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乡,山东德州!

我们的家乡,山东德州!

德州,古称安德,简称德,山东省地级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山东省的西北大门,北接河北省沧州市,南接省会济南市、聊城市,西邻河北省衡水市,东连滨州市。德州市为黄河冲积平原,历史上境内曾有两次黄河大迁徙,上千次决口,造就了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基本气候特点是季风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冷热干湿界限明显;行政区域面积103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9.58万人(2017年底),辖2个区、7个县、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德城区东风东路1566号。

德州是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及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交汇区域。德州扒鸡、金丝小枣、保店驴肉、德州黑陶等地方特产驰名海内外,其中,德州扒鸡、保店驴肉、乐陵金丝小枣被称为德州三宝。2016年9月,德州入选“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之一。 [1] 德州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7年,德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140.18亿元。

我们的家乡,山东德州!

历史沿革

德州在夏、商时为有鬲氏(鬲国)、有穷氏,系侯国。

秦废分封制改郡县制后置鬲县,至北齐废鬲县。汉置安德县,后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及民国时期,又先后设置广川、长河、将陵、陵州、陵县、德县。自秦2200余年,德州已六易其治所,各时期地域大小不一。

德州夏商时隶属兖州,西周以及春秋时期属齐国。战国时分属齐、赵二国。

秦分属齐郡、钜鹿郡、清河郡、上谷郡。

汉分属青州平原郡、济南郡、冀州清河郡、幽州渤海郡。

三国时属魏。西晋时分属平原国、清河国、乐陵国、乐安国、济南郡。

南北朝时期分属安德郡、清河郡、平原郡、乐陵郡。

隋代分属兖州平原郡、渤海郡、冀州清河郡、青州齐郡。

唐代分属河北道德州、贝州、棣州、齐州。北宋分属河北东路、右京东东路。金时分属山东西路、东路、河北东路、大名府路。

元属燕南河北道、中书省河间路、济南路。明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东昌府、京师河间

清分属山东济南府、武定府、直隶天津府、河间府。民国初期分属山东省济南道、东临道、武定道、直隶省津海道。1928年分别直属山东、河北省政府。抗日战争时期津浦铁路以东各县分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鲁边区、河北区一、二、三专区,津浦铁路以西各县先后属冀南、运东六专区及沧南专区,齐(齐河)、禹(禹城)部分属冀鲁豫一、四专区。解放战争时期至1949年分属渤海区二专区、泺北、沧南专区和冀南二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5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设立德州专区(德州专员公署),系由原渤海区的沧南、泺北两专区合并而成。当时辖吴桥、东光、南皮、庆云、宁津、盐山、乐陵、商河、临邑、济阳、德平、德县、平原、禹城、齐河、陵县及德州市17个县(市)。

1952年10月,将1950年划归河北省的恩县、武城、夏津划回德州地区。同时将原属河北省的吴桥、东光、南皮、庆云、宁津、盐山6个县划回河北省。并撤销陵县划归德县。1956年至1961年,德州专区撤销,并入聊城专区,将乐陵、临邑、商河、济阳划归惠民地区,齐河、平原、禹城、夏津、武城、德州市、德县划归聊城地区。同时,撤销德平县,分别划归临邑、德县、商河、乐陵;撤销恩县,分别划归平原、武城、夏津。1961年7月恢复德州专区,又将1956年划归惠民地区的乐陵、临邑、商河、济阳和划归聊城地区的齐河、平原、夏津、武城、禹城、陵县(196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德县为陵县)、德州市划回本区。共辖11个县(市)。

1964年12月,原属河北省的宁津县和庆云县划德州专区管辖。

1967年,德州专区更名德州地区(德州地区行政公署)。辖德州市、乐陵市、禹城市、临邑县、平原县、夏津县、武城县、庆云县、宁津县、陵县、齐河县、济阳县、商河县13县(市)。

1989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商河、济阳两县和齐河县的桑梓店、大王、靳家三个乡划归济南市。

1994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德州地区,改设地级德州市,将原县级德州市改为德城区。新建地级德州市行政区划与原德州地区行政区划相同。1998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德州经济开发区。

2006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

2014年7月21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禹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德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当年12月正式挂牌。

201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复,撤销陵县建制成立德州市陵城区,陵城区人民政府驻地临齐街道办事处中兴路155号。

我们的家乡,山东德州!

位置境域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北侧,东经115°45′—117°36′、北纬36°24′25″—38°0′32″之间。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沧州市为邻;西以卫运河为界,与河北省衡水市毗连;西南与聊城市接壤;南隔黄河与济南市相望;东临滨州市。距首都北京320公里。境内东西宽200公里,南北长175公里,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7.55%。

地形地貌

德州市为黄河冲积平原,历史上境内曾有两次黄河大迁徙,上千次决口,造就了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由于泛道与流速所致,加之风力堆积之因素,形成了平原之中起伏不平,岗、坡、洼相间分布等特点。德州市地貌多象,大体可分三类:一是高地类,由河流、河床沉积而成,占土地总面积的34.3%;二是坡地类,由黄泛漫流沉积而成,占总土地面积的52.1%;三是洼地类,占13.6%。

气候

德州市基本气候特点是季风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冷热干湿界限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回暖快,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寒冷少雪多干燥,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光照资源丰富。日照时数长,光照强度大,且多集中在作物生长发育的前中期,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年平均日照时数2592小时,日照率为60%,太阳总辐射量为124.8千卡/平方厘米。在时间分配上,尤以5、6月份最高,月光照时数280小时,日均9小时,光辐射量可达15千卡/平方厘米。德州市年平均气温12.9℃。极端最高气温43.4℃(1955年7月23日德城区),极端最低气温-27℃(1958年1月15日德城区)。德州市平均无霜期长达208天,一般为3月29日到10月24日,各县之间相差较大,武城县最长为225天,东西相差近月余。

德州市年平均降水量为547.5毫米,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降水量的时间分配以7月最多,德州市平均降水量190毫米,1月最少只有3.5毫米。按季节分,春季占有12.8%,夏季高达67.7%,秋季占16.9%,冬季只占2.6%。

水文

德州市跨省大河主要有黄河、卫运河、漳卫新河;跨市的骨干排涝河道有:徒骇河、德惠新河和马颊河。以上河流除黄河外,均系海河流域南系。除上述跨省、市大河外,市内有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较大支流两条:一是新赵牛河,位于禹城南部,齐河西部,属徒骇河流域;二是六五河,位于陈公堤两侧,属漳卫

新河流域。300—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2条,其中徒骇河流域的有苇河、四新河、管氏河、老赵牛河和邓金河,全部位于徒骇河之南;马颊河流域的有笃马河、宋家河、宁津河、跃进河;德惠新河流域的禹临河、临商河、跃进河。

除以上主要支流外,还有流域面积100—300平方公里的支流53条,30—100平方公里的114条,基本形成了干支相通,流域相连,能排能调的河流水利系统。

水资源

德州市境内有7条河流,除黄河平均每年引水15亿立方米外,其他河流都是防洪、排涝河道,年经流量多数集中在汛期,不能全部被利用,所以水资源调蓄能力比较弱。主要靠坑塘和干、支流闸上正常蓄水位下的河槽库容。全区坑塘库容8877万立方米,可利用水量为7546万立方米。全区干流(不计漳卫河)库容10286万立方米。支流库容9224万立方米,最大调蓄能力为33617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37629万立方米。75%保证率情况下只有6719万立方米。全淡水区、浅层淡水区和咸水区相间分布。从垂直分布上看,全淡水区为一层结构,也有浅部咸水。深层为淡水的二层(咸一淡)结构。但绝大多数地区是浅部淡水,中部咸水,深部淡水的三层(淡一咸一淡)结构。 [5]

土地资源

截至2014年底,德州市土地总面积1035767.48公顷。其中,农用地814927.5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8.68%;建设用地185231.8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88%;其他土地35608.0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44%。农用地中,耕地643783.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2.16%;园地13956.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35%;林地61835.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97%;其他农用地95351.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21%。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154800.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95%;交通水利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30431.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4%。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15047.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5%;自然保留地面积20560.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9%。 [6]

矿产资源

德州市发现矿种(含亚矿种,下同)11种,其中能源矿产4种,非金属矿产4种,水气矿产3种,以能源矿产、非金属矿产居多。查明(或预查、简测)各类矿产地436处。其中大型矿区6处、中型矿区30处、小型62处、矿点338处,以小型和矿点为主。矿产资源空间分布规律明显。受成矿地质条件控制,矿产资源的空间赋存规律十分明显。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临邑地区,煤炭分布于沿黄地带的齐河、禹城。地热全市各县(市)均有。矿种较单一,主要为能源矿产。地处鲁西北平原,广泛发育古近纪济阳群生油层和古生代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因此主要赋存较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

德州市境内石油、天然气保有储量1703.2万吨,资源储量2183.2万吨。据预测,济阳坳陷本市域内有1.26~1.90亿吨的石油资源潜力;临清坳陷本市域内的石油资源潜力为3919万吨,天然气资源潜力为270×108立方米。煤保有资源储量12.37亿吨,其中基础储量8.08亿吨。据预测,-1200米以浅预测资源量29.832亿吨。地热保有资源储量2906.33万立方米/年。据预测,全市地热资源量为1.99×1022焦耳,折合标准煤67.87×108吨,每年热水可开采量为14.15×108立方米。

人口

截至2017年底,德州市出生人口89389人,出生率15.1‰;死亡人口30039人,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长率10.0‰,比2016年下降1.8个千分点。年末常住人口579.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22.09万人,乡村人口257.49万人。

民族

德州是全省民族工作重点市。截至2017年,德州市有47个少数民族,95461人,其中,常住人口87120人,流动人口8341人。少数民族人口中回族78849人(户籍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0.5%;满族3666人、占4.3%,分布在全市11个县市区46个乡镇的150个村居(社区),其中回族人口占50%以上的村居社区105个。少数民族人口过万人的区县3个,分别是德城区、陵城区和临邑县。回族镇1个,为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是全省四个回族镇之一。

我们的家乡,山东德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