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著名主持人李詠突然離世,讓每一個人都感到特別的震驚。因為事先幾乎沒有人知道李詠患病,都是突然從其妻子哈文的微博上知道李詠已經去世。
猛一聽到這個消息,可能所有人的腦子都是一片空白的,轉不過彎來。好端端的怎麼就會突然去世呢?後來知道,無情奪去李詠生命的,是癌症。
2018年的秋天,對於中國文化界來說,絕對是一個悲傷的秋天。在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一共先後有14位文化名家離開了我們。
有一代武俠宗師金庸先生,有觀眾非常喜愛的央視主持人李詠,有搖滾歌手臧天朔,有表演藝術家朱旭,還有帶給我們很多歡樂的相聲名家常寶華、吳兆南、師勝傑等等。
而這些名人大多數是因為癌症去世的。癌症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一個很大的潛在威脅。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癌症就是絕症。
人類醫治癌症,到目前為止只有兩條路:第一條路是消滅病源,在癌細胞沒有擴散之前,把病灶切除掉。已經擴散了的,就用放療化療來殺滅癌細胞。第二條路是增加抵抗力。
但很奇怪的是,無論用什麼放療化療和其它藥物去消滅癌細胞,癌細胞還沒被消滅,好的細胞卻先被殺死了!無論用什麼營養補藥,好的細胞還未吸收,癌細胞卻先吸收,讓癌長得更快。因此,可以說上述兩條路都行不通,所以叫絕症。
事實真的如此嗎?為什麼沒有人去懷疑上述兩條治癌的路是在鑽牛角尖兒,而改變對癌症的認知和治療手段呢?
著名腫瘤臨床專家何裕民,他想要顛覆中國人“癌症是絕症”的慣性思維。
何裕民說:“很多腫瘤患者不是死於腫瘤,而是死於對腫瘤的無知、高度恐懼以及恐懼本身帶來的盲目應對。我們恐懼,是因為我們無知。我們不瞭解癌症,不知道癌症其實並非絕症,只不過是一種慢性病。”
我們不瞭解自己的機體,很容易過低的估計自己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卻過高估計藥物的能力,不知道那些所謂“特效藥”,有可能正是致命的殺手。
人民日報社資深記者、作家凌志軍,2007年2月被診斷“肺癌,腦轉移”的概率為98%,即“肺癌晚期”。北京、上海兩地名醫會診,幾乎一邊倒的判定他活不過三個月。
專家們陳述的治療程序是:開顱手術,化療,放療,觀察肺部病灶,準備第二次手術,打開胸膛,切除肺葉,繼續化療,放療……
在治療期間,凌志軍發現病人們花了錢,排了長隊,內心所期待和倚重的一流醫院的特級專家會診,有時不過就幾分鐘。
而手術、化療等高科技治療和開天價特效藥是不同醫生的相同手段。憂心忡忡,愁眉苦臉,排隊就醫甚至傾家蕩產的那個弱勢群體就是中國癌症患者的群像。
於是在手術過後,凌志軍拒絕了化療,因為化療僅僅將治癒率從60%提高到62%。同時他也拒絕了很多很貴的特效藥。
他查閱了很多資料,確認中國有很多癌症患者被過度治療。他決定做一個聰明的患者,相信自己身體的力量,而不完全是醫生和藥物,開始自我恢復。
從飲食和起居習慣開始,凌志軍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他不再忙碌,他開始每天步行五公里。更多的時間他都在戶外度過,在湖邊踏青,在林間漫步,在山間滑雪,在陽臺聽音樂,閉目養神,眺望遠山近水和藍天白雲。他享受陽光,也享受風雨雪霧。每天他重視的五件事,就是吃喝拉撒睡。
2012年3月,經過新一輪的複查,凌志軍顱內病灶幾乎完全消失,肺部和腹部未見新的異常。醫生對他說:“不用再把自己當做病人了。”
無獨有偶,2008年,55歲的中國當代先鋒派小說代表作家馬原,被查出患有肺癌,肺部陰影面積6.5釐米×6.7釐米。
馬原也是一個聰明的抗癌高手,他主動放棄“一手術二放療三化療”的治癌模式。他選擇逃離大上海,逃離大醫院。先是來到海南,每天至少泡溫泉一個小時,騎自行車兩個小時,其餘時間就儘量與小他20多歲,身為退役運動員的新婚妻子牽手散步。
在海南住了五年後,馬原和妻子在雲南西雙版納的一個小山村買了一個農家庭院,每天忙著打理果樹和花卉,還自種蔬菜,養雞餵狗,完全是原生態的山居生活,與都市生活相距甚遠。
最終的結果,是馬原抗癌成功,肺部腫塊完全消失。期間他和妻子共同生下一個健康聰明的兒子。他不僅無師自通成為畫家,還把中斷多年的寫作重新撿了起來,又撰寫了長篇紀實文學《逃離,從都市到世外桃源》和長篇小說《牛鬼蛇神》、《黃棠一家》,出版後轟動文壇。
事實勝於雄辯,效果證明一切!所以當疾病猝然來臨的時候,我們必須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康復之門的鑰匙在我們自己手裡。
作為病人,也許我們不懂醫,但我們必須要懂得自己。其實人體有你想象不到的強大自愈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醫生治病只是激發和扶持人類機體的自愈力而已,最終治好疾病的不應該是藥,而是人們自己。
凌志軍說,有一些事情對所有病人都是相通的,那就是:我們必須有足夠的堅強去接受那些應當接受的治療,我們必須有足夠的勇氣去拒絕那些不應當接受的治療,我們必須有足夠的智慧去分清楚哪些是應當接受的,哪些是不應當接受的。
因此對於治療癌症來說,做一個聰明的病人,遠比做一個聽話的病人更重要。
閱讀更多 有馬在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