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里的令妃在歷史上真是被毒死的嗎?

在日前熱映的電視連續劇《如懿傳》裡,以反派面目出現的炩皇貴妃衛嬿婉因作惡多端、罪孽深重,被乾隆皇帝下令灌毒藥後再灌解藥接著又灌毒藥反覆折磨而死。

《如懿傳》裡的令妃在歷史上真是被毒死的嗎?

《如懿傳》劇照:炩皇貴妃衛嬿婉

《如懿傳》裡的令妃在歷史上真是被毒死的嗎?

《如懿傳》劇照:炩皇貴妃衛嬿婉被灌毒藥

那麼,作為炩妃衛嬿婉歷史原型的令皇貴妃魏佳氏(諡號令懿皇貴妃、後追贈孝儀純皇后),在歷史上果真是被毒死的嗎?且聽小編分解:

《如懿傳》裡的令妃在歷史上真是被毒死的嗎?

孝儀純皇后(令懿皇貴妃)魏佳氏像

◆驚悚猜測:由“東陵被盜案”引出“令妃毒亡說”。

所謂的“令妃毒亡說”,主要源自90年前震驚全國的“東陵(裕陵)被盜案”。據說1928年7月,軍閥孫殿英盜掘了埋葬乾隆皇帝及其後妃的裕陵。之後,當時住在天津的前清末代皇帝溥儀曾派人到裕陵處理善後工作。

《如懿傳》裡的令妃在歷史上真是被毒死的嗎?

清遜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在清理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宮時,在棺床西邊的兩棺間發現了穿著黃色龍袍,皮肉完好,無腐爛,兩腮及嘴下多皺紋,牙齒未完全脫落且面帶微笑的女性遺體。

據參與善後工作的前清宗室寶熙的日記記載:“午後於石床西邊兩棺之間發現后妃玉體一,幸未損傷脫失……敬審其貌,頜多皺紋,齒未全脫,似五六十歲人,而皮骨俱存,絲毫未腐,笑容圓相,有如古佛,誠異事也。”另據參與善後工作的宗室隨員徐榕生的日記記載:“忽於地宮西南隅兩棺之間衾襚之下,覓得后妃玉體一,身著寧稠雲龍袍,已一百四五十年之久,面目如生,並有笑容,年約五十歲,耳環尚在。一足著黃緞朝靴,又於側近拾得一靴一襪。以水濯之,靴之花紋與著於足者同,不知是後是妃也。”後來,根據死亡年齡等綜合判斷,確定這就是孝儀純皇后(令懿皇貴妃)魏佳氏的遺體。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同是停放在裕陵的乾隆皇帝和其他后妃的屍身都只剩下白骨,唯獨令皇貴妃死後153年屍身仍未腐爛呢?於是,就有人驚悚猜測:歷史上的令皇貴妃很有可能是被毒死

的,正是因為體內存毒,客觀上起到了防腐作用,以致令皇貴妃的遺體百年不腐。——這就是所謂的“令妃毒亡說”。

◆歷史真相:令妃死於“長年患病”與“喪女之痛”。

(一)長年患病。歷史上,令皇貴妃是為乾隆皇帝生兒育女數量最多、功勞最大的一位后妃。從她29歲到39歲的10年間,先後為乾隆皇帝生下了4位皇子(其中1位是後來的嘉慶皇帝)、2位公主,共計6個兒女,期間還小產1次。可以說,這10年間,除了懷孕、生孩子、坐月子,令妃幾乎沒有閒歇休養的時候。如此連續頻繁的受孕、生產,嚴重影響了令妃的身體健康,導致她在人生的最後10年,也就是39歲到49歲的這段時間,身體狀況非常孱弱,長年患病,幾乎每日都要靠吃藥、進補提氣、過活。據《清宮脈案——令懿皇貴妃》記載,令皇貴妃的病狀主要是失眠、心悸等(估計有嚴重的神經衰弱、冠心病等疾病),於是宮廷御醫就在其所服藥物中加了一味藥材,就是“硃砂”。按照中醫的理論,

“硃砂”有安神的功效,對治療心神不寧、心悸失眠比較有效。甚至據《綱目》記載:“丹(朱)砂同遠志、龍骨之類則養心氣;同當歸、丹參之類則養心血;同枸杞、地黃之類則養腎;同厚朴、川椒之類則養脾;同南星、川烏之類則祛風。可以明目,可以安胎,可以解毒,可以發汗,隨佐使而見功,無所往而不可。”但是,“硃砂”當中也含有毒金屬物質“汞”,長期服用就會積存在體內,造成肝腎的損害,甚至直接損害到中樞神經系統。同時,“硃砂”長期積存在體內,也有防腐的作用。這也就揭開了“為什麼令妃死後屍身百年不腐”的迷團。

《如懿傳》裡的令妃在歷史上真是被毒死的嗎?

孝儀純皇后(令懿皇貴妃)魏佳氏晚年像

概括講,令皇貴妃人生的最後10年幾乎就是一個“藥罐子”。一方面,身體虛弱,心慌心悸,睡不好覺,幾乎每天都要靠藥物、補品來安神、提氣、過活。換言之,令皇貴妃人生最後的10年,離開藥就活不好、也活不了。另一方面,針對她的病況和身體狀況,當時的宮廷御醫又沒有更好的治療或者調養方案,不要說“硃砂”含有“汞”,正所謂“是藥三分毒”,任何藥物長期吃多了對身體都是有害的。換言之,令皇貴妃的身體“老本”垮掉了,對御醫們來說,令皇貴妃的病是治不了、也治不好。所謂“用藥”,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減輕疾病帶給令皇貴妃的痛苦、最大限度來維繫令皇貴妃業已非常孱弱的軀體。

當然,講到這裡有人可能要質疑,既然說“硃砂”有毒,令皇貴妃也確實生前長期服用了“硃砂”,那為什麼不能說令皇貴妃是被毒死的呢?換言之,是不是就說明“令妃毒亡說”是有道理的呢?

我認為,不能這麼來認識和理解這個問題。小編在前面已經講得非常清楚,正所謂令皇貴妃在人生的最後10年離開了藥“活不好、也活不了”,同時藥對令皇貴妃也是“治不了、也治不好”,真正要了令皇貴妃命的不是“硃砂”這些藥物,而是令皇貴妃在人身最後10年病弱的身體狀況。

(二)喪女之痛。據史料記載,令皇貴妃是在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的正月二十九薨逝的。而就在19天前,當年的正月初十,令皇貴妃在29歲時所生的第一個孩子、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薨逝了,年僅20歲。

《如懿傳》裡的令妃在歷史上真是被毒死的嗎?

固倫和靜公主像

一般而言,父母尤其是母親,對自己所生的第一個孩子,在懷孕生產前後的感受是最深的,感情也是最深的。歷史上,儘管皇七女並非皇后嫡出的皇女,但是乾隆皇帝還是按照皇后所生女兒的規格,破例封了七皇女為“固倫公主”;並且從史料記載,固倫和靜公主在下嫁給額駙博爾濟吉特氏拉旺多爾濟後,乾隆皇帝還幫她的額駙爭家產、開當鋪,讓她的額駙襲親王爵位,甚至在她額駙的父母去世時,乾隆都捨不得女兒遠去守孝而“百般阻撓”。儘管歷史上記載的這些事都是乾隆皇帝所為,但背後透射出的卻是令皇貴妃這位親生母親對自己愛女無微不至的關愛。如今,令皇貴妃的這一掌中至寶的長女如此年輕就溘然薨逝了,這對於本來就已經病入膏肓的令皇貴妃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沉重、甚至可以說是非常致命的打擊。

據史料記載,得知固倫和靜公主薨逝後,令皇貴妃很快就大病了。按照《清高宗實錄》的記錄,在固倫和靜公主薨逝的第七天(正月十六),乾隆皇帝專門“臨和靜固倫公主第酹酒”。之後,“還宮,視皇貴妃疾。”此時,應該是令皇貴妃就已經病危了。

之後,自正月十七日乾隆皇帝“御正大光明殿,賜大學士尚書等宴”後,一直到正月二十二日,《實錄》連續五天沒有乾隆皇帝的活動記錄。分析乾隆皇帝在這五天裡,很有可能是守在令皇貴妃的身邊探視病情,或者閉門焚香祈福。正月二十三日,乾隆皇帝“詣暢春園、問皇太后安”,很有可能是去向崇慶皇太后(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彙報令皇貴妃病情的。

《如懿傳》裡的令妃在歷史上真是被毒死的嗎?

崇慶皇太后(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像

之後,《實錄》又連續兩天沒有乾隆皇帝的活動記錄。正月二十六、二十七日,乾隆皇帝又連續兩天“詣暢春園、問皇太后安”,很有可能令皇貴妃此時已經進入彌留之際,乾隆皇帝很有可能是去和皇太后商量令皇貴妃薨逝後的相關善後事宜的。又過了一日,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令皇貴妃薨逝,享年49歲,諡號令懿皇貴妃。

《如懿傳》裡的令妃在歷史上真是被毒死的嗎?

清高宗純皇帝(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像

之後又過了二十年,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的九月初三,乾隆皇帝正式宣示令懿皇貴妃所生皇十五子顒琰為皇太子;同時“母以子貴”,追封皇太子之母令懿皇貴妃魏佳氏為孝儀皇后,史稱孝儀純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