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種豬」是怎麼選育出來的?最後種豬都去哪了?

農人小助手


農村的“種豬”是怎麼選育出來的?最後種豬都去哪了?

“種豬”也就是公豬,是專門用來給母豬配種的。以前在農村裡,也有一少部分的農民家裡會養殖母豬,所以自然也有人專門養殖公豬。等到母豬發情的時候,就會去找這些養殖公豬的人,把他家所飼養的公豬牽過來,讓它們進行交配。

老話說得好“母豬好好一窩,種豬好好一坡”,因此種豬的選育是非常嚴格的。聽村裡專門養殖公豬的人介紹,要想飼養一頭公豬,最嚴格的一點就是對其血統的把控,必須要是優良的品種,這個不僅要確保它的父母代、祖父母代甚至更高祖代都必須擁有優秀的生產性能。並且還會從生長髮育、外形、特性及生產性能等多方面進行嚴格的把控,基本上算得上是萬里挑一了!即便是被選中了,“豬生”也並不幸福。

在過去的種豬可能要比現在的種豬幸福一些,那個時候種豬是真的“寵幸無數”,附近十里八鄉只要有人養殖母豬的,基本都會找種豬去幫忙,畢竟以前養殖種豬的是少數。可是現在就不一樣了,有些種豬一生都沒有見過母豬長什麼樣,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時代不一樣了,現在都是講究的是現代化科學養豬,而對母豬也普遍都是採用人工授精的技術,通過人工的方式採集種豬的精液,然後經過檢驗合格了之後,再使用輸精管直接給母豬來配種就行了。整個過程,母豬和種豬都是見不到面的。所以種豬算得上是“後代無數卻光棍一輩子”。而且最可憐的是,種豬的淘汰率很高。養殖場會定期對其進行檢查,只要有一項不合格了,就會被無情的送去屠宰場,這就是種豬的命運。

有些人可能會好奇,拿這些被淘汰的種豬都去哪裡了呢?其實由於種豬的飼養時間比較長,口感方面自然是大打折扣,並且由於其有一股腥臊味,所以是沒有人會購買的。因此淘汰掉的種豬也和被淘汰掉的母豬一樣,要麼是被加工成為了火腿腸、臘腸、肉餡、肉丸,要麼就是被加工成為了肉鬆。當然了也有一些可能會流向市場,然後被不法分子加工成為了假牛肉、假驢肉,然後賣給一些餐館、飯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