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跌了,製造業能振興嗎?

吃玩在北京


應該說如果房價真的下跌了,國內製造業必然會振興起來。事實上,健康的中國經濟,應該是百花齊放,而不是百業凋弊,房地產一家獨秀。事實上,房價如蔥是不可能,但是房價與當地居民的收入掛鉤,讓中產階級都能買得起房,這樣是有可能的。

如果房價跌了,製造業可以獲得兩大好處:一是,房價跌了,資金就能夠流向製造業,脫實向虛的情況得到緩解,當製造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解決了,中國的製造業才能興起,同時,有了外圍各種資金的支持,中國製造業才能實現轉型升級的夢想。

二是,房價高,地價也高,租金也高,有些行業可以把成本攤入商品中,但有些行業是沒辦法全國轉嫁給消費者的,只能自己來消化,正是因為中國近幾年房價高了,地價也高了,人工成本也上升了,中國作為國際加工場的優勢也逐漸消逝了,現在連富士康都把一部分基地搬到美國去了,因為美國土地很便宜,租金一點都不貴。如果,房價調整到位,做到住房不炒,給廣大製造業帶來一個比較穩定的投資環境,以及廉價的土資源,那中國實體經濟將會很快復甦起來。


不執著財經


作為一個記者,長期報道中國經濟狀況,對於目前的經濟形勢,還是有比較清晰的認識的。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房地產承擔了GDP增長的相當一部分份額,這個情況終於在不久的將來有所改變。雖然對於房價的預期仍然有不明朗的因素,但是我們假設未來如果真的“房如蔥”的話,那麼製造業能夠振興嗎?今天,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這其中的奧秘。

首先,中國目前的製造業面對的是一個競爭充分的市場(國內),而隨著形勢的發展,中國製造業面對的將會是一個升級的競爭充分市場(國際),其中的緣由,關心時事的朋友自然瞭解,這其實就是一個嚴酷的叢林法則,所謂弱肉強食,優勝劣汰。


這背後自然和歷史趨勢有關係。


隨著人口紅利期的一去不復返,傳統的人海戰術支撐的經營模式必將消亡,當然,少部分行業,比如外賣,創作型工作之類的,也就是人工智能暫時還無法替代的工作不會。

而絕大部分企業,如果不進行革新,還是守舊老一套的話,那麼遲早會被時代的洪流吞沒。但是革新就以為著代價,這個陣痛期會非常漫長。


但是看似慘淡經營,不過現在確實中國製造業振興的最好時機,原因有三個:

1.中國正逐漸變成世界最大的內需消費市場

2.中國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

2.智能製造的倒逼式興起

首先是內需,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新興消費模式,早就了巨大的新生代消費群體,這個群體的消費力是旺盛的,其背後是更新換代的迅捷,本土的製造業,有著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在於能夠第一時間把握風向,且在關稅,成本和批量優勢上有先天的優勢。我們知道,強勢的消費品之所以能夠影響全球,是因為有著巨大的消費群體,目前雖然是歐美產品引領潮流,但是隨著中國消費市場的膨脹,中國市場也遲早會走到這一步。


其次是工業體系。

我們知道蘇聯的工業發達,但是瘸腿,這是蘇聯解體的關鍵因素之一,蘇聯能夠生產飛機大炮,汽車拖拉機,但是重工業發達,涉及國計民生的輕工業卻裹足不前,當初還是用飛機在中國換回了十幾火車皮的輕工業產品。

中國則不痛,門類非常齊全。


中國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525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從而形成了一個舉世無雙、行業齊全的工業體系。

這有什麼好處?

舉個例子,一個國家如果長期淪為發達國家的世界工廠,只是生產汽車螺絲的話,那麼等它想發展汽車工業的時候,就會發現,汽車玻璃造不了,汽車輪胎造不了,汽車發動機更造不了。

而完整的工業體系則不同,儘管我們不生產汽車發動機,但是我們生產拖拉機發動機,我們設計航天發動機,就算我們不生產汽車玻璃,但是我們生產特種防彈玻璃,完備的工業體系可以完成遷移,可以迅速做到從無到有,可以擺脫上下游供應的限值。


中國目前最缺乏的是高端製造業,這是一個突破口。


這就不得不提到最後一點,也就是智能製造,這一點,中國的很多方面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雖然,有些關鍵技術還沒有掌握,但是憑藉著長期的代工和佈局,中國即便不能做到第一批,也能做到第二批,長此以往有希望逆襲為領跑者。


以上三點,就是製造業的前景和機遇。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充滿機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製造業擁有整體的優勢,但是並非全面的優勢,一個企業如果不順應潮流,自我革新,那麼未來的若干年,他會後悔沒有抓住這一波浪潮。

堅持優質原創,分享我的經歷和見解。如果您喜歡我的答案,就請點贊和關注,並在評論區發表高見吧!


佩子臨


房價下跌是製造業振興的必要條件

如上圖,房地產泡沫是少數人的資產,是中國製造和中國人的負債。

表現形式:

1、錢花出去容易,再賺回來變得很難——流動性陷阱。

2、企業債務快速增長,大部分企業處於盈虧邊緣,看不到希望。

3、年輕人靠工資基本很難購買住房,看不到希望。

4、每個市場參與單元感覺被負債包圍,既是如BAT這樣頭部企業都充滿危機感。市場陷入叢林狀態,厚黑、狼文化、狼團隊、職場宮鬥文化....被推崇。

5、每個企業都在尋找各種機會,漲價,以希望將成本轉嫁給他人。所有企業通過漲價,轉嫁成本的結果——持續通脹——信任危機。很多壟斷企業趁火打劫,譬如茅臺已經是超級暴利的企業。

實體振興的充分必要條件

實體企業以提貨權投資一個屬於自己的公共網絡。

中國製造存入多少專用提貨權,會獲得多少通用提貨權。

通用提貨權單位:USDT。相對人民幣每年升值10%,是人民幣定存的2倍。

安全且高收益,會很自然的吸引社會資金流向這個公共網絡,用人民幣兌換UDST。

當資金從傳統金融通道和房地產領域流出,房價自然如蔥,實體產業自然振興。

因此,在沒有找到新容器之前,房價暴跌可能並不會讓實體振興;

但在找到新容器(機器記賬的公共網絡)之後,老百姓的財產已經安全的從房子中轉移,房價下跌與中國製造振興必然會同步發生。


高金波


房價、製造業、股市實際上看似不同的行業,但實際上又密切關聯,不是說一個不行了,另外一個就好了的問題。

房地產行業客觀講拉動了5000多個細分行業,作為一個重要的資產載體,承接了許多製造業的下游產品和老百姓的安居樂業生活,儘管多房地產行業評論優劣均有,但是客觀說地產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有利於相關製造業的發展。

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過多的不加控制的資金都湧入地產行業,則會吸取本來該流入到製造業的資金,導致製造業資金緊張、影響實體產業的發展,所以政府會對房地產的發展進行調控,防止地產行業的過熱帶來資產價格的泡沫。90年代日本房地產市場的瘋狂導致的崩盤給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這一點我們要接受教訓。

所以我們看到對之前的熱點城市採取限購措施,限制銀行資金流入房地產行業,目前看地產行業趨於穩健。但是國家的調控並非打壓地產導致暴跌,一旦房價出現暴跌,將會帶來一些列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比如日本所謂失去的20年,指的就是地產泡沫崩盤帶來的債務危機並傳導到社會其它領域導致通縮,對實體產業也產生負面影響。

所以說,保持地產市場的穩定才會進一步促進製造業的振興。


王紅英金融投資教育


房價不用跌,只要房產正常發展,製造業就能振興。

雖然我在回答問題時一直鼓吹房價會上漲,一直鼓勵買房,但那是出於通脹考慮。如果從事關國家發展的角度考慮,我還認為,如果一部分資金能從房地產轉移到製造業,那是製造業的幸事。

不用說房價下跌,那樣屬於互相傷害,只要房產能正常發展,製造業就會振興。

第一,房地產行業佔用了大量資金。

根據統計,2018年1月至2月,房地產企業合計資金來源為2.4萬億元。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想想前幾年我們的投資,誰都會清楚。

這,還是政策調控之後的結果。

如果把這些資金拿出一部分用在製造業呢?

第二,一些實體企業的利潤,不及房地產開發,所以不少企業寧願開發地產也不做實業。

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潤不如賣幾套房,我們早有耳聞。這樣,誰還有做製造業的積極性呢?

讓地產有利潤,但不再暴利,製造業就會有希望。

第三,地產不能崩潰,但要健康發展。

期待地產崩潰暴跌是不現實的,那樣整個經濟會受到重創,製造業也會受到傷害。

所以,只要地產能夠健康發展,那製造業就會振興。


靜觀財經


個人認為:房價不降,實體經濟發展難度不小;房價下降或者漲幅較小,對實體經濟的刺激也未必過於明顯。但是,房地產市場必須為實體經濟振興讓路。

首先,在這個幾乎全民炒房的時代,每個老百姓閒暇聊天嘮嗑,都會提及房產,“你家房子現在漲價不少”、“現在xx的房子都2萬了”、“隔壁老x的房子剛賣,400多萬”等等,幾乎買房成為老百姓投資理財的最佳選擇,甚至有演變成唯一選擇的可能。

投資房產,貌似是“絕不會賠本的買賣”。

第二,房地產市場向來不乏熱度與關注點,房地產企業的各色營銷策略也是輪番上陣。“論資排輩”,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動輒幾百萬、上千萬甚至過億的資本湧入房地產市場,噱頭利用得當轉手便可獲利頗豐,而普通工薪階層削尖了腦袋剛剛能夠拿到入市資格,甚至連購房資格都難以拿到。過去一輩子的貧富差距,現如今也許只是一套房子便可實現,一二線動輒幾百萬上千萬的房產讓普通老百姓“望房興嘆”;即便在三四線城市,個別城市僅五六萬元元的職工年平均收入,何以支撐單價三兩萬的房市?透支的無非是後期的購買力與消費水平。

第三,實體經濟需要資本注入,更需要市場關注度,如果缺乏二者,其結果可想而知。當投資者在房地產市場運用資本槓桿嚐到了甜頭、賺得盆滿缽滿時,很難全身而退去選擇新的投資熱點。我個人認為,穩賺不賠的買賣現在也只有房地產了,估計有這個想法的不乏少數,更不用說各類精明幹練的投資機構及投資客了。

第四,實體經濟要發展,“實幹興邦”的觀念必須強化。當連傻子都認為“買房子最靠譜”、“轉手就掙錢”,還會有誰去踏踏實實努力、兢兢業業工作呢?刑法修改之後,投機取巧不再屬於犯罪行為,但是如果投機的風氣蔓延,長期以來樹立的社會價值觀是否會被挑戰與侵蝕?畢竟“空手套白狼”的買賣還是很划算的。

國人的傳統觀念中,房產的私權意識較強;房產的經濟屬性中,財產價值較高;房產的市場價值中,投機空間較大。要想規避更大的法律風險與社會風險,房地產市場必須進行斬釘截鐵的制度調整與體系完善,為實體經濟復興鋪路,為實幹興邦意識加油鼓勁!





柳基偉律師


舉個例子,低端國產車,大多關注房價的家庭幾乎都買得起,但是會買嗎?會買五六輛嗎?

房價就算跌成天涯神棍言論的一元房,“製造業”照樣不會振興嗎,因為產能過剩。

我們至今的問題是低端製造業過剩,不賺錢,高端製造業不足,沒有競爭力

而且,房價上漲,本身就是城市化造就了大批具有購買力的家庭,如果製造業真的完了,工人大下崗返鄉,帶著建立在二產上的三產一起衰敗,造成城市凋亡,那房價反而會暴跌。——到時候大多數人該關注的就是溫飽,而不是買房了。

歷來,各種節奏號總有個說法,房價下跌引起經濟危機,而實質上卻是經濟危機造成居民喪失購買力,破產斷貸,進而刺破泡沫造成房價暴跌。

美國金融危機,銀行迫使上百萬家庭喪失房產,為什麼?

受到.com泡沫破裂後續牽連,雷曼30倍槓桿破產造成的金融多米諾骨牌效應,造成美國那些資金鍊崩的緊緊的“中產階級”紛紛付不起房貸,被迫斷貸棄房,才拖垮了兩房的。

沒有人願意被迫棄貸斷供,說白了,都是舉家月供,受不了一點風吹草動,如果失業降薪或者投資品跑路了,就只能認命斷貸,沒別的辦法。

話說回來,就算現在房價白給,工資不變,人們“消費升級”,更多也不在盤活國內低端製造業上,而是去日本買馬桶蓋,買法國時尚服裝,德國汽車,韓國高爆手機,或者拿閒錢各種花樣當韭菜,以及會追求更多稀缺,造成其他的煩惱和抱怨。最後錢不是進了別的泡沫,就是被外國“高端製造業”賺去了。那些小作坊製衣等“低端產能”,照樣甚至更無人問津。

房價的泡沫,根本原因就是金融屬性稀缺屬性,而金融是建立在“第二產業”上的。

而什麼人在托起的房價泡沫?就是IT行業那些動輒三四萬月收入的碼農和工程師,少數“高新產業”和“高附加值產業”的員工,以及早一代就從事“高價值產業”的上岸父母,如果只是投機富商在多殺多,沒人真的接的起盤,泡沫是不可能起來的。

如今網上跟“房價拖垮製造業”的節奏的,都是盼望房價下跌,而不是關注製造業和城市化本身的問題。

何況在各種限購下,能有錢買得起高房價的家庭,依然比人們想象的還多。(重複一遍,如果只是投機商在多殺多,沒有人接盤,任何擊鼓傳花遊戲都玩不下去。)

根本原因還是十九大上說的,發展不均問題,核心就是年輕人在和兩三代前奮鬥過的“中產家庭”甚至“高淨值人士”競爭同一個地方的房產,被限購後,後兩者又去“老家置業”降維打擊當地的年輕人,而收入和償付能力比不過他們的“普通收入家庭”叫苦不迭

這和國產製造業遇到的問題相關性並沒有那麼大,國產製造業從08開始遭遇的問題,都是全球經濟危機後的產能過剩,以及三產通過涓滴效應淘汰低端二產的問題(小飯館服務員和血汗工廠一個收入,人們就不去血汗工廠了)。說白了,還是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現象,即低端產能逐漸喪失競爭力和市場,高端產能卻難以突破上游壟斷。


遊戲碎碎念


下面由ACMTC(中國智能機械雲)來分享一下觀點:

其實房價跌了,並不利於目前製造業的振興,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人房價也是漲到讓人懷疑的地步,很多日本人以為自己是個島國,土地有限,所以不認為房價會下跌,但是好景不長,日本房價殘跌,很多銀行和公司因此而負債倒閉,裁員降薪,很多人食不果腹,日元貶值,物價上漲,導致一段時期名不聊生,雖然最後是工業汽車製造業救了日本,但房價下跌對他們的打擊也是巨大的。

因此不要想著房價下跌就馬上能利於製造業的發展。因為它需要製造業,很長時間才能彌補房價下跌帶來的經濟慘像。這樣顯然是一個不明智的選擇。

我們知道,現在國家一方面限制房價,一方面大力宣傳中國製造2025,想必,國家也是想在房價和製造業之間找一個契機,既不會讓房價下跌對經濟形成壓力,也有利於製造業的發展。房價大幅下跌肯定影響整個經濟的發展,所以只能抑制限購,這樣給那些炒房者一個喘息的機會,將囤的多餘的房賣掉,然後國家政策導向製造業,房子沒有賺頭了,自然到時投資者資金會流向製造業。

如果你看玻璃大王曹德旺先生的專訪你就會發現,曹德旺先生說過經常勸自己的妹妹賣掉多餘的房子,因為再不賣,以後賣也賣不出去,租也租不出去,還要交稅。

因此近些年來,不可能讓房價大幅下跌,只能抑制房價的增長限購,因為它下跌,必然導致整個經濟的停滯,到那時自然也不會利於製造業的發展。

如果感覺回答有道理,請點擊關注我哦!


ACMTC


房價跌了,製造業能振興嗎?

我非常明確的告訴你:你想多了。

這二者之間是有邏輯關係,但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

很多人說,高房價吸光了製造業的資源,推動了製造業的高昂成本,房地產和製造業已經是生死冤家,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我承認,表面上看,這能成立。

至少,中產人士已經把自己的畢生積蓄丟進了房地產,沒能力進行更多的消費了,中國這個最有消費能力的人群打蔫了,製造業就明顯內需不足,產能嚴重過剩了。

與之相反,房地產成了一門搶手的投資生意,乾製造業辛辛苦苦一輩子,到頭來還不如北京上海買套房,這上哪說理去!

可是,我們如果梳理下這十多年的經濟發展脈絡,就知道房地產的興起是在製造業下行之後。

換句話說,製造業走下坡路不是起因於房地產的打壓,房地產只是在它下行的時候,背後踹了它一腳,是幫兇,而非罪魁禍首。

這裡的邏輯怎麼講?

2008年後,海外市場需求不足,出口製造業外銷轉內銷,競爭加劇、利潤攤薄之下,暴露出來了很多結構性的矛盾以及一些無法消化的成本。

比如,水電氣等能源貴、審批和管制等、guoqi擴張和行業壟斷、融資難融資貴、changquan保護難,laodong法、頻繁的jiancha、更不用說稅費了......

這都是成本啊,很多都是莫須有,但都被人想方設法轉嫁到企業頭上來了。

形勢好的時候,沒人覺得這是個事,但形勢不好了,一分錢都肉痛。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營商環境。

這裡頭有制度原因,有外部環境原因,也有製造業自身產業結構原因,總之原因是挺複雜的,這賴不了。

但是如果是在一個正常的市場經濟環境裡頭,市場機制會自動發生作用,激濁揚清,優勝劣汰,以中國體量之大,製造業整體繼續上揚,這不是個問題。

可惜咱們。很多人一開始就看到了以下的事實:製造業的困境,事實上就是摸著shitou過河的困境,想脫困,局面複雜,慣性太大,不容易啊。

所以我們看到有些地方搞什麼changye政策、騰籠換鳥之類的運動,結果沒折騰幾下,都銷聲匿跡了,因為沒抓到問題根本。

抱著個姑娘,光在外頭蹭一蹭管什麼用呢?

這當然給了房地產興起巨大的機會。製造業不振了,可大家還要就業幹活,地方財政還要吃飯,那幹什麼來錢快,還省事?

蓋房子、搞基建唄,就這樣,房地產成了寵兒,製造業晾一邊了。

說句實在話,這10來年咱們的出息就在這上頭。

道理很簡單,涉及到製造業環境的gaige,只能呵呵了!

所以,如題主所問,忽然房價下跌了,製造業能振興?

老實告訴你,太陽照常升起,一切照舊,直到太陽下山。

我們只寫有態度說實話的文章,歡迎你的關注和評論!


行者劉二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要了解房價和製造業的關係。首先,房價如果持續上漲,不單單影響房地產行業,還會帶動著土地、房租、僱工等成本的攀升。甚至會讓製造業之前的優勢逐漸消耗掉,下面一張圖對比即可明白。

如果土地持續被炒高,地王頻繁出現,工廠租地成本上升後,工人的生活成本也會相應增加,自然支付給工人的工資也會被要求提高。另外,如果炒房投資熱潮太火,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工廠放棄實業。

製造業成本的上升,就失去廉價的優勢。因此,很多製造業主都會選擇勞動力廉價的地方。尤其是小型製造業壓力倍增,這樣的企業利潤低,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就是不斷壓縮成本。一般而言,房價泡沫有多大,對實體經濟的傷害就有多大!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現在房地產落實調控了,抑制炒房投資過熱,融資方面也在緊縮,加大對於實體行業的扶持,經濟不單靠房地產支撐,還要增加實體經濟增長佔比,比如:信息產業,工農製造業,出口產業,服務業和創新產業等。

房價不能過度大漲,這樣會使得製造業加速向外遷移,也不利於產業升級。不過,房價也不會大幅降跌,畢竟不利於整體發展。房價穩中有降是最好,國民消費就升級了,可能製造業利潤就增加了,從而提升製造業的競爭力。

歡迎關注房盟網,更多樓市分析、房產政策、置業指南,為您精彩呈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