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家鄉,山東德州!

我們的家鄉,山東德州!

德州,古稱安德,簡稱德,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省西北部、黃河下游沖積平原,是山東省的西北大門,北接河北省滄州市,南接省會濟南市、聊城市,西鄰河北省衡水市,東連濱州市。德州市為黃河沖積平原,歷史上境內曾有兩次黃河大遷徙,上千次決口,造就了西南高、東北低的地形,基本氣候特點是季風影響顯著,四季分明、冷熱乾溼界限明顯;行政區域面積103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9.58萬人(2017年底),轄2個區、7個縣、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德城區東風東路1566號。

德州是中國太陽城、中國功能糖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以及國家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處於環渤海經濟圈、京津冀經濟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以及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交匯區域。德州扒雞、金絲小棗、保店驢肉、德州黑陶等地方特產馳名海內外,其中,德州扒雞、保店驢肉、樂陵金絲小棗被稱為德州三寶。2016年9月,德州入選“中國地級市民生髮展100強”之一。 [1] 德州市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7年,德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140.18億元。

我們的家鄉,山東德州!

歷史沿革

德州在夏、商時為有鬲氏(鬲國)、有窮氏,系侯國。

秦廢分封制改郡縣制後置鬲縣,至北齊廢鬲縣。漢置安德縣,後經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及民國時期,又先後設置廣川、長河、將陵、陵州、陵縣、德縣。自秦2200餘年,德州已六易其治所,各時期地域大小不一。

德州夏商時隸屬兗州,西周以及春秋時期屬齊國。戰國時分屬齊、趙二國。

秦分屬齊郡、鉅鹿郡、清河郡、上谷郡。

漢分屬青州平原郡、濟南郡、冀州清河郡、幽州渤海郡。

三國時屬魏。西晉時分屬平原國、清河國、樂陵國、樂安國、濟南郡。

南北朝時期分屬安德郡、清河郡、平原郡、樂陵郡。

隋代分屬兗州平原郡、渤海郡、冀州清河郡、青州齊郡。

唐代分屬河北道德州、貝州、棣州、齊州。北宋分屬河北東路、右京東東路。金時分屬山東西路、東路、河北東路、大名府路。

元屬燕南河北道、中書省河間路、濟南路。明屬山東布政使司濟南府、東昌府、京師河間

清分屬山東濟南府、武定府、直隸天津府、河間府。民國初期分屬山東省濟南道、東臨道、武定道、直隸省津海道。1928年分別直屬山東、河北省政府。抗日戰爭時期津浦鐵路以東各縣分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魯邊區、河北區一、二、三專區,津浦鐵路以西各縣先後屬冀南、運東六專區及滄南專區,齊(齊河)、禹(禹城)部分屬冀魯豫一、四專區。解放戰爭時期至1949年分屬渤海區二專區、濼北、滄南專區和冀南二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5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設立德州專區(德州專員公署),系由原渤海區的滄南、濼北兩專區合併而成。當時轄吳橋、東光、南皮、慶雲、寧津、鹽山、樂陵、商河、臨邑、濟陽、德平、德縣、平原、禹城、齊河、陵縣及德州市17個縣(市)。

1952年10月,將1950年劃歸河北省的恩縣、武城、夏津劃回德州地區。同時將原屬河北省的吳橋、東光、南皮、慶雲、寧津、鹽山6個縣劃回河北省。並撤銷陵縣劃歸德縣。1956年至1961年,德州專區撤銷,併入聊城專區,將樂陵、臨邑、商河、濟陽劃歸惠民地區,齊河、平原、禹城、夏津、武城、德州市、德縣劃歸聊城地區。同時,撤銷德平縣,分別劃歸臨邑、德縣、商河、樂陵;撤銷恩縣,分別劃歸平原、武城、夏津。1961年7月恢復德州專區,又將1956年劃歸惠民地區的樂陵、臨邑、商河、濟陽和劃歸聊城地區的齊河、平原、夏津、武城、禹城、陵縣(1961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改德縣為陵縣)、德州市劃回本區。共轄11個縣(市)。

1964年12月,原屬河北省的寧津縣和慶雲縣劃德州專區管轄。

1967年,德州專區更名德州地區(德州地區行政公署)。轄德州市、樂陵市、禹城市、臨邑縣、平原縣、夏津縣、武城縣、慶雲縣、寧津縣、陵縣、齊河縣、濟陽縣、商河縣13縣(市)。

1989年12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將商河、濟陽兩縣和齊河縣的桑梓店、大王、靳家三個鄉劃歸濟南市。

1994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德州地區,改設地級德州市,將原縣級德州市改為德城區。新建地級德州市行政區劃與原德州地區行政區劃相同。1998年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省級德州經濟開發區。

2006年4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為省級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

2014年7月21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禹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更名為德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當年12月正式掛牌。

2014年10月,經國務院批覆,撤銷陵縣建制成立德州市陵城區,陵城區人民政府駐地臨齊街道辦事處中興路155號。

我們的家鄉,山東德州!

位置境域

德州市位於山東省西北部,黃河下游北側,東經115°45′—117°36′、北緯36°24′25″—38°0′32″之間。北以漳衛新河為界,與河北省滄州市為鄰;西以衛運河為界,與河北省衡水市毗連;西南與聊城市接壤;南隔黃河與濟南市相望;東臨濱州市。距首都北京320公里。境內東西寬200公里,南北長175公里,總面積10356平方公里,佔山東省總面積的7.55%。

地形地貌

德州市為黃河沖積平原,歷史上境內曾有兩次黃河大遷徙,上千次決口,造就了西南高、東北低的地形。由於泛道與流速所致,加之風力堆積之因素,形成了平原之中起伏不平,崗、坡、窪相間分佈等特點。德州市地貌多象,大體可分三類:一是高地類,由河流、河床沉積而成,佔土地總面積的34.3%;二是坡地類,由黃泛漫流沉積而成,佔總土地面積的52.1%;三是窪地類,佔13.6%。

氣候

德州市基本氣候特點是季風影響顯著,四季分明、冷熱乾溼界限明顯,春季乾旱多風回暖快,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多晴天,冬季寒冷少雪多幹燥,具有顯著的大陸性氣候特徵。光照資源豐富。日照時數長,光照強度大,且多集中在作物生長髮育的前中期,有利於作物光合作用的進行;年平均日照時數2592小時,日照率為60%,太陽總輻射量為124.8千卡/平方釐米。在時間分配上,尤以5、6月份最高,月光照時數280小時,日均9小時,光輻射量可達15千卡/平方釐米。德州市年平均氣溫12.9℃。極端最高氣溫43.4℃(1955年7月23日德城區),極端最低氣溫-27℃(1958年1月15日德城區)。德州市平均無霜期長達208天,一般為3月29日到10月24日,各縣之間相差較大,武城縣最長為225天,東西相差近月餘。

德州市年平均降水量為547.5毫米,東部多於西部,南部多於北部。降水量的時間分配以7月最多,德州市平均降水量190毫米,1月最少只有3.5毫米。按季節分,春季佔有12.8%,夏季高達67.7%,秋季佔16.9%,冬季只佔2.6%。

水文

德州市跨省大河主要有黃河、衛運河、漳衛新河;跨市的骨幹排澇河道有:徒駭河、德惠新河和馬頰河。以上河流除黃河外,均系海河流域南系。除上述跨省、市大河外,市內有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較大支流兩條:一是新趙牛河,位於禹城南部,齊河西部,屬徒駭河流域;二是六五河,位於陳公堤兩側,屬漳衛

新河流域。300—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2條,其中徒駭河流域的有葦河、四新河、管氏河、老趙牛河和鄧金河,全部位於徒駭河之南;馬頰河流域的有篤馬河、宋家河、寧津河、躍進河;德惠新河流域的禹臨河、臨商河、躍進河。

除以上主要支流外,還有流域面積100—300平方公里的支流53條,30—100平方公里的114條,基本形成了干支相通,流域相連,能排能調的河流水利系統。

水資源

德州市境內有7條河流,除黃河平均每年引水15億立方米外,其他河流都是防洪、排澇河道,年經流量多數集中在汛期,不能全部被利用,所以水資源調蓄能力比較弱。主要靠坑塘和幹、支流閘上正常蓄水位下的河槽庫容。全區坑塘庫容8877萬立方米,可利用水量為7546萬立方米。全區幹流(不計漳衛河)庫容10286萬立方米。支流庫容9224萬立方米,最大調蓄能力為33617萬立方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為37629萬立方米。75%保證率情況下只有6719萬立方米。全淡水區、淺層淡水區和鹹水區相間分佈。從垂直分佈上看,全淡水區為一層結構,也有淺部鹹水。深層為淡水的二層(鹹一淡)結構。但絕大多數地區是淺部淡水,中部鹹水,深部淡水的三層(淡一鹹一淡)結構。 [5]

土地資源

截至2014年底,德州市土地總面積1035767.48公頃。其中,農用地814927.59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 78.68%;建設用地185231.86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17.88%;其他土地35608.03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 3.44%。農用地中,耕地643783.82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62.16%;園地13956.17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 1.35%;林地61835.75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5.97%;其他農用地95351.85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9.21%。建設用地中,城鄉建設用地154800.53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14.95%;交通水利用地及其他建設用地30431.33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2.94%。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積15047.25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1.45%;自然保留地面積20560.78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1.99%。 [6]

礦產資源

德州市發現礦種(含亞礦種,下同)11種,其中能源礦產4種,非金屬礦產4種,水氣礦產3種,以能源礦產、非金屬礦產居多。查明(或預查、簡測)各類礦產地436處。其中大型礦區6處、中型礦區30處、小型62處、礦點338處,以小型和礦點為主。礦產資源空間分佈規律明顯。受成礦地質條件控制,礦產資源的空間賦存規律十分明顯。石油、天然氣主要分佈在臨邑地區,煤炭分佈於沿黃地帶的齊河、禹城。地熱全市各縣(市)均有。礦種較單一,主要為能源礦產。地處魯西北平原,廣泛發育古近紀濟陽群生油層和古生代石炭-二疊紀煤系地層,因此主要賦存較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

德州市境內石油、天然氣保有儲量1703.2萬噸,資源儲量2183.2萬噸。據預測,濟陽坳陷本市域內有1.26~1.90億噸的石油資源潛力;臨清坳陷本市域內的石油資源潛力為3919萬噸,天然氣資源潛力為270×108立方米。煤保有資源儲量12.37億噸,其中基礎儲量8.08億噸。據預測,-1200米以淺預測資源量29.832億噸。地熱保有資源儲量2906.33萬立方米/年。據預測,全市地熱資源量為1.99×1022焦耳,摺合標準煤67.87×108噸,每年熱水可開採量為14.15×108立方米。

人口

截至2017年底,德州市出生人口89389人,出生率15.1‰;死亡人口30039人,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長率10.0‰,比2016年下降1.8個千分點。年末常住人口579.5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22.09萬人,鄉村人口257.49萬人。

民族

德州是全省民族工作重點市。截至2017年,德州市有47個少數民族,95461人,其中,常住人口87120人,流動人口8341人。少數民族人口中回族78849人(戶籍人口)、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0.5%;滿族3666人、佔4.3%,分佈在全市11個縣市區46個鄉鎮的150個村居(社區),其中回族人口占50%以上的村居社區105個。少數民族人口過萬人的區縣3個,分別是德城區、陵城區和臨邑縣。回族鎮1個,為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鎮,是全省四個回族鎮之一。

我們的家鄉,山東德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