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再提房產空置稅,推出尚待時日

繼今年的博鰲論壇之後,徵收房產空置稅的話題再度被提起。

週末,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在《參事講堂》上表示,為了理性遏制、逐步燙平房地產泡沫,房地產稅應該分解為四個稅:率先出臺能夠精準遏制投機的消費稅、流轉稅、空置稅,然後再從容考慮物業稅。

高層再提房產空置稅,推出尚待時日

事實上,有關房產空置稅的討論從未中斷過。

中國社科院發佈的《中國房地產發展報告(2018)》指出,2018年政策調控的關鍵在於建立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而長效機制包括法律保障機制、土地供給機制、稅收調節機制等諸多內容。因此,社科院建議,應該以“空置稅”來替代房產稅,從而增加住房持有成本,提高住房利用效率。

今年“兩會”期間,九三學社也有“必要時試點空置稅,減少空置和捂盤”的提案。

甚至更早之前的2010年,北京住建委就曾專門討論過空置稅,對“不住不租不賣”的空置房屋進行徵稅。

關於徵收房產空置稅的話題已經空喊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沒有落實,原因何在?

香港及西方國家空置稅徵收標準

在討論我國的房產空置稅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一下環顧全球市場,看看其他地區是如何徵收空置稅的。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香港,香港開了全中國空置稅方面的先河。6月28日,香港特區特別行政會議批准徵收一手房空置稅。

據香港媒體稱,該稅種將通過現有差餉機制收取,將為應課徵差餉租值的200%。說直白點,就是空置稅為評估出的年租金的200%。

這其中的大背景,正是香港房價持續高漲。從2016年年初開始,香港房價連漲25個月,漲幅高達38.5%,並連續18個月刷新最高紀錄。

不過,香港版的空置稅只是狹義的空置稅,只面向一手住房,針對的是開發商的捂盤惜售。西方國家的流行的則是廣義空置稅,不分一手房二手房,只要存在空置,一體徵收。

在法國,房子空置超過1年就需繳納房價的10%,第二年要繳12.5%,第三年15%。如此重拳之下,難道還有人去炒房?所以法國的房價成本被馴服。

荷蘭也很厲害,其奈梅亨市政府向無房者免費提供私人空置房,允許人們入住閒置一年以上的空房已經寫進了荷蘭法律。

瑞典更狠,除了加強租賃服務外,瑞典政府甚至將無人居住的住房推倒,德國有些地區政府也採取了同樣的辦法來遏制住房空置。

丹麥政府則在50多年前就開始對那些閒置6周以上房屋的所有者進行罰款。

除了歐盟的一些國家外,其他地區的一些城市也對閒置房採取了相應措施。據悉,在美國亞特蘭大,租房者不僅不用付房租,還能因為租住在偏遠地區而得到補償。在該城市一些地區,甚至還有業主出錢,讓人租住其房屋以逃避因房屋閒置而面臨的處罰。

總而言之,許許多多的國家實踐已經證明了,空置稅可以說是“炒房殺手”。因為高額稅收逼得房屋所有人把房子拿到市場中租賃或買賣,增加了市場的供給量,無論租金和房價都會因此受影響。

內地的空置稅為啥幾乎不可能開徵?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公認的“空置稅”能這麼有效地穩定房價,為啥我國內地不祭出這一“大殺器”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房地產稅的推進都面臨重重困難,何況空置稅?

房地產稅從2013年正式動議到現在,已經過去五年。雖然雷聲不小,但到現在連草案都尚未對外公佈,立法更是遙遙無期。

從技術上看,房地產稅比空置稅更容易控制,徵收成本也小很多,如果首套和剛需免徵,涉及到的利益面也比預期的小。

即便如此,房地產稅都延宕多年,而空置稅迄今為止還停留在一些代表委員的建議上,尚未被提上決策日程。

其二,住房空置率仍舊是中國最大的謎題。

想要開徵空置稅,首先必須搞清住房空置率。同樣,想要進行精準的樓市調控,也離不開對於空置情況的精準把握。然而,在我們這裡,住房空置率卻一直諱莫如深。

對此,我們只能從一些話語中捕捉蛛絲馬跡。前不久,在2018陸家嘴論壇上,原中財辦副主任楊偉民在演講中提到:

在中央財辦時,曾經請有關單位通過對用電量對全國住宅的空置情況摸底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無論是城鎮還是鄉村住宅的空置率都相當高,比日本這種高度老齡化、少子化、城市化的國家還要高,日本是13%。這很不正常,說明用來炒的房子真不少,有關部門應該儘快制定空置標準。

這足以說明,我國的住房空置率超過13%。不僅高過曾經發生樓市崩盤的日本,更高過美國、歐盟等國家。

另外一組民間數據也可為證。根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佈的“城鎮住房空置率及住房市場發展趨勢”調研報告表明,2013年全國城鎮家庭住房空置率高達22.4%。

然而,住房空置率到底是多少,在一二線與三四線城市之間如何分佈,仍舊缺乏一份詳實的官方調查數據。

其三,我們缺乏推進空置稅的動力。因為空置稅不僅涉及直接的利益,更涉及整個房地產模式的正當性與持久性。

有不少人認為,空置稅之所以遲遲未列入改革議程,主要原因在於技術層面:住房空置率不好統計。首先空置多久算是空置,缺乏統一標準;其次,依靠水電煤氣表數進行監管,在智能電器日益發達的年代,很容易被規避。

其實,這不是關鍵。住房空置固然難以監管,但隨著不動產統一登記、全國住房信息聯網以及租房管理制度的完善,相關障礙都可以一一破解。

這背後的秘密在於,容忍住房空置,是維繫房地產泡沫的重要基礎。平時你知我知,只要不說破,對於市場情緒沒有任何影響;一旦真的將住房空置納入監管,甚至徵稅進行約束,這比房地產稅,更容易引發市場的震盪。這顯然不是有關部門希望看到的。

所以,不難理解為何住房空置率在我國一直諱莫如深,也不難明白為何空置稅的建議一直都如石沉大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