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做加法”的班主任:“孩子最不可爱时,正是他最需被爱时”

当早晨初升的太阳照进教室窗台,暖洋洋的阳光就好似舞台上的灯光,打在孩子们身上。此时掌声雷动,欢呼声四起,一场场精彩的表演日复一日上演。看,那两位学生正在表演社会热点时事“高铁霸位”;再看,又有四位学生扮作唐僧师徒准备西天取经……每日,花都区骏威小学语文老师刘冠男的班级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作为一位善于“做加法”的班主任,刘冠男坚信“当一个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正是他最需要被爱的时候”。哪怕再调皮、再任性、再不受待见的孩子,在她眼中都是花期不同的种子。在她的引导陪伴下,曾经令人头痛不已的“小刺猬”,蜕变成为人见人爱的小班长;曾经闭口不语的叛逆少年,与她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好友。


善于“做加法”的班主任:“孩子最不可爱时,正是他最需被爱时”


从教十余年的刘冠男对于顽劣的学生,有不少柔和的“惩罚”方式让学生改变行为习惯。信息时报记者 梁钜聪 摄

“小刺猬”蜕变成人见人爱小班长

在花都区骏威小学语文老师刘冠男的案头上,摆放着关于班级管理和儿童心理的书籍。不断学习反思并实践,作为一名班主任让她有成就感和幸福感;同时她也发现,如今的孩子见多识广且善于表达,传统死板乏味的说教已很难起到效果。刘冠男便每日坚持开展校本特色课程“多彩晨会”,让每个孩子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施展才华的同时,也在班集体中找到了归属感和价值感。小波就是一个在活动中获益匪浅的孩子。

哭,闹,摔东西,踹桌子,甚至还使劲啃咬自己的手臂,留下深深的齿印。认识小波第一天,刘冠男就见识到这位“小刺猬”情绪的爆发。她之后发现小波的情绪爆发时常发生,这不仅影响他的学习和生活,也让其他孩子疏远他。“当一个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就是他最需要被爱的时候。”刘冠男决定主动出击,借助“多彩晨会”活动,让小波学会处理问题。

要想完成一个表演,需要协调和处理很多事情。这不,组里一位学生不愿借书给他们学习表演,小波跑来向刘冠男“诉苦”。她决定借机让小波学会与人相处之道,便启发性地引导他,“想一想,别人为什么不愿意把书借给你呢?你又会怎样做呢?”“那我去和他好好说说!如果不行,就问问班里其他同学。”看到以前强势的小波学会了与人沟通和处理问题,刘冠男很高兴。

刘冠男还鼓励孩子们在“多彩晨会”的评价环节中,用赏识的目光寻找别人的闪光点。小波也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优秀。新学期选举班干部,小波主动参加竞选,并以90%的选票当选了班长。在作文里,有孩子这样写道:“以前的他像只刺猬,一不开心就会大吵大闹,现在的他成绩优秀、阳光可爱,是我们班的小男神。”

善于“做加法”的班主任:“孩子最不可爱时,正是他最需被爱时”


“沉默”少年因足球打开心扉

要想让“不可爱”的孩子变“可爱”,非一蹴而就。刘冠男深知这一点,因此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首先跟孩子建立情感的连接”。

从小远离父母、就读寄宿学校的小勇(化名)对此深有体会。在转入刘冠男的班级的第一天,老师问他名字也好,问他喜欢什么也罢,他都一概闭口不语。新学期的第一周,小勇不交作业,也不与人交谈……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他就从沉默不言,变成举手发言。

刘冠男明白,小勇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他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和归属感。当时刘冠男班上的足球队赫赫有名,班上的男生们团结一致,战果丰硕,让他加入足球队无疑是好方法。她叫来足球队队长说道:“小勇是你们新来的兄弟,以后无论是比赛还是学习,你们都要并肩作战,共同进退。”她还时常和队员们聊天,询问小勇的近况,建议孩子们周末多约小勇一起写作业,一起出去打球……

加入足球队两个星期后,小勇第一次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第一次按时交作业。对于小勇的进步,刘冠男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且告诉小勇:“只要你需要,刘老师都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真挚的话语敲开了小勇封闭的心,让刘冠男成为他所信赖的新朋友。

“与高年级的孩子相处更趋近于朋友模式。朋友之间虽然亲密,但要留有界限,成人过多的干涉只会让孩子更加抗拒。要相信孩子都着一种向善向上的力量,要相信孩子都是解决问题的小能手。作为老师和父母,只要提供他们无条件的爱和鼓励,就会发现问题不再是问题了。”刘冠男说道。

如今,正在读高中的小勇还会时常与刘冠男联系。情窦初开的事情会找她倾述,成绩没考好也会告诉她一声。曾经闭口不语的叛逆少年,与她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好友,在刘冠男看来这是一件很幸福、很欣慰的事情。

善于“做加法”的班主任:“孩子最不可爱时,正是他最需被爱时”

专家评价

骏威小学校长杨秀红:

身兼数职的刘冠男 有担当且乐意助人

刘冠男是一个很有担当的人,作为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负责人,能把班主任的工作和学校常规的工作结合起来,落到实处。同时,她还是学校语文教研组的大组长,还当班主任,可谓是一身兼数职。即便如此,她从来没有半句推脱和怨言。甚至只要有老师找她帮忙,她都很乐意去帮助别人。所以每次老师要去承担各种各样的公开课,我们总能见到她的身影。

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展,刘冠男起到了榜样作用。比如“多彩晨会”活动,她的班是做得最好的。通过她的班,以点带面,引领示范,整个学校特色的课程都开展得很好。

互动话题

孩子在家做功课,

拖拉磨蹭怎么办?

小学生做作业拖拉磨蹭看似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又确确实实是困扰很多家庭的大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让孩子学会合理分配时间,高效完成作业呢?

欢迎广大班主任、家长和关心教育的人士在信息时报官微留言!


上期讨论:

学生和科任老师起冲突,班主任该怎么办?

上期报道中(详见:读书时你常听到的这句话,李老师从来不对学生说…),东涌中学班主任李苑珍提出:“学生和科任老师发生冲突,班主任该怎么办?”对此,广州市中小学名班主任李苑珍工作室的老师们展开了讨论。

广州市南沙麒麟小学陈智文老师:科任老师的看法和感受是班主任首先要顾及的,有的科任老师担任几个班的教学任务,真的很辛苦,当他们遇到调皮的学生或班级的时候,确实让人很烦心。班主任的关心和体谅也许能给他们带来安慰和鼓励。然后,班主任应找出矛盾冲突发生的源头,对症下药,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尊重每一位老师。之后,班主任还要持续关注该学科的课堂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发挥班干部的榜样作用,让科任老师与学生和谐相处。
广州市南沙鱼窝头第二中学李凤婷老师:向双方当事人及第三方了解情况,务求客观了解事实;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学会尊重老师,妥当处理问题;明确表明支持科任老师的工作,同时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引导科任老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广州市南沙黄阁中学陈金华老师:首先是和谐地与科任老师了解真实情况,判断冲突的核心在哪里。接着找学生了解(了解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站在他(她)的立场出发的),一来引导学生诚实,二来引导学生有承担责任的意识(冲突的发生,不是一方的责任),避重就轻——尽量淡化冲突事件,如何与人交际和谐,尊重他人,尤其师长。最后可以书面的形式与该科任老师交流互相交流,毕竟发生了冲突,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双方都需要冷静,免去尴尬。


统筹 信息时报记者 孙小鹏

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孙小鹏 见习记者 欧嘉福

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梁钜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