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懷才不遇,只是你的才能還不夠罷了

所謂的懷才不遇,只是你的才能還不夠罷了

有人說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才能看出來。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裡,如果你一言不發一聲不吭,懷才再久別人也看不到。連展示自己的才能都做不到,懷才不遇不過是才華不夠的遮羞布罷了。

總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沒人賞識自己,每天只能埋頭苦幹的人想要飛黃騰達出路在哪裡?

這個時代已經沒有什麼懷才不遇。所謂的懷才不遇,只是你的才能還不夠罷了。

所謂的懷才不遇,只是你的才能還不夠罷了

1

我有個朋友特別有意思。

大學畢業後進了一家報社實習,一直抱怨領導不給他上稿的機會,覺得自己就是懷才不遇。

有一次,他指著報紙上的一篇稿子和我說:“你看到了嗎,這麼爛的水平,領導就讓上稿。我的水平比這強多了,但卻沒有機會,真是愁死了。”

我勸他冷靜下來等等機會。

後來,領導派他去做一個採訪,他非常高興,感覺大展拳腳的機會終於來了。可是採訪完之後,他突然發現自己根本不會寫稿,不是邏輯不行,就是結構有問題,不是語言不行,就是風格有問題。這一刻,他終於明白自己的水平存在極大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抱怨自己懷才不遇,覺得目前的工作根本配不上自己,只要給我們個機會,就能一飛沖天。我們一直以為自己缺機會、缺伯樂,所以才沒發展成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但凡有了機會,就能一鳴驚人。但當機會真的來了,我們卻又不知所措。

與其一直抱怨自己懷才不遇,還不如認真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克服困難。如果你這樣堅持下來,才可能會有出頭的機會。

所謂的懷才不遇,只是你的才能還不夠罷了

2

如果你也自認為懷才不遇,那麼現在請你想一想,你瞭解自己嗎?你的工作符合自己的特長嗎?你對自己的定位又是什麼?

種尋找到自己定位的人,常有一種感覺叫做“為此而生”,工作對他們來說,不僅不是負擔,反而是享受。

但大多數人,恰恰相反。

極度專注細節的人,不得不去做宏觀把控時,往往無從下手,一團亂麻。

性格殺伐果斷者,善於獨當一面甚至自立門戶,但還需要有人在一旁,協助謀劃和執行。

如果你天生對數字不敏感,那麼財務或許不是最好選擇,即使拼盡全力,也很難達到高的段位。

如果你喜歡個人獨處,不到萬不得已捨不得跟陌生人開口講話,旅遊時問個路都要猶豫半天,那麼銷售這種外向型職業,對你來說挑戰就太大。

大多數人隨波逐流,沒有“定位思維”。

潛意識裡面,覺得工作是工作,自己是自己,打工就是領份薪水而已,工作必然痛苦,無關快樂。

你會無意中錯失掉自我定位的機會,也不曾有過自我定位的觀念和意識。

但每個成年人,總是要為自己負責的,不是嗎?

以前,許多人在不喜歡也不擅長的崗位,一干就是一輩子,而移動互聯網的到來,讓每一個人都有了向某個領域最優秀的老師學習的機會,並且通過網絡,向整個世界展示自己。

你完全可以嘗試新的職業,用心尋找那個最合適的位置。

學著重新認識自己,做好定位,才能將最突出的特長用在社會協作中。

那時候,你不但不會懷才不遇,反而是如魚得水。

所謂的懷才不遇,只是你的才能還不夠罷了

3

有人說,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才能看出來。一個人只要認真努力地做,自然會得到領導的賞識。倘若你有真本事,那麼一定會得到重用。

千萬不要好高騖遠,抱怨自己懷才不遇,這樣只會讓自己更加被動,失去原本應該有的機會,到最後一事無成,虛度了光陰。

一個一直抱怨自己懷才不遇的人,必然不會有一份好的前程。因為從未在自身上找問題,也不相信結果是自己造成的,更不會踏實地做好眼前的事,覺得這些小事對自己來說太low了。反而在別人的進步中,不斷地用懷才不遇安慰自己。

事實上,抱有懷才不遇態度的人對自己極度不負責。他們一直在尋找機會,但從未為這個機會做好應有的準備。一旦獲得渴望的工作,就會漏洞百出,徹底露餡。

懷才不遇看似很有道理,很多時候不過是自我安慰的一種精神勝利法。一直抱有這個態度的人,很難認清現實。對於這一點,朋友小李深有感觸。

他和大學同學進入同一家單位,兩人專業水平都差不多,但是同學會認真完成老闆交代的工作,而小李則一直在抱怨,覺得老闆安排的工作太小兒科了,所以根本不想做。

後來,同學越做越好,深得老闆賞識,他卻被炒了魷魚。

抱怨懷才不遇的人可能不會覺得小事有多重要,但你要知道,每一件大事都是由無數件小事組成的。只有腳踏實地認真做好小事,你的“才”才會慢慢凸顯出來,才會得到重用。

這世上沒有懷才不遇的人,所謂的懷才不遇,不過是才華追不上夢想,努力夠不著野心。

如果您看完文章後有所得, 那就隨手轉發給自己的小夥伴吧,好東西就應該大家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