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泰和县苑前镇紫瑶山位于泰和县东南境,距离县城约50公里,总面积32平方公里,海拔905.9米,丘陵起伏,又有仁善、仙槎两河相抱,山水相依,其地自然殊胜,人文荟萃,素有“

泰和东岳”之美称,属赣中地区儒道释三教名山,“红古绿”资源十分丰富。

紫瑶山,初名义山,为雩山谐音;继名王山(子瑶山)、匡山,演称紫瑶山。自唐宋起,领一郡之胜,有“三坛、四庙、九峰、十二境”诸景,文人雅士偏爱此地,如后唐端明殿学士、教育家罗韬就在此建立匡山书院,修心养性,讲学传教,著书立说。文天祥、胡铨、王直等都曾在山上挥毫泼墨,题诗作赋。经明末清初战乱而后式微,诸景荒芜,后清代张贞生隐居紫瑶山重新探寻,作《王山遗响》,有重开山林之功。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山上罗汉寺在第三次反围剿时曾设过红军某部后勤部,山下走出了张济民、易耀彩、曾威、肖赤等一批共和国将领。

为传承历史文化、推介本地美食特产民俗、提升区域文化品位,打造紫瑶山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积极策应“全景吉安、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日前,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在紫瑶山山脚下开幕。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开幕式现场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开幕式嘉宾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泰和县委常委、副县长匡晓卫宣布旅游节开幕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黄坊村舞龙】表演者:黄坊村舞龙队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舞龙俗称玩龙灯,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 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风调雨顺、平安丰收。苑前镇有着悠久的舞龙历史传统,特别每逢元宵节,舞龙闹元宵特别盛大。目前苑前镇活跃着10余个舞龙队。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传统舞:夫妻观灯】表演者:金秋艺术团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民族舞:洗衣歌】表演者:金秋艺术团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快板解说《美丽苑前》】 表演者:书院村匡建明,他是来自苑前镇“罗韬故里”书院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农闲之余喜欢快板,他将用快板的形式,为我们带来自己原创的节目,解说《美丽苑前》。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观众花絮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乡村难得如此盛世,开幕式现场围观群众挤得水泄不通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平安苑前,始终离不开公安干警的辛勤付出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旅游节的重头戏,现场熬制牛骨头汤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香飘十里,四面八方的游客、香客和村民都拥过来了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舀上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牛肉汤,垂涎欲滴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熬完的牛骨头可不能放过,仔细的剔着肉、牛筋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新鲜的牛血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牛血下锅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现喝一碗,快哉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剔完肉的骨头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村民自做的艾米果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鸟瞰紫瑶山脚下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苑前某村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理学正宗,罗韬故里——书院村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空中俯瞰书院村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祠堂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泰和县苑前镇首届紫瑶民俗文化旅游节侧记

鸟瞰书院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