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宏观周报:收益率曲线继续“熊平”

主要观点

实体经济方面,本周发电煤耗变动反映工业生产出现了一定的收缩迹象。工业品价格经过前半月小幅企稳回升后,本周再现大跌,反映供需矛盾转换过程中,工业品价格回落压力加大。我们认为,伴随需求的相对走弱,工业生产的高涨热情难以持续,后续工业生产放缓的压力或将进一步呈现。此外,在金融去杠杆如火如荼推进的过程中,银监会对实体经济的去杠杆同样重视。五一前夕,银监会指导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讨论了下一步去杠杆和市场化债转股工作。目前,市场化债转股已全面提速,截至4月19日,市场化债转股签约金额为7672亿元,实际实施金额为592亿元。据粗略估计,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市场总规模将以万亿元计。

金融市场方面,跨月后资金面持续紧张。周中DR007利率上升达到3.18%,与4月底时的水平相当,显示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负债压力明显加大。其中原因,一是,整体资金投放量减少。本周公开市场仅实现资金净投放100亿元,且周三到期的2300亿元MLF并未续作,对市场情绪产生了明显冲击;二是,银监会监管风暴的冲击显现;三是,可能还与月初银行集中发放贷款,加快超储消耗有关。考虑到DR007利率虽上行至高位,但距离走廊上限还有一段距离,货币政策在“紧监管”情况下应仍着力于“稳货币”。预计下周央行大概率会恢复对到期MLF的续作,贷款集中发放后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金紧张也可有所缓解。

本周国债收益率曲线继续“熊平”。短端利率快速上行,除了受到资金面持续紧张的冲击外,周四传闻证监会叫停券商资管资金池业务,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金融监管的悲观预期,由此导致的债券抛压,也助推了收益率的进一步上行。而近期长端利率之所以上行乏力,或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近期债市调整主要受到金融监管和货币偏紧的冲击,而经济基本面开始逐步回落几乎已成市场共识,长端利率作为与经济基本面预期关联更紧密的品种,收益率上行空间受限。二是,近期美债长端利率上行乏力,对国内长债收益率形成压制。尽管长债利率水平已经具备一定的配置价值,但金融监管压力下,市场配置情绪依然较差。这体现为7-10年期国债收益率依然倒挂,以及周三国债招标出现一级中标利率高于二级市场利率的情况。长债收益率的显著下行仍需等待经济数据的进一步走弱,以及金融监管阶段性放缓的配合。

本周美元指数维持低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窄幅震荡。周五公布的4月美国非农数据明显好于市场预期,数据发布后,市场预期美联储在6月加息概率在78.5%,较数据发布前变化不大,美元指数当天显著下跌。这意味着,美联储6月加息已为市场充分预期,后续对美元指数的推升作用将十分有限。

中国4月外汇储备连续第三个月上升,并站稳3万亿。其中,非美货币对美元升值所引起的估值上升因素贡献较大,但也反映出在美元震荡走弱、中国资本管制强化的背景下,我国跨境资本外流压力明显减轻。考虑到二季度美元指数上行动能较弱,资本外流压力有限,人民币汇率仍将继续处于“蜜月期”。而外部失衡的压力缓和,无疑将为内部失衡的调整创造更为充分的空间,因此二季度同时也是加强金融监管的“窗口期”,其对市场行为的冲击或将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要矛盾。

实体经济:市场化债转股全面提速

1

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景气下滑,工业品价格大跌。本周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较上周显著下滑7.1%,创去年11月中旬以来最低水平,工业生产出现了规模收缩的迹象(图表1)。4月发电煤耗同比增速较上月小幅下降,结合4月PMI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来看,工业生产的持续平稳可能加速库存的被动积压,加剧后续工业生产放缓的压力。对发电煤耗的变动趋势尚需进一步跟踪,我们预计后续工业生产规模收缩或将持续呈现。本周南华工业品指数收于1760点,较周二大跌6.5%(图表2)。工业品价格经过前半月小幅企稳回升后,本周再现大跌,可能进一步施压工业生产。

国内宏观周报:收益率曲线继续“熊平”

2上游价格

原材料价格普遍下跌。本周煤炭期货价格全线走弱,其中,焦煤、焦炭和动力煤价格分别环比下跌1.9%、3.6%和1.2%(图表3)。进入5月,随着大秦线检修结束,煤炭供应逐步增加,但需求较为低迷情况下,煤炭交易呈现出有价无市的局面,供需矛盾出现转换。目前神华、中煤两大煤企率先下调了月度长协价,后续其它大型煤企有望跟进。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周四收于48.4美元/桶,周环比进一步大跌2.9%(图表4),抹去去年OPEC达成减产协议以来的全部涨幅。美国石油钻井机活跃数已连涨16周,再次刷新2015年4月以来新高,与之相伴,美国石油产量已回涨至与2015年7月的峰值仅差3%;而媒体报道OPEC考虑延长减产协议但不会扩大减产规模。但技术面的原因对本周的暴跌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本周布伦特原油价格下破了下行通道上边沿,随后曾尝试向上突破未果,导致转而下行急跌。预计油价后续反弹机会较大。

国内宏观周报:收益率曲线继续“熊平”

本周LME铜、铝现货结算价均现回落,二者环比分别下跌0.9%和1.7%(图表5)。MyIpic矿价综合指数前半周企稳回升,但周五又在进口矿带动下大幅回落,周度平均来看,综合价格回升2.7%,其中,进口矿上涨2.1%,国产矿上涨3.6%(图表6)。后续铁矿石的高供应与高库存仍将对价格产生较大压力。本周南华农产品价格指数继续窄幅震荡,周均略涨0.8%。

国内宏观周报:收益率曲线继续“熊平”

3

中游产品

钢价后半周大跌,市场化债转股全面提速。螺纹钢期货结算价本周后半周再现大跌(图表7)。高炉开工率继上周显著下降后,本周基本持平于76.4%(图表8)。螺纹钢价格大跌一方面源于多头的获利减仓;另一方面,当前钢材生产利润丰厚(一季度36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创下2009年以来一季度的最好成绩,并接近于巅峰时期的2008年),刺激钢企维持满负荷生产。供应宽松格局下,市场对于钢价反弹信心不足也是造成后半周大跌的原因之一。有传言称,5月“一带一路”峰会环保限产时间长达20天,届时供给收缩或将对钢价提供一定支撑。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五一前夕,在银监会指导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典型钢铁企业“去杠杆”交流座谈会,讨论下一步“去杠杆”和市场化债转股工作。截至4月19日,市场化债转股签约金额为7672亿元,实际实施金额为592亿元。市场化债转股已全面提速,目前监管部门正进一步细化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相关措施。据粗略估计,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市场总规模将以万亿元计。

国内宏观周报:收益率曲线继续“熊平”

4

下游地产

房地产销售依然稳定,开发商资金来源进一步收紧。本周全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继续维持在低位(图表9)。其中,一、二线城市销量较上周略有减少,而三线城市出现了颇为明显的回升,反映三、四线房地产销售尚未趋势性走弱。上周100个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小幅回升(图表10),其带动力量来自一线和三线城市,而二线城市土地成交继续显著下滑。结构上看,土地成交依然集中在三线城市(占比56%)。同时,

4月以来一线城市供地持续增加值得关注,这有助于其房价的平抑,但占比更大的二线城市土地供应依然低迷。近期房地产开发贷已明显收紧,银监会严格监控银行理财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在此情况下,房企只能寻求信托、基金、债券等非银通道。据报道,近期发行的信托产品,利率已比年初高了1至2个百分点。未来两月住建部等14个部门将严查房地产金融中的违法违规现象。后续资金来源趋紧对房地产投资的冲击值得警惕。

国内宏观周报:收益率曲线继续“熊平”

5

食品价格

食品价格企稳。本周农产品和菜篮子批发价格指数保持平稳,周均值分别较上周小幅上涨0.4%和0.5%(图表11)。4月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环比略有回升,而去年同期该指数进一步显著回落(图表12)。在此情况下,4月食品价格对CPI同比的拖累将得到明显纠正。不过,考虑到去年4月猪肉价格大幅攀升,而今年4月猪价震荡下跌,猪肉价格仍将显著拖累CPI同比。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影响,4月CPI食品价格环比或回升至0.1%左右。

国内宏观周报:收益率曲线继续“熊平”

金融市场:收益率曲线持续“熊平”

1

货币市场

资金面持续紧张。本周公开市场共有24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开展逆回购操作2500亿元,其中,7天期2000亿元、14天期300亿元、28天期200亿元,投放资金期限较短。公开市场仅实现资金净投放100亿元(图表13)。此外,周三到期的2300亿元MLF并未续作,整体资金投放量的减少,对市场情绪产生了明显冲击。本周货币市场利率依然维持高位(图表14),直到周五资金面才呈现出一定的松弛迹象(或与财政存款到账有关)。

国内宏观周报:收益率曲线继续“熊平”

值得注意的是,周中DR007利率上升达到3.18%,与4月底时的水平相当,显示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负债压力明显加大。其中原因,一方面是银监会监管风暴的冲击显现;另一方面,可能还与月初银行集中发放贷款有关。我们观察到,3月和4月的第一周,货币市场利率都曾出现重新走高的情况。其原因或许在于,年初因银行的信贷投放冲动过强,央行对信贷投放进行了控制,导致更多的贷款需求被积攒推延至3月以后。近期信用债发行减少和地方债置换节奏较慢,亦进一步推升了银行的信贷需求。而通常来说,银行会在每月上旬投放贷款,在所积攒的信贷需求较多的情况下,近三个月月初银行的信贷投放量都较大,导致超储下降较快,资金偏紧。考虑到DR007利率虽上行至高位,但距离走廊上限还有一段距离,货币政策在紧监管情况下应仍着力于“稳货币”。预计下周央行大概率会恢复对到期MLF的续作,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金紧张也可有所缓解。

2

债券市场

收益率曲线持续“熊平”。

本周国债收益率曲线继续变平,各期限上行幅度逐一递减,1年期收益率上行最多达22bp,10年期上行9.2bp,30年期仅上行2bp(图表15)。短端利率快速上行,仍然受到资金面持续紧张的冲击。此外,周四传闻证监会叫停券商资管资金池业务,进一步加剧了金融监管的悲观预期,由此导致的债券抛压,也助推了收益率的进一步上行。近期长端利率之所以上行乏力,或有两个原因:一是,近期债市调整主要受到金融监管和货币偏紧的冲击,而经济基本面开始逐步回落几乎已成市场共识,长端利率作为与经济基本面预期关联更紧密的品种,收益率上行空间受限;二是,近期美债长端利率上行乏力,对国内长债收益率亦形成压制。然而,尽管长债利率水平已经具备一定的配置价值,但金融监管压力下,市场配置情绪依然较差。这体现在7-10年期国债收益率依然倒挂,以及周三国债招标出现一级中标利率高于二级市场利率的情况。长债收益率的显著下行仍需等待经济数据的进一步走弱,以及金融监管节奏阶段性放缓的配合。

3

票据和理财市场

票据利率居高不下,理财收益率再上台阶。上周日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6个月)进一步上行达到4.5%(图表16)。这反映随着债券收益率的持续调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要求也有所提升。目前理财收益率与信用债收益率倒挂的情况已经得到纠正,令债市加杠杆的必要性有所降低,这也是政策倒逼金融去杠杆取得一定成效的体现。本周长三角票据直贴利率(6个月)下降35bp至4%,但仍处高位(图表16)。金融去杠杆过程中,资金面趋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间投资)的冲击值得重视。

国内宏观周报:收益率曲线继续“熊平”

4

人民币汇率

本周美元指数仍维持低迷。本周四凌晨美联储公布最新利率决议维持按兵不动,并对一季度经济数据不佳“轻描淡写”,重申将循序渐进地加息。决议公布当天,美元指数仅小幅上涨。周五公布的4月非农数据明显好于市场预期,数据发布后,市场预期美联储6月加息概率在78.5%,较数据发布前变化不大,而美元指数当天显著下跌。这意味着,美联储6月加息已为市场充分预期,后续对美元指数的推升作用将十分有限。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窄幅震荡,CFETS人民币指数有所升值。本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上周略微升值47点,收报6.8884;即期汇率略微贬值27点,收于6.8968;截至周四,CNH小幅升值52点,收于6.8924;CFETS人民币指数后半周有所回升,收于93.0(图表17、图表18)。中国4月外汇储备环比增加204.3亿美元,连续第三个月上升,并站稳3万亿。这其中,非美货币对美元升值所引起的估值上升因素贡献较大,但也反映出在美元震荡走弱、中国资本管制强化的背景下,我国跨境资本外流压力明显减轻。考虑到二季度美元指数上行动能较弱,资本外流压力有限,人民币汇率仍将继续处于“蜜月期”。而外部失衡的压力缓和,无疑将为内部失衡的调整创造更为充分的空间。因此,二季度同时也是加强金融监管的“窗口期”,其对市场行为的冲击或将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要矛盾。

国内宏观周报:收益率曲线继续“熊平”

联系作者,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