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在两家央企的实践、求索与思考|王松山「STEC演讲No.003」

我一生在两家央企的实践、求索与思考|王松山「STEC演讲No.003」

讲席教授

王松山

松山百汇文化研究院董事长

原中国华录集团董事长

原中国熊猫集团董事长

华录百纳首任董事长

我一生在两家央企的实践、求索与思考|王松山「STEC演讲No.003」

我一生在两家央企的实践、求索与思考

大家好,我叫王松山,非常高兴在这里可以跟大家分享我几十年在企业的一些实践和思考。我的题目是《我一生在两家央企的实践、求索与思考》。我演讲的内容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我的企业生涯

二、企业是什么

三、关于游泳的哲学思考

我一生在两家央企的实践、求索与思考|王松山「STEC演讲No.003」

一、我的企业生涯

我一辈子服务于两个大型国有企业,南京熊猫集团和大连中国华录集团,两来两回,矢志不渝。有成功的经验、有失败的教训,有喜悦、有烦恼,有计划经济企业辉煌年代的趾高气扬、有市场经济企业陷入困境的痛苦思索,但我从来是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发生的事情,好学、多思、勇于实践,不断总结,是我的长处。从大量的亲身实践中,感悟人生,感悟世道,感悟企业经营管理之道。

我中学毕业后,1962年考上中国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也就是“哈军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7年毕业,由于文化革命,推迟到1968年分配,分配以后到山东渤海湾部队农场劳动锻炼,种水稻,一年零四个月。

两度辉煌,春风得意——南京

1970年初,正式进入南京无线电厂。无线电厂、714厂、南京熊猫,这三个概念是一回事儿。1970年到1992年,我在南京熊猫工作了22年,这是我企业生涯的第一个阶段。

首先进厂以后,在生产、试制新产品一线工作了10年,当了9年半的班长、组长。现在大学生不会像我们那个时候那么傻,真正是在一线干十年。1980年,车间主任、技术处处长当了三年。1983年,担任南京714厂的生产副厂长、总经济师、常务副厂长。一共当了九年的副厂长,是跟我们的陈祥兴厂长一起度过了我们计划经济最辉煌的年代,即熊猫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这个阶段。这22年是我在企业当中学习、生活、工作感悟最多的时候,真正学本事,打基础的时候。

这是我保留的熊猫照片,可惜这个门由于现在正在改造都没有了。

我一生在两家央企的实践、求索与思考|王松山「STEC演讲No.003」

两度辉煌,春风得意——大连

1992年,我们国家要在大连搞项目,受朱镕基委托,国务院把我从南京熊猫的常务副厂长,调到大连组建一个企业,叫中国华录电子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华录这个公司,大家也许没听说过,但是实际上那个时候非常的有名。因为这个项目是我们国家为建设发展录像机产业诞生的。中国从前生产不了磁头、磁鼓、机芯,包括马达,所以录像的机芯部分需要引进。当时朱镕基下决心,把全国生产录像机的厂全部组织起来,在大连共同组建一个公司叫中国华录电子有限公司,专门引进、生产磁头、磁鼓、机芯以及马达,形成一个叫机芯关键件。然后把关键件再卖给那些股东厂,其中熊猫厂就是股东厂之一,大连有一个大连华录,也是股东厂。我们这次来的大股东除了这两家,还有其他的股东,一共有十个企业组建一个中国华录电子有限公司。

我一生在两家央企的实践、求索与思考|王松山「STEC演讲No.003」

朱镕基当面交待我说,我只有18个月时间——一年半,必须要把这个企业建起来。当时我们国家的录像机要么走私,要么出国的时候带进来。彩电普及十年以后,应该是录像机第二次大爆发,全世界都是这个规律,当时我们国家也是这样的。所以说九十年代初是录像机热的时候,全国很多企业都纷纷的要上录像机。当时朱镕基就下决心在大连建一个企业,这个企业交由南京熊猫厂去包建,所以我们714厂是专门包建全国很多这种厂。包括最后一个大连的中国华录电子也是熊猫厂包建的,我作为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最多的时候我带了70个人去建这个厂。熊猫厂全套班子一直到班、组长,带着大家去建设,最多的时候包括机动处、基建处和装备公司。建设的时候,最多有400多人,最后留下来70个人,中国华录当初就是这样建设的。

我用了17个月的时间,圆满的完成了国务院交给我们的任务,受到朱镕基总理的大力赞扬。他说,“中国华录的建设有‘三个全国第一’”

我一生在两家央企的实践、求索与思考|王松山「STEC演讲No.003」

第一,我们全面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录像机技术,当时那个企业是全自动化的,从东边进来铝锭、钢板、塑料粒子,西边就出去录像机机器,这样全自动的生产线有45条。但我们只花了差不多两亿美元,加基础建设加其他费用预算进来将近二十亿人民币,建了这个企业,所以说这是国家一个重点工程项目。因为我是这个项目的总经理,所以在这过程中,也受到了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包括政治局常委的重视,他们都来公司视察过,我和他们都握过手。江泽民去了两次,朱镕基去了三次,李鹏等其他人都去视察过,中央电视台在1993年,连续新闻联播五天,早晨新闻联播也报道,我频频露面,所以也是非常荣耀。那个时候叫春风得意,也是很伟大的人物了。

我一生在两家央企的实践、求索与思考|王松山「STEC演讲No.003」

江泽民同志视察华录时题词

我一生在两家央企的实践、求索与思考|王松山「STEC演讲No.003」

李鹏同志在视察

我一生在两家央企的实践、求索与思考|王松山「STEC演讲No.003」

朱镕基同志在华录视察

第二,就是运用了朱镕基创造的“华录模式”。我们过去都重复一句,大家各干各的,我们现在关键一件事就是建一个企业,用联合的方法成立一个股份公司。他公司的股东把这种模式叫“华录模式”,避免重复引进,对此朱镕基感到非常荣耀、非常自豪。他说:“这是我们提出来的华录模式,这个模式全国第一。”

第三,1992年8月1号破土动工到1993年12月28号正式投产,这样一个建设速度全国第一,世界少有。这就是朱镕基说的三个全国第一,由此可见,当时他倾注了非常大的关注,花了很大的精力。这是我们华录17个月建的公司。

我一生在两家央企的实践、求索与思考|王松山「STEC演讲No.003」

这是我请朱镕基给我们的干部讲讲话,他说只讲十分钟,一下讲了半小时。

我一生在两家央企的实践、求索与思考|王松山「STEC演讲No.003」

两度困境,脱胎换骨——大连

1995年到1997年,中国录像机市场昙花一现,并不是像人们估计的国内要持续发展十年,

结果中国只火了一年多

中国华录陷入困境,库存高企,生产停滞,员工下岗,转换观念,痛苦变革,三次调整,走出谷底。我这里都是几个字,就把当时的情景写出来了,但大家可以想象,每一句话都是一大段故事。录像机的机芯,是卖给股东的,结果股东不要了。为什么?中国出了个VCD。我们合肥万燕第一个搞VCD,所以慢慢人们对VCD感兴趣,对录像机不感兴趣了,这是谁都没想到的事情,因此企业就陷入困境。最高的时候,我们的库存到了34万台,就是非常严重了,生产停停打打,这个阶段,我们有400个员工下岗,因为我们原来是一、二、三班倒的,现在不要那么多人了,一班制了,所以大概有400个员工下岗。那个时候叫下岗待机,阶段性的,过段时间你们再来,给你们发一些生活费。

所以这个过程当中,我讲转换观念,痛苦变革,三次调整,内销转出口,关键件变成关键件和整机一条龙,没有生产整机了,磁媒体转光媒体,就是说我们原来是搞磁记录的,后来变成我们是光记录、光聚头、光驱动。三个调整,每一步都很艰难,

内销转出口,我们这个项目建设的计划本来全部是内销的,我们国内那么多厂都要买的。我们跟日本松下签订协议,说建成三年以后可以允许出口,第一年5%,第二年10%,第三年15%,结果我们一年多就卖不掉了。所以后来跟日本人交流谈判,经过这一系列调整,每一步都是艰苦的。1998年,我们开始大量出口DVD,由于磁媒体转光媒体,1999年实现盈利,2002年成为世界DVD工厂。并且当时国务院、中宣部要选一些单位起改革的典范进行宣传。中国华录是国企改革第一家扭亏为盈、走过“Y”型的典范。

两度困境,脱胎换骨——南京

1997年底,我被调回南京熊猫,接替陈祥兴厂长当董事长兼总经理,实践重点国有企业三年扭亏脱困目标。

我离开熊猫的时候是1992年,那个时候我们是当时南京电子工业部No.1的工厂,全中国最大的电子企业,销售额最高,每一年利润最多。所以5年以后,到1997年年底,国务院又把我调回来,当董事长兼总经理,要扭亏脱困。

这个时候,我回厂以后一看,情况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样,这是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变到市场经济这个节骨眼,这几年即90年代初到2000年这段时间,熊猫还是慢慢不行了,我们那些缝纫机等老牌子都不行了,自行车诸如永久、凤凰,国企改革的是那些老牌子都一个个死掉了。因为从计划经济变成了市场经济,就是这么个事儿。

回来以后,我经过痛苦的思索,转变观念,这个观念就是怎么从计划经济变成市场经济,怎么把用户至上,顾客第一体现出来?计划经济是什么?人要来买彩电,那个是批发商,对不起,没有。根本在我们脑子里没有顾客概念,没有用户概念。要彻底转变观念,内部改革,下岗分流。我在厂里做了一个报告,1500人内退、下岗。所以说1998年的时候是我们厂变革最大的时候,转换机制,调整结构。然后我们回归到以通信为主业的轨道上去,并且把我们移动通信搞上去,调整结构,产业发展。再加上我们国家实施了债转股的政策,终于使熊猫走出困境。这个故事很长,大家可以想象,因为我们这里没有时间来讲,

这是我一生最为艰难的日子,也是收获最大、感悟最多的时光。

我们在转弯子的时候,从计划经济变成市场经济的时候,这个时候绝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所以那个时候我回厂以后,审计以后发现潜亏差不多将近十三个亿。有五十多万台的彩电存货,堆在库房卖不掉了。有五十万台彩电卖出去了,没有收回来钱。到银行贷款,银行坚决不贷,员工工资发不出来,医药费又不能报销,一系列的困境。我每天早上睡觉到凌晨四点钟就会突然惊醒,浑身冒汗,这个持续半年时间,压力巨大。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措施,痛苦的改革,实施债转股,就是原来欠银行的钱,全部由资产管理公司收回去,然后资产管理公司变成我们的股东,债权变成股权,这样子就不用还钱了。这样一来,我们的老债就没有了。这是朱镕基提出来的,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这个口袋的钱掏到那个口袋。对国有企业来讲,中央、国务院那时候提出用三年时间,让重点国有企业彻底扭亏脱困。所以我们就用了三年时间,到2000年,我们熊猫开始扭亏脱困

,那这里故事很多。

勇于探索,大胆实践

我这个人是调来调去的,2000年,我又被调回大连,那个时候,曾培炎(时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张今强(时任电子部副部长)他们提出了,我们要组建中国华录集团,国家投了这么多钱,尽管你已经慢慢生产好起来了,但是我们不能只生产录像机,怎么办?得组建中国华录集团。我又被调回大连,组建中国华录集团,任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我提出中国华录集团将从制造业,转向 “制造业、信息服务及文化产业”三个产业架构布局。这是我从华录的扭亏脱困,从熊猫的扭亏脱困,我反复思考,我们的企业究竟做什么事。我看了很多很多的报纸,我去了美国,也看了美国的产业,最终我感觉,一定要向信息、服务和文化的方面发展,才能满足老百姓需求。因此我在2000年提出,中国华录要从纯制造转变成“AV(Audio and Video)制造、信息服务和文化”这三个产业。

集团公司先后探索并投资了二十多个企业,效果大多不错,这也是我们比较欣慰的。那个时候我去组建华录集团,很多企业生产DVD这块也很好,当然对于以后的发展DVD,然后做DVD的蓝光刻录机,计算机用的驱动器,游戏机的机芯,任天堂的游戏的机芯,还有其他很多产品,但除此以外,我又搞了一块IT的,搞了一块文化,就三个产业架构。

其中举四个例子,四个上市公司,北京易华录做智慧交通的,北京华录百纳影视公司做影视文化的,都是上市公司。大连海辉国际,做软件外包的,这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科招商创投,在我们新三板上市的。这些企业的发展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也有黄了的,黄了的我没讲。

退而不休,自觉其乐

2006年,我正式退休,先后应邀在北京等知名高校和企业、机关讲学,也应邀担任一些企业的顾问。因为我做的企业经历太多了,制造业、信息业、文化都做过,所以很多人请我去做顾问,但是我没那么多时间。我在北京高校讲学,最主要的北大光华学院、清华经管院、中科院研究生院现在叫中科院大学、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等全国十几所有名的高校,就是去讲我的企业管理。我就主要讲新经济与企业变革,讲企业变革、新经济与人才素质这些感悟。退休以后,我直接参与和指导的上市公司,有上海科扬、天津恒银、北京精彩、南京云融网、西安天鹰防务等近十家企业。有的请我当董事、当董事长,我说算了当个顾问,有十余家,一般性交流、咨询企业,逾五十户之多。

松山百汇,服务企业

2009年我在北京注册成立了“北京松山百汇文化研究院”,专门从事文化研究、交流和传播活动,是一个为年轻人创新创业和经营管理提供智力支持的公益平台。北京有十几个人加我,我到企业去讲完以后,有人去帮他们,去做具体的指导,我去讲课不收钱,但具体指导是收钱的。我们本着“碧海千寻养厚德、松山百汇融大家”的宗旨,为志同道合、锲而不舍,致力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年轻人,提供服务和帮助。这是北京松山百汇“碧海千寻养厚德、松山百汇融大家”,是我想的一个我们的基本宗旨、思想。我们旨在培养一批年轻人,来做企业,关键是要增长德行,“养厚德”是我们松山百汇的根本宗旨,怎么搞企业,归根到底是德行。

二、企业是什么

我常常会思考,究竟什么是企业以及如何管好企业的问题。也有许多创业者来找我,咨询一系列问题。我想,先反思个问题。因为我现在是江苏省创新创业研究会聘用我担任江苏省双创导师,就这么个关系,省科协下面有这么个机构。讲四个问题:第一,企业,具体什么是企业;第二,使命和责任;第三,风险和市场;第四,管理和人才。

我这个人就喜欢百度一下,反正什么事情都要百度一下。什么是企业?百度百科说:“一般是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这个定义读完以后,我当时就想,这不对但是也不好说它不对。但是我总感觉是没有人文情怀,冷冰冰的,完全没把我心里想的、我经历的、我的所有的思想讲出来,但是这是百度百科的说法。

我这个人喜欢咬文嚼字,我喜欢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研究汉字,这是我的习惯。中国的词汇,如果学习中国文化,最好的办法就是学学汉字,把汉字搞清楚,里面充满着智慧,太多智慧了。

企,基本释义,“踮着脚看”。你们注意,这个,我也没有想到,它是这么写的,

踮着脚看,就像企鹅一样,今用为“盼望”的意思,企盼、企及而待。“这个字,我不知道中国哪个神仙用的这个字,用的太好了,它有充满希望,充满期待的意思。意思就是说人们充满了期待,你们这帮人做这个企业,是被充满期待的一个东西。

我一生在两家央企的实践、求索与思考|王松山「STEC演讲No.003」

业,大版也。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罄。

《说文》上说的是:国民经济中的部门,工业、农业、职务、岗位、职业、就业。我把它理解成行当,就是行业、行当。

所以企业是什么?企业就是掂着脚的行当。掂着脚看或者掂着脚期望的,众多的人或者人们对这个掂着脚看,希望的行当,有所期待的行当。其实,你想一想你将来办一个企业多少人期待?老婆、孩子期待,员工自己期待能挣到钱,生意产品卖掉,挣了钱养活家人;供应商期待我们这个企业要搞好,搞好了以后,它供应商能够收回钱;政府期待搞好了以后可以收税。这就是各方面期待,企业是一个被全国人民期待的一个行当,所以企业是干什么的?我的理解,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对人们充分期待的一个行当,由此引申出一系列的理念、思想。

企业是承载着使命和责任的经营实体

什么是使命?使命就是你这个企业是干什么。

我们714厂就是做“为陆、海、空三军提供通信装备”的

,大家都知道714厂是生产电视机的,你们都搞错了,我们成立的时候90%以上的人搞通信装备,我们一进厂就是被分到这个五车间搞七十号航空电台。七十号航空电台是干什么呢?是从美国U2飞机上打下来俘获的一个电台,一个非常精巧400瓦电台,非常精致,那是半导体的。那个时候我刚进厂,我们厂刚刚搞半导体电台,我们把这70号就为空军基站而建的电台。所以我们714厂的使命就是为部队生产陆海空装备。陆军师以上的短波通信装备全是我们厂提供的,小时候看电影《上甘岭》里那个王成背了一个电台,叫向我开炮!向我开炮!的那个人,《上甘岭》电影里背的电台就是我们714厂生产的,而且那时候是大量生产。

中国华录就是为中国录像机产业而诞生的,所以每一个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它最初的出发点,这叫不忘初心,这是一定要想清楚。每一个企业都有使命,所以我不知道现在很多创业家跟我说,王老师你看这样我这个项目好不好?将来有没有希望?我说:

你究竟想干什么?把这个问题先说清楚,如果这个问题你没搞清楚,这个不行。他说就为了赚钱,这个决不是使命,我们的使命绝不是为了赚钱。

那么有了使命随之而来的是愿景和实现愿景的价值观。愿景就是说未来要做什么,要做成什么样。价值观就是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坚决不做。所以说使命、愿景、价值观,这个问题我们办企业一定要想清楚,如果没想清楚,什么赚钱跟着跑,最后弄得昏头昏脑,一定出大问题。所以企业存在的价值,是为社会、为百姓或者为特定的客户群解决某个痛点而存在的,或者某些痛点而存在的,因此我认为企业归根到底是为人民服务的,正是符合企业原本定义。大家期待着这个企业要有效益要有产出,政府要收税,供应商也要相应地发工资,所以企业归根到底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企业家真的是伟大的,他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企业承担着重大的责任,企业到底有什么功能呢?

我再罗列一遍,向社会和消费者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要做到顾客满意,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就是责任,向政府交税,支持国家建设,养活国家工作人员;支付员工报酬,养活家人;支付供应商材料费和服务费,养活更多人;股东回报,实现资本增值,继续扩大生产;还有社会公益,最后讲培养和造就人才、队伍,还有品牌。

市场和风险并存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线。认真研究顾客,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真正做到顾客满意,企业才能持续生存和发展。

办企业自始自终存在着风险。首先是市场风险,产品卖不掉,员工下岗企业关门并不鲜见。此外还有技术风险、信用风险、资金风险、法规风险等等,这些都得十分重视。所以,企业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根本差别在于企业风险。

加强企业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十分重要

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形成一整套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还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员工的责任心,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制造优质产品和良好的服务,首先要培养和造就人才,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能打硬仗的队伍。学校是培养人的,那是打基础。企业才是培养人才、锻造队伍的地方。这是我切身的体会,我的本事、我的知识99%是在企业学的。

只要结果,不要借口

快递员是以所递送快件的结果来交换报酬的,刮风下雨、天寒地冻、道路不通都不是理由,把东西送到收件人手里才是结果,才能实现价值。企业讲的是结果,不讲理由。

所谓任务就是完成上司的差使,任务不是结果。因为完成任务有无数个变量,这就给完不成任务提供了借口,而结果是没有借口的。做不好事情要负责任,找借口就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出现了谎言,这到处都能见到,尤其是一些单位有这风气。

我有个公式,“任务≠结果”,“任务=结果+借口”。结果等于零,任务照样能完成,因为还有借口,此时“任务=借口”,因此企业需要的不是任务,只需要结果。例如,总经理要秘书去通知明天九点钟开会。秘书就说,各个部门都通知了,每个人都打过电话了。好像完成任务了,结果第二天来了一半人,那是结果。这说明你没有落到实处,企业是要落到实处的。

三、关于游泳的哲学思考

最后我讲一个小小的故事,关于游泳的哲学思考。世界是变的,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它总是在发生变化。正因为变,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增长知识、增长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了的环境。回首往事,人们要改变自己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牛顿的惯性定律在起作用,这就是习惯。

观察一个不会游泳的人突然落水时的种种表演,是耐人寻味的。这是我认真思考、观察发现的,因为我喜欢游泳,我经常在游泳池在观察。这个人掉水里了,他表演就是这样的。他的表演有四个动作:拼命抬头喊“救命”,努力保持身体直立,两手上举乱抓狂,两腿向下乱蹬防止下沉,这些动作我全部XX全不对

。人们在陆地上行走时的习惯动作,全部带到水里,居然没有一个动作是正确的。掉水里以后,就是四个动作,你仔细想想哪一个是有用的,全部是无济于事。

我一生在两家央企的实践、求索与思考|王松山「STEC演讲No.003」

正确的动作:头埋入水中,口徐徐吐张;身体始终保持与水面平行;两手应当前后有节奏的划水、抱水;两腿向后方相协调的蹬腿、夹水。

四个动作跟前面四个动作完全相反,全都错了,没有一个是对的。在陆地上养成的习惯,在水里全部拿出来,全部不灵。

环境变了,一切都在变,只有置身水中,适应水环境,掌握水中活动的规律,才能逐步学会游泳。计划经济时代养成的观念、方法、习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通通都要变,而且是180度的变。

因为我是做企业的,我的感悟很深,牛顿的惯性定律,无疑是科学的、永恒的,但有时是要命的。人们要学会改变自己,适应新的环境。环境变了,一切都得要变!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完全不是一回事,更何况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呢!

我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我一生在两家央企的实践、求索与思考|王松山「STEC演讲No.003」

总体策划 | 姚国章

技术指导 | 王念春

视频剪辑 | 席智怡


STEC数字大学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创新思维,构建以“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教育(Education)、文化(Culture)”为核心的新型数字大学,由中南信息科技研究院和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联合打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