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天生殘疾,卻成爲同年齡組最出色的運動員

我不是殘疾人,我是一名運動員!

4歲的時候,他就在學校裡傳播

“生而不同,並不卑微”的觀點。

10歲的時候,他打破美國11歲以下殘疾組的九項田徑記錄,是學校的首發橄欖球四分衛、跆拳道藍帶、學校籃球、足球、棒球隊員,各種運動賽場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11歲的時候,他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Team Ezra非盈利性公益組織,專門幫助殘疾兒童,目前已經累計籌到40萬美金

他天生殘疾,卻成為同年齡組最出色的運動員

“當我難過或孤獨時,就會去運動。當我運動時,我沒感覺到我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我全神貫注於我比賽中的事情;當我運動時,本來思緒萬千的大腦,就會立刻把精力投入其中。”

Ezra表示,因為運動使他忘記身體上的缺陷,運動成了他的精神寄託,那些困難反而成為他對自己的挑戰,“我生來如此,這並不是一件壞事”。他學會了對自己有信心,他也指導自己必須變得更堅強。

Ezra是幸運的,接觸運動使他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他用運動燃燒著自己,他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堅不可摧。但更多時候,像Ezra這樣的殘疾者是被體育運動所邊緣化的群體

他天生殘疾,卻成為同年齡組最出色的運動員

人們對於體育運動的刻板印象,總是將它視為健全人的權利,每當我們提及“殘疾人體育”時,總會為之加上諸如“超越自我”“永不言棄”等勵志詞彙,他們天生就輸在起跑線上,他們的確需要更多的關愛,但這並不等同於憐憫和同情。

即使是國際性的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獎牌數,也少有人問津。

他天生殘疾,卻成為同年齡組最出色的運動員

相反,因為這種錯誤的認知,殘疾者不再對運動抱有興趣和幻想,社會上的冷漠使他們閉門不出,形成惡性循環。

對殘疾人來說,體育運動的參與必須配以相應的支持,無論是周圍人的精神支持還是無障礙設施上的物質支持,世界上的各國國家為殘疾人進行體育運動的努力,或許也值得我們學習:

-歐洲-

在意大利,地方政府機構撥款發展殘疾人體育事業,當地政府體育撥款中的 1/6都用來發展殘疾人體育。

他天生殘疾,卻成為同年齡組最出色的運動員

在芬蘭,地方政府投資,吸引大量的體育社會指導員參加殘疾人體育工作。為了廣泛開展殘疾人體育運動,還專門建成了一系列體育設施。

法國非常重視對病殘兒童進行特殊的體育教學。他們設有專門的學校,對6-14歲病殘少年兒童進行每週10小時的體育教學,使他們得到適當的體育鍛煉。

-美國-

美國是解決殘疾人體育運動、娛樂、健身問題最成功的國家。

他天生殘疾,卻成為同年齡組最出色的運動員

他天生殘疾,卻成為同年齡組最出色的運動員

美國不僅有專門為殘疾人提供的體育設施和交通工具,還有專門性從事殘疾人體育運動、健身的生產、管理和組織工作機構,並且己成功地運作了幾十年。

同時,這類機構出版專門的殘疾人運動、健身類刊物,生產和製造幫助殘疾人進行體育運動的輔助器材。

-加拿大-

加拿大殘疾人的法律地位有各種法令來保證,從事殘疾人體育工作的組織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廣泛的網絡。

他天生殘疾,卻成為同年齡組最出色的運動員

國家給予殘疾人體育組織一定的幫助,特別是在開展殘疾人體育運動、健身工作方面,政府負有保障計劃實施和服務的責任。

-俄羅斯-

早在1997

年,俄羅斯就意識到了關於發展殘疾人體育運動的重要性,為此制定了一套完整方針:

在體育教育和媒體傳播中,為發展殘疾人體育運動提供必要的服務;

保障現有的體育設施和體育運動設施可供殘疾人方便使用;

為發展殘疾人體育運動,建立相應的法律保障體系等。

他天生殘疾,卻成為同年齡組最出色的運動員

事實上,體育運動除了是一種競技比賽,它的

本質還在於能強身健體,能在奮勇拼搏的過程中獲得自信、自尊和頑強的意志,這一點對於殘疾運動員甚至要比對健全人更有意義。

將體育作為一種愛好,既是幫助殘疾人促進康復的一種醫療手段,也是讓他們消除自卑、孤獨,真正被社會接受和認識的一種途徑。

Ezra選擇了通過運動改變生活,即使每晚卸下假肢,要比普通人花更多的時間進行拉伸,康復訓練,但他仍然享受那些動感的過程,這讓他忘記生活帶給他的不幸。儘管上帝沒有給他完整的身體,但是他的樂觀與開心笑容是對生活最好的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