最长的维保周期有明确的限制,最短的维保周期也应符合工作实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