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中小学生“减负”,何不尝试先用“加法”?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越减越重!

无数家长的钱包越减越瘪!

中小学生“减负”,何不尝试先用“加法”?

减负——到底能不能实现?到底怎样实现?能不能尽快实现?

答案,能!用“加法”来减负!

所谓加法减负,简单说就是通过增加中小学生在校时间挤掉参加校外辅导的时间!增加的时间并不是用于学生补课,而是在校内对学生课余生活进行科学的统筹安排与指导。在校时间与学习负担不划等号!

中小学生“减负”,何不尝试先用“加法”?

实施的基础:

其一,小学生延时服务的实践。2017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地随即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有效解决了“小学三点半”难题,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普遍欢迎。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从去年开始在城区试行延时服务,惠及1.1万名小学生,约占城区小学在校学生数的一半,不仅解决家长接送难题,而且,保守测算,每年为这部分家长节约托管费用2000万元。

其二,选课走班的实践。目前,很多学校实行选课走班制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个性化课程,在组织管理、课程教学与实施管理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

其三,监控技术支持。同样以笔者谁在苏北小县城为例,已经建成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区中小学校校园视频监控全覆盖,在区监控中心可随时调取任意学校的实时画面,这样为有效监控课外时间活动的组织提供了条件,保证增加的时间不用于学科辅导。

存在的困难:

一是有违“规范办学行为”的规定。中小学生在校时间有严格规定,需要调整政策。

中小学生“减负”,何不尝试先用“加法”?

二是教师工作时间需要延长。这个单靠教育内部无法解决,但只要相关部门协调好,解决难度相比其他措施还是要小得多。

三是校外培训机构的污蔑、攻击。这样做等于砸了他们的金饭碗,必然会受到种种污蔑、攻击,这就需要教育有更大的担当,实施过程中有更严格的监管。

当然,这只能算作一个偏方。

面对这一世纪考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今年“两会”答记者问时给出了最官方的答案——学校减负、校外减负、考试评价减负、老师教学减负、家长和社会减负五个方面共同推进。这无疑是系统解决的良方,但就是需要我们有耐心等待。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先行致歉,并请联系本人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