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

财经观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

摘要:今年“中考季”,房企业绩普遍飘红。综合已发布财报房企的数据可见,房企盈利水平普遍向好,高梯队企业获得了土地和信贷等资源的明显倾斜。

本报记者 张毅报道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绿色金融正成为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新动能。

近日,“2018中国国际绿色发展大会”于第20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闭幕。会议召开期间,与会者纷纷表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进程离不开以“绿色产业、绿色金融、绿色科技”为核心的绿色发展新动能的强力支撑。其中,绿色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显著拉动作用,而绿色金融则对经济稳增长和调结构至关重要。

据了解,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成绩突出,但创新方面还有较大空间。譬如: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仍以银行为市场参与主体,绿色金融产品以传统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为主,虽然绿色债券近年来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可是作为绿色金融的其他产品,绿色产业基金、绿色保险等发展却相对落后。

回顾党的十九大报告,绿色发展、绿色金融等关键词被多次着墨。显然,如何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当前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议题。

绿色金融发展有喜有“忧”

绿色金融的蓬勃发展是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的一大亮点。

早在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就首次将绿色金融纳入G20议题,成立了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银行担任共同主席的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正式写入《G20杭州峰会公报》。自此,绿色金融全球主流化进程不断加速,我国也逐步开始在国际绿色金融舞台奏响时代最强音。

“目前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总的来说还是按照我们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配套的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的大框架内向前走,且发展步伐很快。”中国投资协会咨询委副会长祝慧烨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评价称。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机构的绿色信贷余额达8.5万亿元,同比增长17%,占全部信贷余额的9%。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节能环保和服务贷款余额较高,从各项贷款占比看,兴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占比较高。

除了绿色信贷,我国的绿色债券也呈现井喷发展的态势。在债市整体萎靡的2017年,我国在境内外发行的绿债超过2500亿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债市场之一。

不过,据记者了解,尽管我国绿色债券发展迅猛,但绿色金融体系以银行为市场参与主体,绿色金融产品仍以传统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为主,绿色产业基金、绿色保险等其他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速度还不及前者。

对此,祝慧烨表示:“绿色产业基金的规模其实不算小,但相对而言,绿色保险的进展确实还慢一些。这里面存在保险监管、风控标准还没有设置完备的原因。”

据记者了解,保险资金一般具有资本存量大、现金流稳定、存续期长的特点,因此绿色保险其实可以作为绿色发展的资金来源,其对于建设资金需求量大的轨道交通工程、绿色建筑、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绿色产业园区等重点绿色项目来说是优质的资金选择。另一方面,利用保险的产品创新对绿色项目进行绿色发债、绿色信贷的再担保,也有利于提高市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不过,绿色保险的长尾风险较大,一次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害难以估量,加上保险公司数据积累有效,导致产品定价难,费率厘定与风险状况不匹配等情况,绿色保险的产品竞争力也会低一些。

绿色金融创新需多方面合力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勾勒了清晰的蓝图。其中,绿色发展一词出现了4次。有鉴于此,目前全社会各部门对于绿色发展的关注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譬如:中国投资协会咨询委与相关职能机构联合发布的《发现中国绿色创造力样本》,该样本试图通过发掘绿色创造力典型,推进绿色创新实践,提升绿色价值创造体系,以期平衡环保诉求与市场主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使产业、企业适时得到国家金融宏利、有效对接绿色科技投资。

在业内看来,绿色企业是推动绿色转型的力量源泉,而绿色发展更离不开绿色产业的支撑。但发展绿色产业,我国目前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据测算,我国绿色产业的年投资资金需求在2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而财政资源只能满足10%至15%绿色投资需求。这就意味着,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来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产业是必然的选择。那么,绿色金融未来的创新发展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呢?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表示,希望鼓励地方政府和民间资本联合设立环保产业发展基金。研究建立国家生态银行或者绿色发展银行,加强绿色证券、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为产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绿色金融体系,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新合力。

祝慧烨认为,绿色金融创新要关注到几个层面的要求和条件。首先,绿色金融涉及金融、财政、环境、农业、国土、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部门间在相关认定标准、配套政策、业务监管等方面很容易产生政策上的差异和重叠。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健全的监管架构,相关方面在标准的认定和评估方面要有更加协同和一致性的标准。

其次,绿色金融要作用到绿色产业,而绿色产业是有很多交叉边界的。比如:有些上市公司的主业在针对绿色发展这方面,可能会出现很多交叉领域或者不同产业的跨界,这关系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模式创新,这就对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服务提出了更多要求。

另外,绿色金融的发展要形成体系化、要跟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相融。总的来说,应该让那些涉及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以绿色产业为代表的企业融资成本更低,融资效率更高。绿色项目的融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样性,这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创新,根据绿色项目的不同需求匹配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至于如何构建绿色金融的发展体系,季晓南表示,首先要完善绿色金融的机构建设。国家应出资发起建立由中国生态发展银行、地方性绿色银行和商业银行生态金融事业部等组成的现代绿色银行体系。同时,在机构层面上,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开展绿色信贷。其次,建立各种形式的绿色投资基金。利用基金在投资运作方面的专业管理经验,提高绿色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

与此同时,完善财政对绿色金融的政策支持也必不可少。祝慧烨表示,要健全财政贴息机制,加大对绿色信贷的贴息力度。具体可给予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等一定财政贴息权力,以市场化手段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其次,要降低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门槛和成本,完善发新绿色债券的基础设施,鼓励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进行融资。

财经观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
财经观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

中国产经新闻

经济成功人士的标志读物

新闻拼盘 品味中国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财经观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

订阅:cien_offical

财经观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

微博:@中国产经新闻

财经观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

投稿[email protected]

讲述,你在产经一线的故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

财经观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

点击 “阅读原文” 阅读中国产经新闻数字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