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已成爲世界範圍內致殘或致死的主要風險因素

2018年4月19日,知名國際媒體【彭博商業週刊】發佈一篇全球性健康問題新聞。內容稱:“一日三餐已成為世界範圍內致殘或致死的主要風險因素。然而這個問題似乎沒有引發各國政府和慈善支持者的注意。他們再改善飲食、預防營養有關的疾病方面投入太少。”

文中提出: 目前全球因飲食引發的健康問題存在兩個極端。一種是一些貧困國家,由於食品衛生的把控不過關,導致至今仍然有出現瘧疾、腹瀉和其他傳染性疾病;

而相反的確是一些相對發達國家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非傳染性疾病已經變得更為普遍,同時也成為非傳染性疾病致死的前三甲。

很多人也許會問:為什麼會這樣?

隨著21世紀信息文明時代的到來,全球經濟都在飛躍發展,人口不斷增長,人民生活變得更加城市化、全球化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自然膳食結構也在隨之大大改變。簡單快捷的“西式”飲食就越來越受歡迎。這些飲食以高糖、高脂、高鹽類食物、醃製或熏製肉類、過度加工的垃圾食品和含糖飲料為主,幾乎不包括新鮮蔬果、堅果、種子、優質瘦肉、富含歐米茄3脂肪酸的海鮮、豆類和豐富膳食纖維的五穀雜糧等健康食品。

一日三餐已成為世界範圍內致殘或致死的主要風險因素

由於飲食習慣的變化,過去十年,體重超重和肥胖者人數呈指數級增長,他們更易患上心血管、糖尿病、癌症等這類非傳染性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有超過20億人超重或肥胖,這個數字簡直觸目驚心。

更糟糕的是全球醫療體系對這些慢性疾病的治療增加了非常承重的代價。2010年到2025年,這一代價的經濟成本預計將達到7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癌症。而這些慢性疾病的治療就算再發達的醫療科技水平,也並不能達到根治的效果。患者如果沒有調整好日常三餐的飲食以及生活方式,其不但治療效果不顯著,還會大量消耗掉醫療成本。就目前我國醫療現狀來看,絕大多數慢性疾病患者佔據了三甲醫院,從而導致全民戲稱:再沒有行業有醫院生意興隆的了。也正因如此,如今國民一再發聲:看病難、看病貴!

一日三餐已成為世界範圍內致殘或致死的主要風險因素

要知道就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這類慢性疾病來說,醫院的治療最多隻能起到30%的作用,而真正70%的治療是患者平時的三餐飲食、生活作息、適度運動和適當的情緒舒壓。這些方面醫院和醫生都沒有辦法幫助到患者,只有靠患者自己來調整。

我過去近十年從事健康營養行業的觀察,這些患者中存在兩種類型:

一些人是不願意花時間和心思去學習來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們或許認為現在經濟條件好了,總是希望用錢能買到可以快速治療的“神丹妙藥”,這也無形給了很多保健品類商家的賣點。通常都是打著包治百病的口號快速吸金,等患者反應過來怎麼沒有那麼好的效果的時候,或許這些商家早已經改頭換臉了。

一日三餐已成為世界範圍內致殘或致死的主要風險因素

◆ 而另外也有一類人,可能本來是想配合醫生治療,再進行飲食、運動的調整。但是由於隔行如隔山,不是專業人士基本都不知道應該如何做。本來是希望醫生給到很好的建議。但是往往醫生都是非常繁忙,每天有那麼多排隊等者候診的病人,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來慢慢去教育患者應該怎麼去安排自己的飲食、作息和運動。

已經是慢性疾病的患者固然都是這樣的現象,一般人就更加是沒有健康飲食的概念了。這就像【商業週刊】中提到的,這需要國家與更多相關公益慈善團體的更多努力,加大力度推行健康生活知識的推廣,制定健康食品的政策法規。同時公益慈善團體因為沒有商業運作和利益關係,可以以非常中立的出發點教會那些希望調整三餐飲食,而又不知道應該如何做的人,讓她們真正行動起來。

一日三餐已成為世界範圍內致殘或致死的主要風險因素

從調整飲食、改善作息和開始運動來輔助醫生的治療而得到更好的體質改善案例,在我的健康管理服務工作經歷中,就大有人在。這些案例也充分的證實,大部分慢性疾病通過自我生活習慣調整而大大的增加了治療的效率。就算是一些聽聞色變的癌症患者也依然可以活的很精彩。

曾經我的工作中服務過很多癌症患者,我的主要任務是陪伴她們養成科學的飲食搭配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有乳腺癌、肺癌、胃癌或者是膀胱癌患者。這些患者儘管在其原本的工作崗位都是非常有成就的佼佼者,但是也正是因為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都放在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上,對於如何科學的照顧自己幾乎沒有概念。所以我會定期的進行線上的營養知識公益講座開始,讓她們有些初步的認識;再設計適合她們的含氧食譜,並把製作過程都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教會給她們。當然也正式因為她們已經患病,所以就更加的積極學習和執行。有的同學之前從來沒有做過飯,現在為了學習,把我的PPT課件打印出來,貼在自家廚房牆上,就是為了隨時看到不會的地方。儘管她們也都會經歷一些料理的失敗,但是有句話叫“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你的心想要做到,自然就能 做到。

如今大部分都已經學會自己合理搭配均衡的飲食。不但這樣,有的同學還逐漸鍛鍊成為了飲食達人,從原來的廚房小白,到現在能製作精美點心▽▽▽

一日三餐已成為世界範圍內致殘或致死的主要風險因素

除了飲食均衡了以外,這些同學也開始養成了適度運動的習慣。比如跑步、快走、跳繩、有氧操、單車這些很好的有氧運動,一段時間下來,體力和耐力都有很大提升。同時運動促進了循環、代謝的加強,由於運動能使人產生多巴胺,這個快樂因子自然也使得這些同學變得更加開心、愉悅。越是這樣放鬆的狀態,治療和調理的效果就會更加的好。所以很明顯這些學員的體質變化和生化檢測數據都越來越樂觀。

也正是有了這些真實的案例,更讓我們【海豚灣健康樂園】的工作團隊堅信: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長久、最安全和最實惠的健康調理方案。

一日三餐已成為世界範圍內致殘或致死的主要風險因素

我們深感責任重大

我們非常有必要,

也非常願意,

努力去推行這種理念,

和陪伴監督需要調整的朋友達成她們的效果。

你也有必要調整你的一日三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