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赏析:《我是一个秋天的孩子》

顾城散文赏析:《我是一个秋天的孩子》

先生出差,妈妈回乡,在深秋周末的日子里,悠闲的我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安安静静的读顾城,读《我是一个秋天的孩子》。

从咿呀学语到孤独沉默,从《昆虫记》到乡野,从懵懂为诗到弃文从画,从雪橇到流水线,从《无名的小花》到一代顾城,从蜚声诗坛到隐居激流岛,是什么完成了嬗变,是什么成就了诗歌?又是什么让他陨落。

散文赏析:《我是一个秋天的孩子》


是经历、思考、时代?是梦想、情感、灵肉?似乎都不足以定论一个人的一生,倒是他的诗歌语言及其意象给人留下一种破碎之美。

顾城属于那种用灵魂也为灵魂浅唱低吟的诗人,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是纯粹的性灵的写作,他的诗歌既安静舒缓又抑郁沉着,还不缺少生气活力。

正如何言宏所评:顾城以其孩子般的诗思和语体构造了一个诗的天国,这样的天国,正因为其高于世界,而又面向着人类,所以在实际上,又与我们的尘世存在着紧张(这个紧张难道就是顾城结局的释疑,不得而知也!)。

其实,更多的时候,提起顾城,会想起那句“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 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寻找光明,与走了极端的顾城似乎悖论了文字的初衷,或者说是矛盾了的一个顾城。

散文赏析:《我是一个秋天的孩子》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这是再美好不过的场景,也是再幸福不过的生活原型,想要的不止我一个吧。

那就还原一下吧:

《门前》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

我们不走了

我们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度过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

然而,它有历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们爱土地

我们站着

用木鞋挖着泥土

门也晒热了

我们轻轻靠着,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

不会再长大了

它只用指尖,触了触阳光

散文赏析:《我是一个秋天的孩子》

​此刻,我只想做一个秋天的调皮的孩子,时不时地用指尖触一触阳光。

嗯,十分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