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援A股,各方在行動

近期,高層密集表態支持民企發展,央行與證券業協會精準出擊,化解民營企業“融資難”和“股權質押風險”,10月23日晚間,市場再次傳來各種利好消息:

馳援A股,各方在行動


1. 11家出資券商名單公佈,設立資管計劃紓解股權質押風險。這11家券商分別是中信、海通、國泰君安、申萬宏源、銀河、華泰、國信、招商、廣發、中信建投、中金公司。

解讀:10月23日消息,這11家券商共計出資210億元,這一次不是直接衝進二級市場買股,而是設立資管計劃紓解市場的股權質押風險。

據悉,各家券商都將設立子資管計劃,進行市場化運作、獨立決策,並吸引銀行、保險、國有企業和政府平臺等資金投資,形成1000億的資管計劃。

如業內人士所說,目前來看,210億雖然錢不多,但撬動效應明顯,後面還會帶動其他資金慢慢吸收進來。

也就是說,210億的母資管計劃下面將掛很多子基金,而子基金的產品模式可以多種多樣,由各家券商募資、設立和管理。

2. 深圳國資百億馳援資金取得新進展:部分民營上市公司已經拿到,包括鐵漢生態、英唐智控、華鵬飛、萬潤科技、雷曼光電等17家。

解讀:雖然目前尚不清楚是否真的是17家企業都拿到了救援資金,但是從夢網集團和鐵漢生態目前發佈的公告可以看出,深圳市國資確確實實在行動。

此外,有媒體報道,從英唐智控三季度業績說明會現場獲悉,該公司已與深圳高新投相關人士完成對接,馳援資金預計在11月到位。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日午間,有6家公司跟相關部門核實後發佈公告,紛紛表示尚未獲得任何援助方案,且未收到相應的援助資金,6家企業分別是華鵬飛、迪威迅、欣旺達、英唐智控、今天國際、索菱股份。

3. 交易商協會組織中債增進等專業機構為民企緩解融資壓力。

解讀: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通過市場化方式支持民企融資、提振市場信心,具有兩大亮點:

一是採取在債券發行階段同步發售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MW)的方式,讓緩釋憑證的發售與債券的發行相互配合與支持。

二是信用風險緩釋憑證採取簿記建檔方式定價。創設方先通過前期詢價和成本考量確定價格區間,提高定價過程信息透明度,定價更貼近市場需求,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債券發行主體信用利差的形成機制。

中債增進在一級市場上出售民營企業信用風險緩釋工具,釋放了明確的政府支持信號,提振市場對民營企業的信心,修復民企的正常融資渠道。

在民企債券發行的同時,由專業的債券信用增進機構——中債增進,或由其聯合主承銷商向債券投資人賣出緩釋憑證,可以鼓勵更多機構投資民企債券。如債券發生違約,緩釋憑證賣方將以原價買入違約債券,提供信用保護。

支持工具實現了信用風險在市場參與者之間的優化配置,有助於緩解近期因少數民企債券違約造成的市場波動,修復民企債券投資信心,促進民企債券接續融資,對防範系統性風險、維護宏觀經濟金融穩定起到重要作用。

4. 央行擬向中債增信提供100億元,為民企發債提供增信支持。

解讀:目前尚不清楚中債增信具體將採取何種方式提供增信。根據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融資擔保公司的擔保責任餘額不得超過其淨資產的10倍,對主要為小微企業和農業、農村、農民服務的融資擔保公司,前款規定的倍數上限可以提高至15倍。

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週一稱,決定設立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運用市場化方式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並由人行依法為增信公司等專業機構提供初始資金支持,委託其為經營正常、流動性遇到暫時困難的民企發債提供增信支持。

人行並將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1500億元人民幣,並運用再貸款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提供部分初始資金,由專業機構進行市場化運作,通過出售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擔保增信等多種方式,重點支持暫時遇到困難,但有市場、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

而在10月24日上午的中國基金業20週年論壇和國際投資基金業協會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再次表態,要通過鼓勵

私募股權與創投基金積極參與企業併購重組、債轉股以及股權融資,防範金融風險,優先支持設立主要投資於民營企業的各類股權和債權投資基金。

具體內容有:

一是鼓勵私募股權與創投基金積極參與企業併購重組、債轉股以及股權融資。鼓勵各類各級政府管理的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和券商資管等設立股權併購基金,提升上市公司的融資便利,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有效防範股權質押風險。

二是充分發揮私募基金積極作用,激發市場活力。進一步健全適應創投行業的差異化監管機制,研究完善併購重組領域創投基金所投企業上市解禁期與投資期限反向掛鉤機制。優先支持設立主要投資於民營企業的各類股權和債權投資基金。推動完善相應的財稅政策,進一步支持私募股權基金投向高新技術企業與產業。

三是大力發展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在稅收遞延政策支持下,做好養老基金產品儲備,養老金賬戶銜接及平臺建設工作,為明年公募基金納入養老金配置盤子做好準備。持續改進公募基金審批服務,加快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支持外資資管機構從事權益類資產的資管業務。

四是鼓勵基金公司依法實施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充分調動專業人才的積極性。

五是完善基金銷售機制,推進基金投資顧問隊伍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