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在安徽省滨湖戒毒所

有一个特殊的大队

担负着教育和管理新入所戒毒人员的任务

这里是戒毒人员的强戒第一站

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

尽快适应戒毒所的生活

这里有一位民警

即是管教 也是老师

为所有戒毒人员上好“戒毒第一课”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余劲松

//

1975年出生

1998年参加工作

现任省滨湖戒毒所三大队大队长

所获荣誉 //

2018年,荣立个人三等功。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入微关心,真情感化~

余劲松所在的大队承担着收治新入所戒毒人员的任务,这里是每一个吸毒人员到所后的第一站。吸毒人员刚到戒毒所时,因为长期吸毒,导致精神、肉体受到损害,会出现很多异于常人的举动,因此这三个月是戒除毒瘾的关键期,也是工作最难开展的地方。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今年上半年,戒毒人员张某嚷嚷肚子疼,在床上抱着被子蜷缩着,翻来覆去,余劲松得知后立即带张某去医院检查,可医生通过常规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张某的同戒室友都认为他是在“装病”。但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悉心的观察,余劲松觉得张某的疼痛并不是装出来的,于是决定让张某留院观察。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果然,仅仅过了半天时间,张某的病情就骤然加重,医生的诊断结果一出,让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原来张某得的是一种特殊的阑尾炎,前期症状不明显,但是病情发展极为迅速,需要赶紧进行手术治疗。而正是余劲松对张某细致入微的关心,才及时控制住病情,拯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手术后,恢复健康的张某很是感慨:“余警官是我的救命恩人,多亏了他的细心和信任,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以后一定好好戒毒,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

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除了关注戒毒人员的身体状况,他们的心理状况同样需要实时监控。在余劲松的办公桌上,有数十本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次与戒毒人员个别谈话的内容、目的和效果。会见日和节假日是戒毒人员情绪变化的关键期,他还会特别将日期标注出来。

每次谈话前,他都会提前翻翻笔记本,把上次谈话内容过一遍,便于“对症下药”,这也是他保持了二十多年的习惯。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余劲松的笔记中,记载着这样一段故事:

戒毒人员王某刚来所时是全队有名的“刺头”,入所前,他以流窜抢劫盗窃为生,多次受到刑事和治安处罚。为逃避公安打击,甚至发生自伤、自残和暴力行为,是公安部门指定的严管人员。刚入所时,王某面对每日例行的教育、训练抵触情绪十分明显,“不服管”成了他的特有标签。民警指东,他就往西,民警和他谈话,他就说家乡方言,管理起来着实让民警无从下手。

面对这个难管对象,余劲松没有听之任之,首当其冲就是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和纪律管理规范王某的言行,让王某认识到强制隔离戒毒的严肃性。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余劲松又适时打出“温情牌”,让王某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与温暖。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余劲松私下了解到王某的家乡远在千里之外,无人探视,也没有人给其汇生活费,孤苦无依,便以此为突破口,多次找他开展针对性谈话,帮他解开心结,打消抵触想法。他为王某申请了苦难补助,满足其基本的生活保障,偶尔过年过节,余劲松还自掏腰包给王某加个营养餐、买点零食。

渐渐地,王某内心不再抵触,余劲松说的话他都会听,有时还主动找余劲松聊天,和同戒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他还积极参加队里组织的各项活动,成为了“一队一特色”活动的主力队员。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余劲松每次找王某谈话都会在笔记本上作记录,根据王某的心理动态调整下次谈话的内容和方向。王某不止一次地说,“如果没有余警官,我真不敢想象自己会怎么样。余警官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榜样,我要好好戒毒,不辜负他的一片良苦用心。”

他 de 心声~

对余劲松来说,戒毒工作没有时间和地域限制,晨露晚霞映照他专注工作的神情,入所大队处处都有他的身影。作为一名戒毒所的“老”民警,他看到了毒品对吸毒者、对吸毒者的家庭以及社会的危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戒毒人员们上好“入学的第一课”,帮助他们改变想法,戒除毒瘾。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余劲松在笔记中写道:“有时候看到戒毒人员给家里打电话,话语里都是对亲人的愧疚,真希望他们从未吸过毒,从未来过戒毒所。”

他希望全社会都能对毒品的性质和危害有充分的认识,希望误入歧途戒毒人员能够在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中找回自己、重获新生。

供 稿:省滨湖戒毒所

作 者:亢丽娜

编 辑:吴一然 张 倩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