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發明酷刑「電擊療法」,怎享國務院特殊津貼?

10月24日,北京青年報《網傳臨沂戒網癮中心傳小孩哭叫聲 當地稱早已關停》一文報道,針對網友所傳視頻,稱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絡成癮戒治中心13號室中,不斷傳來疑似孩子的尖叫聲和斷斷續續哭喊“媽媽”的聲音。臨沂市網信辦工作人員稱,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戒網癮中心在2016年就已關停。工作人員表示當地衛計委正在調查,隨後會做一個情況說明。

周蓬安:發明酷刑“電擊療法”,怎享國務院特殊津貼?

昨晚最新消息稱,網傳視頻信息明顯不實。該中心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已立案調查。目前網傳視頻製作當事人正在公安機關配合調查。“電擊療法”在2016年被曝光純屬騙局前,很多地方都在使用,比如我在《大學生“被精神病”遭灌藥電擊,太可怕了》一文中所說的洛陽師範學院一名學生,被強行送至洛陽市精神衛生中心呆了134天,經歷被灌藥、電擊治療、毆打等事件,最終在護士站撥通電話自救。

周蓬安:發明酷刑“電擊療法”,怎享國務院特殊津貼?

“電擊療法”被相關部門叫停後,很多地方仍有機構在用“電擊療法”騙取錢財,比如去年8月,安徽少年李傲被家人送去合肥一家特訓學校戒除網癮,兩天後,母親劉女士看到的是兒子冰冷的屍體。經鑑定,被害人李傲符合因高溫、限制體位、缺乏進食飲水、外傷等因素引起水電解質紊亂死亡。

在得知李傲因在特訓學校戒除網癮而死亡的消息後,筆者寫了一條短評:隨著網絡的到來,就一直有網癮少年因父母無法管教,而被送入某號稱可以幫助孩子克服網癮的教育培訓機構。但不時就會傳出孩子在這些機構中受到毆打虐待的新聞。因此,毆打虐待至死的也絕不只有一個李傲。形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一是因為這些機構在設立時沒有統一的准入“門檻”,有錢有關係就可以辦;二是面對互聯網這種普及才十幾年的新玩意兒,根本就沒有戒除網癮的科學辦法,日常培訓、教育因此沒有科學統一的教案,結果是良莠不齊,多以“噱頭”來騙取孩子家長信任;三是作為營業性機構,以賺錢為目的,並不注重質量。我們這個社會應該關心網癮少年,特別要強化培養網癮少年的網吧管理。

網絡資料顯示,這種“網癮電擊療法”由山東省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楊永信發明,在網癮孩子太陽穴或手指接通電極,讓10毫安及以上的電流通過腦部,將被治療者的過度上網行為與電刺激之間建立起條件反射,從而戒治網癮的方法。其理論依據,說是讓網癮孩子在強烈身體不適的感覺下,用洗腦式語言引導,對其進行行為誘導。我是堅決不贊同這樣的判斷。因為“洗腦式語言引導”如果有效果,必須持續時間較長才有效。

我的判斷是,這實際上是在使用“酷刑”。而中國政府是一直反對酷刑的。

使用“電擊療法”酷刑,逼得“網癮”少年從心理上留下印記,一旦上網被家長髮現,就要重新遭受這種酷刑,承受巨大的痛苦。不可思議的是,還有家長支持該中心,這與“易子而食”的某一方有什麼區別?你自己捨得這麼對待自己的孩子嗎?

網友(@小黑兔他爸)質疑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楊“酷刑”的反對者多是一些專家和記者,支持者多是家長。查了一下北醫六院和上海精神衛生中心,他們醫院裡都只進行心理諮詢並不治療網癮,他們的專家許多都開有醫院之外的工作室,業務包括治療網癮。楊教授說你們說是酷刑你驗出傷來,不知周老師能拿出傷害證明嗎?

我回復他:你讓10毫安及以上電流電擊一下,看看有沒有傷害?再說,你以為傷害僅僅是胳臂被打斷?心靈的傷害比肢體的傷害更為嚴重。

據我瞭解,這種“電擊療法”還曾經被用於治療“同性戀”,方法是讓接受治療者看黃片,一旦有生理反應,就進行電擊。

一些家長送孩子過去治療後,給孩子心靈帶來了無限的創傷,沒有讓孩子成為“異性戀”,甚至連“同性戀”也不敢了,真是後悔莫及。呼籲相關部門堅決取締這種毫無科學性,實際上是使用酷刑的治療機構。這種機構的存在,是人類的恥辱。

周蓬安:發明酷刑“電擊療法”,怎享國務院特殊津貼?

非常遺憾的是,楊永信的微博認證資料為“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簡直是驚呆了!

他竟然是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我要問一聲,他憑什麼成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就憑這種純粹的酷刑,這種“電擊療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