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阴间天子十代冥王就阎罗王最出名?

哟麦匠


因为…在某个时期以后,阎罗天子是由包大人所担任,并且在十殿中的第一殿,但包大人审判犯人总是发善心,就把一些可怜冤魂放还阳间抱怨,于是就被安排在第五殿了。

现在看来,地府可并非只是有十殿阎罗掌控的,而是和我们现在的组织机构的相仿,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人掌管,要问地府谁最大,这个说法就很多了,比如说权力大一点的有掌管七十五司、十八地狱的东岳大帝、掌管五方鬼帝的酆都大帝,直到佛教在我国生根发芽时阎罗王这个“舶来品”才被推举为地府之尊。

后来在宋朝,有“好事者”觉得让一个外来人掌管地府太没有面子,于是就给阎罗王安排了九个同事,让他们各司其职,这时的阎罗王也并非是一家独大的地位了。在包拯死后,民间及教徒为了感激其在世时的廉洁,也为了让十殿阎罗各有所指,就让包大人做上了阎罗王的位置,有凡人死后进行审判,必先过包大人这关,招孽镜,善恶清算后登望乡台,再送至下一殿。

但问题就出在了这个望乡台上,鬼魂登上望乡台可以看家人最后一眼,于是我们就能看到有些鬼魂的家人因为亲人去世整天以泪洗面,阴阳相隔只能相望又不能相见,导致无数鬼魂也开始哭泣:

家庙丕变,道风不再;尸骨未寒,债主上门逼迫清偿。所遗家产,反而让兄弟反目成仇,争相抢夺;万贯家财、大楼华厦,不堪祝融一袭;心爱的女儿,遭人欺负,逼上火坑。见此种种伤心事,最是苦痛望乡台上人。

包大人面对此景也总是会动恻隐之心,于是就安排鬼魂托梦甚至还阳,这样一来就扰乱了地府的秩序,于是包大人就被贬到了第五殿,望乡台也随之被搬离。

所以,之所以阎罗王最为出名一方面是由于他来地府“上班”的时间比较早。另一方面他又被赋予了包大人的“人格”,结合包大人的事迹及热度,就越发的火爆起来了~


当然,别以为包大人对谁都会发善心,刀山地狱可也是包大人的玩具啊~


逻辑文史游


这位朋友问“为什么阴间天子十代冥王就阎罗王最出名?”,问题应该更正一下,阴间天子并不是十代冥王,而是十位冥王,也称之为“十殿阎罗”,分别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

、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那么,为何在这十位阎王中,只有阎罗王最有名呢?下面我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做一个解答。

先简单回答:之所以十殿阎罗中,只有阎罗王有名,那是因为阎罗王在中国的历史最悠久,并且身份很特殊,是从印度传进来的佛教神袛。而其余九殿阎罗,都是阎罗王的分身形象罢了,并且全部是晚唐时期的人为伪造出来的。也就是说,阎罗王从印度来到中国之后,开始是孤身一人在地狱里忙活,后来中国的土著们又给他安排了九位助手,这样一来,地狱十层,每层都有一位阎王主管,大大减轻了阎罗王的工作量。再后来,地藏王菩萨跑进了地狱中超度恶鬼,将阎罗王的地位给下降了,使得阎罗王虽然名气大,地位却不如以前了。在地狱中,地位最高的是地藏王菩萨

【阎罗王来自印度,带着洋气】

阎罗王,大家耳熟能详,一个黑脸包公形象,是中国冥界中最著名的神袛。而在印度,阎罗王的梵语为Yama-raja,由Yama(原意为“缚”)和后缀词raja(原意为“王”)组合而成。按照音译可翻译为为:阎罗王、夜摩王、耶摩王、焰摩王、琰摩王、剡魔王、阎摩王、琰魔王等称。在印度,阎罗王的来历据说有两个,第一个是夜摩神,也就是阎摩,在印度史诗《梨俱吠陀》有他的故事;第二个是毗沙王,其事迹在《问地狱经》《净度三昧经》中有记载:

虽然阎罗王在中国名气很大,但是在印度佛教中,他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神,根本没有露脸的机会。随着佛教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传入中国,阎罗王也就跟着来了。他进来之后,很快就和中国一个土生土长的神袛合体了。

【印度的阎罗王与中国的泰山府君金刚合体】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我国本土就已经有和阎罗王一样身份的神灵了,这就是“

泰山府君”,也称之为“东岳大帝”,泰山府君其实是东岳泰山的人格化的神,而泰山府君变成阴间主神的原因就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泰山主死”的观念。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三十《泰山治鬼》条中,通过研究之后认为“泰山主死”说起源于东汉末年。也有的说法认为大约于西汉后期逐渐形成了“泰山治鬼”的说法。秦汉以后,人们构想了死后魂魄的不同归宿:魂升至泰山,魄归于篙里或梁父。

(泰山府君,也叫东岳大帝)

印度的阎罗王进入中国之后,号称是死后世界的主宰者,而中国本土的阴间主神是泰山府君,佛教为了更好地使世人相信和崇拜阎罗王,就借助泰山府君对阎罗王进行本土化改造。比如早期的佛经中出现直接将“阎摩”译为“太山君”、“泰山府君”的情况,也就说,阎罗王借尸还魂,通过泰山府君把自己包装了起来,并逐渐深入人心,可见佛教适应中国本土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泰山府君在佛教阎罗王进入中国后,很快就在地狱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其知名度再也没法与阎罗王相抗衡,真实原因就是印度的阎罗王抢夺了泰山府君的位置,慢慢地二者合二为一,外来的神灵彻底本土化了。

【十殿阎罗是怎么来的?】

地狱里由阎罗王一个人掌管,到变成十殿阎罗掌管,也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东汉一直到中唐,阎罗王都是以泰山府君的形象出现的,一直到了晚唐时期,

《佛说十王经》出现,让地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是地狱的层次数目和各自的名称固定了,至少十层地狱已经有了具体名称;第二是各层地狱中,也出现了可以冠之为名称的阎王,也就是十殿阎罗。地狱里十殿阎罗的标准配备在这个时期逐渐成型,并且变成了稳定的组合,一直延续到现在。

综上所述,阎罗王根正苗红,起源最早,还喝过洋墨水,当然要比土生土长的九殿阎罗名气大得多。


作家王麟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说清楚另一个问题:地府和地狱是一回事吗?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地狱就是地府。但是考察两个词的来源,就会发现二者不是一回事,地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而地狱则是印度的舶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

中国人认为,人死以后就要来到地府,在地府过着和阳间一样的生活。所以地府是一个专门管理死者的机构,最高管理者是泰山府君,又称东岳大帝,也就是泰山神。可能中国人崇拜泰山,认为人死后都会来到泰山。

地狱则是佛教中的概念,是佛教六道之一。在佛教的世界观中,人死亡以后,由于生前造业不同,会转生成为天、人、阿修罗、畜生、恶鬼、地狱等六道众生之一,这称为六道轮回。人转生为哪一道,不是由哪个神决定的,是由生前的业力决定的,这是一种因果规律。而地狱是六道中最痛苦的一道,其管理者是阎罗,来自于古印度神话。所以佛教中的地狱,是一个单纯的监狱。

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佛教的地狱和中国的地府在民间传说中逐渐合而为一。地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狱,人死后要先到地狱接受审判,由阎罗王决定你是留在地狱“坐牢”,还是转生为其他五道的众生。

由于地狱和地府合并了,地狱的管理者,也由阎罗王一个人变为阎罗王、泰山王两个人。后来地狱的管理队伍不断扩充,在宋代冥王终于变为十个人了,死者进入地狱后要轮流经过十王的审判,才被最终决定去哪里。

十王的名称,来源于不同的民间传说和神话,被百姓们放在在一起,组成了十殿冥王。比如第十殿是转轮王,这本是古印度传说中可以统一印度的圣王,却被百姓派到了地狱里。而阎罗王,也被中国百姓赋予了一个新的身份——包拯包龙图。因为宋代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说法,这一句话的本意是包拯同阎罗王一样铁面无私,后来百姓就把阎罗和包公当成一个人了。

所以,十殿冥王中,只有阎罗王是正牌的冥王,其他九位是山寨的,所以阎罗王名气最大,中国百姓甚至将阎罗作为十殿冥王的统称,称为“十殿阎罗”。



梦露居士


十殿阎王的说法始于唐代,是指居于地狱十殿之上的阎王,包括: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十殿阎王”是外来佛教与中国本土道教的结合产物。

阎罗王,本来是印度教冥界唯一的王,佛教的早期也把阎罗王奉为冥界唯一的王。中国本土原来有“阎王”,但并非“阎罗王”。“阎王”是中国本土神话中冥界唯一的王,而“阎罗王”只是十殿阎君中的一个,论级别肯定不如阎王高。但可能正因为“阎罗王”和“阎王”的称呼非常相近,所以让人误以为“阎罗王”就是“阎王”,因此“阎罗王”的知名度被大幅度提升,成了十殿阎君中最广为人知的人一位。

“阎罗王”知名度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学作品的广为传颂。比如蒲松龄《聊斋志异》其中多有提到“阎王”,还有专门的一篇,就叫“阎王”。讲的是一个叫李常久的人,路入道旁宅第,其中殿阁宏丽,于是入其中有了一番奇遇。而这个殿阁正是地狱阎罗殿,所见即阴司报应。中国古代讲到阴司报应的文学作品很多,如《太上感应篇》什么的,也从侧面提高了阎罗王的知名度。人死后都要到阴间去报道,接受阎王审判,生前行善者,可入天堂,得富贵,生前作恶者,会受惩罚,下地狱。


沅汰


十殿阎罗的传说

万卷纵横眼欲枯 2017-12-12 20:58:54

阎王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被尊称为“阎王爷”,传说他是阴曹地府的主宰。人死后都要到阴间去报道,接受他的审判。生前行善的人,可升天,享富贵;生前作恶的人,会受惩罚,下地狱。

中国古代原本没有关于阎王的观念,阴间的主神另有其人。佛教从古代印度传入中国后,阎王作为地狱主神的说法才开始在中国流行。中文“阎王”是从梵语中音译过来的词汇,本意是“捆绑”,意思是捆绑有罪的人,也译作“阎罗(王)”、“阎魔(王)”、“琰魔”等等。

阎王原来是古印度神话中管理阴间的天王,在《梨俱吠陀》中即已出现,佛教沿用这一说法,称阎王为管理地狱的魔王。据《问地狱经》载,阎王从前是毗沙国的国王,在与维陀始生王的战争中因兵力不敌而立誓,愿为地狱之主。他手下的十八大臣率领所属百万部众共同立誓,一起惩治地狱罪人。十八臣就是后来的十八地狱之小王,百万部众就是地狱的众多狱卒。另据《禁度三味经》,阎王治下有五官,鲜官禁杀,水官禁盗,铁官禁淫,土官禁二舌,天官禁酒。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五说:“梵音阎魔,义翻为平等王,此司典生死罪福之业,主守地狱八热、八寒以及眷属诸小狱等,役使鬼卒于五趣中,追报罪人,捶拷治罚,决断善恶,更无休息。”

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我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和中国民间原有的迷信和道教信仰互相影响,佛教中的一些神被民间信仰加以改造后吸收和采纳。“东岳大帝”原本是民间崇拜的泰山神,泰山被认为是人死后灵魂通往冥界之地,而泰山神则是“冥王”,这一“冥王”慢慢和佛经中的阎王合而为一。另一方面,佛教本身为了发展也主动本土化,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于是在佛教中原本只有一位的阎王,逐渐演变成为“十殿阎罗”。“十殿阎罗”的信仰形成的具体时间没有确切的依据,大约在宋朝时期。也有人认为,唐代时,就有天帝册封阎罗王,并由其统率五狱卫兵之说,同时也有地狱分为十殿,十殿均有主,称地府十王,十王各有名号,合称十殿阎王的说法。

一般认为“十王”这个说法源自一本叫做《佛说阎罗王授记令四众预修生七斋往生净土经》的经书。北宋阮阅所编《诗话总龟》中出现了“十王”,南宋洪迈《夷坚志》中的“俞一郎放生”也直接提到了“十王”。北宋《玉历至宝钞》写到地狱十殿阎王及敷演所辖地狱的各种情景。这十殿阎罗分别是:

第一殿秦广王蒋,二月初一日诞辰,专司人间夭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善人寿终,接引超升;功过两半者送交第十殿发放,仍投入世间,男转为女,女转为男;恶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台,名曰“孽镜台”,令之一望,照见在世之心好坏,随即批解第二殿,发狱受苦。

第二殿楚江王历,三月初一日诞辰,司掌活大地狱,又名剥衣亭寒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阳间伤人肢体、奸盗杀生者推入此狱,另发入到十六小狱受苦,满期转解第三殿,加刑发狱。

第三殿宋帝王余,二月初八诞辰,司掌黑绳大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忤逆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受倒吊、挖眼、刮骨之刑,刑满转解第四殿。

第四殿五官王吕,二月十八日诞辰,司掌合大地狱,又名剥剹血池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凡世人抗粮赖租,交易欺诈者推入此狱,另再判以小狱受苦,满日送解第五殿察核。

第五殿阎罗天子包,正月初八日诞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狱。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乡台,令之闻见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随即推入此狱,细查曾犯何恶,再发入诛心十六小狱,钩出其心,掷与蛇食,铡其身首,受苦满日,另发别殿。

第六殿卞城王毕,三月初八日诞辰,司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另设十六小狱。忤逆不孝者被两小鬼用锯分尸。凡世人怨天尤地,对北溺便涕泣者发入此狱。查所犯事件,亦要受到铁锥打、火烧舌之刑罚。再发小狱受苦,满日转解第七殿,再查有无别恶。

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日诞辰,司掌热恼地狱,又名碓磨肉酱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取骸合药、离人至戚者发入此狱。再发小狱。受苦满日,转解第八殿,收狱查治。又,凡盗窃、诬告、敲诈、谋财害命者均将遭受下油锅之刑罚。

第八殿都市王黄,四月初一日诞辰,司掌大热大恼大地狱,又名恼闷锅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世不孝,使父母翁姑愁闷烦恼者掷入此狱。再交各小狱加刑,受尽痛苦,解交第十殿,改头换面,永为畜类。

第九殿平等王陆,四月初八日诞辰,司掌丰都城铁网阿鼻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杀人放火、斩绞正法者解到本殿,用空心铜桩,链其手足相抱,煽火焚烧,烫烬心肝,随发阿鼻地狱受刑。直到被害者个个投生,方准提出,解交第十殿发生六道(天道、人道、地道、阿修罗道、地狱道、畜生道)。

第十殿转轮王薛,四月十七日诞辰,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别善恶,核定以后,发四大部州投生。男女寿夭,富贵贫贱,逐名详细开载,每月汇知第一殿注册。凡有作孽极恶之鬼,着令更变卵胎湿化,朝生暮死,罪满之后,再复人生,投胎蛮夷之地。凡发往投生宅先令押交孟婆神,酴忘台下,灌饮迷汤,使忘前生之事。

在“十殿阎罗”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第五殿的阎罗王。

在传说中,担任阎罗王的有隋朝名将韩擒虎,宋朝名臣寇准、包拯、范仲淹四人。

韩擒虎是隋初大将,据称他在十三岁时打过猛虎,所以取名叫擒虎。在隋王朝统一中国的灭南陈战争中,他首先渡江进入建业 ,由此立下了大功。《隋书》记述他病重临死前夕,“其邻母见擒 (擒虎,唐人讳虎字,故省略虎字) 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 ‘我来迎王’。忽然不见。又有人疾笃,忽惊走至擒家曰: ‘我欲谒王。’左右问曰: ‘何王也?’答曰: ‘阎罗王。’擒子弟欲挞之,擒止之曰: ‘生为上柱国,死做阎罗王,斯亦足矣。’寝疾,数日竟卒。”可见在初唐时,这条传说是颇为流行的。所以在晚唐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更是惟妙惟肖描述了韩擒虎在灭陈后,五道将持天符请他出任阴司之主,韩应允,请假三天。隋文帝杨坚举行了告别宴会。第三日,有一紫衣人、一绯衣人乘乌云前来迎接,自称“原是天曹地府,来取大王”上任。于是,他辞别朝廷君臣和家小,赴阴间当阎罗王去了。

北宋名相寇准以耿直闻名于民间。传说他的爱妾茜桃临死前说: “吾向不言,恐泄阴理; 今欲去,言亦无害.公当为世主者阎浮提王也。”(《涌幢小品》)还有一部叫《翰苑名谈》的著作记载“寇准卒,有王克勤者见公于曹州境上,向从者曰: ‘阎罗处政。’” 可见寇准生前已知要出任阎罗王,而死后果然当了阎罗王了。大概在他生前已经流传此说,所以当时就有人在驿舍侧,挂起寇准图像,上面写有“今作阎罗王”字样。 (《通俗编》)

北宋名相范仲淹也以清廉、正直著名。他生前就以官声好为民间称道,因而在他死后,就有传说他“在冥间”“见司生杀之权”,“人死五七则见阎罗,岂非文正为此官耶”。(《中吴纪闻》)

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包拯死后出任阎王,在当时就有传说。“俗传包拯为阴司阎罗王,其说在宋恃盛,《宋史·包拯传》云: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范烟桥《茶烟歇》)由此元明杂剧、平话多有包拯下阴司审案故事。石玉昆的《三侠五义》中还出现包拯扮阎罗审郭槐“狸猫换太子”的情节。包拯的刚正直言、执法严峻,自然是人们理想中的阎罗王最佳人选。中国古代文化是讲现世报的,阳世之冤,阴司必报,所以必须要有包拯做阎罗王,才能了结冤报。


万卷纵横眼欲枯


首先,不是十代阎罗,而是十位地府管理者。

唐初的《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里对此有记载,地狱有:秦广王、初江王、五官王、阎罗王、宋帝王、变成王、太山王、平正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十位管理者,掌管十殿地狱,他们是不动如来、药师如来、观音菩萨等十位佛菩萨的化身。



其它九位地府管理者如今声名远没有阎罗王显赫,主要是因为阎罗王的中国化特别足。

是的,阎罗王不是中国本土神祗。阎罗,又有阎魔、琰摩逻阇等称呼,是梵文“yama-raja”的译文。在吠陀经中,他是世界第一个人,是太阳神之子,死后掌管了死亡之路。后来与因陀罗职位分化,成为了专司地狱的凶神。



佛教就继承了婆罗门教中的阎罗王司掌地狱的设定,《问地狱经》里记载,阎罗王原是毗沙国王,在于维陀始王的战争中立下誓言,愿为地狱主。

而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在中国掌管死亡的,是泰山府君。



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写道,泰山主仙这一说法,起与周代末年,主鬼这一说法来自汉代末年。

这种说法是根据他所见的三国材料得以阐发,实际上来说,山岳主鬼这一信仰是非常古老的形式,是山岳崇拜的先民心理的反应——山(尤其是大山)离天近,有勾连天地的神力。

在很多少数民族传说里,也有魂归大山这一说法。 而作为具有特别意义的泰山,自然地位崇高,“泰山主死”这一信仰深入人心。



随着佛教的传播,泰山府君的职责与阎罗王的地狱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在唐代泰山府君和阎罗王信仰各有势力,而到了五代以后,则是阎罗王一家独大,这

主要是因为佛教的的地狱说、写经追福说把握住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既有对恶性的警戒效果,又通过佛经给了改过、免受苦难的机会。

此外,在阎罗王中国化的过程中,阎罗王多由中国人民熟悉的人物担任,比如韩擒虎、包拯等人,这也是阎罗信仰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


凤妩一


我能都知道地府掌控着凡间人们的生死,而我能脱口而出就是阎王殿阎罗王,那为什么阎罗王最有名呢?要知道跟阎王相比的还有九个人,

阎罗王,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摩罗王,在早期佛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以印度神话为共,佛教的阎罗王也成了和道教一样由北宋包拯担任的地府第五殿殿主。

以前阎王只有一人,由治事分现为五人,其僚佐有十八人。唐代时,就有天帝册封阎罗王,并由其统率五狱卫兵之说,同时也有地狱分为十殿,十殿均有主,称地府十王。十王各有名号,合称十殿阎王

不过我在小说看到,阎罗王属于职位最低的,后面还有冥皇这等boss的存在!


吃货小笔记


不知道大家看过韩影《与神同行》没有,电影里面的故事设定就是主人公经历地府七次审判的过程,和题目提到的十代冥王有点不太一样。大众所熟知的十代冥王来源于《西游记》当中的描述,而这十个冥王之中尤属阎王最出名,为什么呢?因为阎王是投地府第一个要见的冥王,也是必见的冥王,为什么呢?听我慢慢分析!

先总体介绍一下这十代冥王的职责,第一殿冥王负责审判押送死犯的生前罪恶善举,判定善恶等级之后开始分别发付以下八个殿受刑,第十殿属于投生殿,刑法受完之后依照不同的通道重新投胎轮回。

先说第一殿,阎罗天子包,也就是包拯大人。黑脸,眉间有月牙那个青天大老爷。第一殿的职责是专管人间寿命,俗话叫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

。生死簿是判定生死的依据。核对完生死簿后开始审判犯人生前所犯的罪恶和所作的善事。大善人飞仙升天,大恶人交给第二殿受苦。善恶相抵者直接交付第十殿投胎转世重新轮回。

第二殿,楚江王主管。生前伤人者、作奸犯科、强盗杀人者在此殿服刑。此殿设置大海之底的寒冰地狱,另设十六个小地狱。刑满转第三殿受刑。

第三殿,宋帝王余。生前不敬长辈,扰乱公德者在此殿受刑。此殿设黑绳大地狱,另设十六个小地狱。刑罚为倒吊、挖眼、刮骨。

第四殿,五官王吕。生前抗粮不交,坑蒙拐骗者在此殿受刑。此殿设剥剹血池地狱,另设十六个小地狱。刑满转第五殿受刑。

第五殿,秦广王蒋。生前连累亲朋好友之人在此殿受刑。此殿设十六诛心小地狱。刑罚为身首异处,投心喂蛇。

第六殿,卞城王毕。生前忤逆不孝,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者在此殿受刑。此殿设叫唤大地狱,刑法为铁锥打、火烧舌。

第七殿,泰山王董。生前盗窃、诬告、敲诈、谋财害命者在此殿受刑。此殿设碓磨肉酱地狱,刑罚为下油锅,碾盘压。

第八殿,都市王黄。生前不孝,使父母亲戚烦恼忧愁者在此殿服刑。此殿设恼闷锅地狱,刑法为转世永为牲畜。

第九殿,平等王陆。生前杀人放火,不尊法律者在此殿受刑。此殿设阿鼻地狱,也是刑法最严酷的地狱。刑法为用空心铜桩,链其手足相抱,煽火焚烧,烫烬心肝。只有生前所害之人全部投胎做人之后方可放出,交转第十殿发付。

第十殿,转轮王薛。此殿设六道轮回。根据犯人罪孽,分别核定投胎门道,发往四大部洲投胎转世。投胎前先交给孟婆,饮下孟婆汤,忘记前世一切诸事。

阎罗王本在第一殿供职,由于心生怜悯,屡屡送犯人还阳,于是被降级至第五殿掌管十六诛心地狱。因此阎王之所以出名,一是因为他处于第一殿,二是因为他的心善,经常送犯人还阳,所以被世人传颂。而世人皆传,包拯为阎王,刚正不阿。


每日趣评


因为人们把阴间天子十位冥王简称为“十殿阎罗”,而阎罗王听起来就像是“十殿阎罗”的王,人们就把他当做地府的老大了。

人们往往都是只记得第一的,就像天上的玉帝,西天的如来佛祖,其他这么多大帝、佛,那里记得住。地府也是一样,十个王太难记了,反正都是阎罗,记住他们老大阎罗王就行了,所以他最出名。

“阎王判你三更死,不得留人到五更。”在地府阎罗王掌管生死簿,主审判。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有四大阎罗王:包拯、韩擒虎、范仲淹、寇准。

其中以包拯最为出名,传说包拯额头上的月牙可以沟通阴阳,所以包青天可以白天在人间审案,晚上则化身为阎罗王在阴间判案。

包青天在阴间审理死者的罪恶,有罪者下十八层地狱,受害者还阳。民间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俗语。

京剧有包公审鬼的故事,讲的是无赖李保逼婚少女柳金蝉不成,将她溢死。书生颜查散发现尸体,被冤枉为杀人犯,被绞死。他死后尸体不倒,他的仆人告到包拯那里。

包拯就下阴曹地府去查看生死簿,阴间的判官张洪是李保的舅舅,他篡改生死簿,改成是颜查散杀了柳金蝉。

包拯并不相信,又找来柳金蝉的鬼魂查问,后又请流油鬼对质,终于真相大白。包拯于是用虎头铡铡死张判官,放柳金蝉、颜查散还阳,捉拿真正的凶手李保。

阎罗王负责判案,善人还阳自然会宣传阎罗王的威名,所以在阳间阎罗王赫赫有名。其他的九个冥王在十八层地狱,不是面对死人,就是已经喝了孟婆汤轮回了,在阳间自然没什么名气。

况且阎罗王传说是包拯,包青天的名气在阳间可是比阎罗王还要大,阎罗王绑上包拯自然名气飙升,远超其他九个冥王。


吴斜月


我想你怕是搞错了,出名的并非阎罗王,而是阎王,阎王并非阎罗王,只是因为名字相似所以很多人把他们混为一谈,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神话传说一向是非常混乱的,并没有一个标准,在最初的传说中阎王是地府之主,阎王是唯一的,你也可以将他理解成冥王、死神、地狱主宰,但在后来的神话传说中又渐渐变了说法,变成了十殿阎罗,就是说阎王不应该是一个人,应该有十位,这这是两个不同的传说,彼此之间是完全没关系的,我们常说的实际上是第一个传说中的阎王,不过第二个传说中的阎罗王跟阎王名字相似,所以很多人将阎罗王和阎王当成同一人,同时阎王又可以作为十殿阎罗的统称,所以之所以阎罗王最出名,是因为我们把阎王、十殿阎罗统称、以及阎罗王都混为一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